尺八文化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

2011-03-20 06:09任敬军
外国问题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尺八日本音乐

任敬军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日本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中华文明,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促进日本文明的不断发展。“古代日本引进中国文明经过近千年的消化过程,至平安时代才完成了本土化。同时还不断地继续引进又不断地继续消化。从神佛融合…禅宗世俗化等等构建了自己的价值体系。”[1]绪论2

然而,日本民族的这种善于吸收、巧妙消融先进文化的优秀传统并非自古就有,亦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摸索、经历无数挫折与失败后,才最终于平安时代中期确立了“和魂汉才”思想指导下融合外来文化的综合性民族文明体系[1]116-122。唐代尺八与日本固有竹笛 (尺八)经过约四个世纪的“并存”后,仍没有流传下来即是明证。与之相对,中国宋代尺八在日本经过历代传承、发展,其影响直达今日,对日本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尺八之所以能够成功融入日本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这一文明体系的建立。本文以尺八为例,揭示中国尺八文化传入日本后,与日本本土文化融合、演化的过程。

一、中国尺八文化的内涵

尺八,竹制、竖吹之管乐器,发源于远古时代的骨笛,承接汉魏长笛,流行于唐、宋时代,其历史源远流长。

尺八的历史可远溯到七、八千年以前。据考古发现,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约产生于八千年前,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笛”约产生于七千年前,为迄今为止笛类乐器的最早发现。

东汉时期,笛类乐器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汉、魏时期的长笛 (竖笛),是此时期常见的管乐器。东汉马融《长笛赋》记载:“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京房 (公元前 77~前 37)将羌笛 (音孔三底孔一)加了发商声的后出孔,成为能发五音的四个音孔的笛[2]。至东汉发展为六孔长笛,即魏晋长笛。

晋朝荀勖制作十二支正雅乐的泰始笛,继承汉魏长笛,是唐尺八的前身。唐代时,笛类乐器达到鼎盛,是一种流行的管乐器。当时的乐器制作师吕才善制此器。

《新唐书·吕才传》记载:“贞观时,祖孝孙增省乐律,与王长通、白明达更质难,不能决。太宗找侍臣举善音者……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3]吕才设计了十二支竖笛,其中一支长一尺八寸,故名尺八。至此,“尺八”之称呼始现。尺八即竖笛,与其他竖笛之别在于所用律制不同,但是民间却统称它们为尺八,所以就有“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的说法。唐尺八是魏晋长笛的继承与发展。由于所用律制不合社会上的律制,唐尺八没有流传下来[4]42。

宋时尺八仍兴盛。陈旸《乐书》认为尺八即五孔羌笛,“谓之尺八管,或谓之竖篴,或谓之中管,尺八其长数也。”[5]《梦溪笔谈》也提及尺八:“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6]可见,宋尺八已由唐尺八的六孔改为五孔。《日本国志》载曰:“据此知尺八,但以五孔之故名曰尺八,不必尺寸相符也。”[7]875至明代,尺八仍然存在于民间。明末方以智《通雅·乐器》记载:“(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但是不久以后,尺八在中国消失[4]54。

自战国时代为止,箫 (编管乐器)、龠、篴、管皆为竖吹乐器[4]20。自汉代起,才出现横吹之笛与竖吹之笛并存的状况[4]26。经不断演变,唐代时横吹之笛与竖吹之笛分开,横吹之笛为横笛,竖吹之笛统称为尺八。至宋代,竖吹之笛中又出现了洞箫之乐器[4]18。外切削的吹口与内挖的吹口是尺八与洞箫的根本区别之一。

如上所述,中国尺八自唐至明历经三起三落。大唐盛世带来了尺八文化的兴盛,却因其不合社会律制而失传;宋代封建文化的兴旺带来尺八文化的复兴,东渡扶桑并广为流播,开启日本现代尺八之先河;经元代短时消沉后,于明代迎来其并不灿烂的暮秋,之后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但是,尺八作为中华灿烂音乐文化的智慧结晶,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产生与发展,有着丰富的文化与美学内涵,涵盖史、声、文、哲、律、美等学科。

(1)尺八与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文化密切相关,具有群众性、广泛性、悠久性特征,象征着圆融与和谐,并与本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表现力丰富、感染力极强,吹尽人间悲欢离合,承载千古幽情炎凉,听至凄凉处不觉潸然泪下,有勾人魂魄之内在魅力。

(2)尺八与美学、文学交相辉映。尺八具有很高的美学艺术,具有音质美、韵味美、装饰美特征;尺八常为文人骚客入诗之物。“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读来何其悲壮!此处羌笛即为尺八之前身。苏曼殊“风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的诗句,尽生尺八透人肺腑之力,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3)尺八还与佛教、哲学密不可分。尺八自古就与佛教紧密结合,成为念佛的手段与文化传播之载体。唐尺八为三节四段,分别象征天、人、地三才和秋、夏、春、冬四季;宋尺八的五孔,象征木、火、土、金、水五行及仁、礼、信、义、智五常[4]55。

至于尺八在中国明代后消失,大部分学者认为与尺八的特征以及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美学思想变化等相关。较之尺八,洞箫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适合演奏像中国音乐那样在合理音律基础下形成的旋律。所以,尺八自清代起被洞箫代替也在情理之中。

二、中国尺八文化的东传

中国尺八传入日本的最早文献记载是推古朝(593~628)。日本法隆寺有一支由中国隋朝传入的笛子,经考证它与唐尺八相同,系中国尺八[8]。史书记载:公元 607、608与 614年,圣德太子三次遣使来隋,并有留学生和学问僧随行,他们自隋至唐长期滞留中国,研究学习隋唐政治、文化。酷爱并积极引进中国文化的圣德太子喜欢吹奏中国尺八,他吹奏过的尺八作为国宝至今珍藏于法隆寺。

唐朝时期,先进的中国文化吸引大批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华学习。630年至 894年,共任命遣唐使 19次,成员有音乐长和音声生等[9]78。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中国文化大规模传到日本,唐尺八随中国雅乐传入。天武天皇时代 (673~686),曾邀请中国乐师到日本传授音乐文化,皇宫中设有包括尺八师在内的唐乐师 12名,为日本培养了 36名唐乐生,其中有两名尺八生。唐尺八是日本早期的雅乐尺八 (古传尺八)[10]。公元 752年,东大寺大佛殿开眼供养会,中国唐朝尺八师应邀来日,并永住“雅楽寮”[11]14。809年,太正官符的 12名唐乐师中也有尺八师包含其中[12]1052。

桓武天皇时期 (781~808),最澄与空海两位大师自唐返日开创密教,其“竹尺八”的古传尺八本曲等流传下来[13]。之后不久,日本僧人円仁(慈觉大师)于公元 820年到中国山西五台山竹林院修行“念仏尺八”达十年之久,返日后在比叡山延历寺传授佛教尺八 (念佛)和密教[11]14-15,用尺八吹奏阿弥陀经[14]161。

然而,在日本尺八发展史上,地位最突出、传习最久远的是普化尺八 (亦称虚无僧尺八),它是当代日本尺八的先启,始自镰仓时代与南宋的文化交流,成为“现代早期尺八”。目前流行的各种尺八流派,均承袭于普化尺八。

唐末禅僧普化 (?-860)是日本禅宗支派普化宗之祖,其振铎唱谒云游之风为张伯效仿,吹奏竹管领悟禅之精神。此竹管名“虚铎”,为普化尺八之先河。其后人中有一名张雄者,曾入杭州护国寺修禅。时值日本心地觉心于 1249年(日本建长元年)来华至护国寺修禅与张参同门,向张参学会了虚铎吹奏之奥秘。1254年,觉心携四居士返日,在纪州由良创建兴国寺,建普化庵,开创普化宗[14]160。至此,普化尺八开始在日本传播开来。

这个阶段尺八以佛教文化为载体,是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派生物。

另外,除了普化尺八,“一节切”也是日本尺八的一个重要系统[12]1052,它以一个竹节的竹管制成而得名,由室町时代 (1333~1573)中国福建的明代僧人芦安带到日本,传于一休禅师 (1394—1481)[15]5。

三、尺八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的结合及其传承与发展

日本学者认为竹是大和文化的象征[16]。日本竹文化发达,与中国同为亚洲竹文化圈的重要国家,自古就有关于笛 (尺八)的记载。日本土笛最早见于绳纹、弥生时期[17]。在日本古代,广义上的“笛”指“吹物”,即吹奏乐器之总称,主要有“天磐笛”、“木栖笛”、“东游笛”,现已不存[18]2067-2068。用于宫中神乐的“神乐笛”据说是日本固有之笛,亦称“やまとぶえ”,写作“和笛”、“倭笛”、“大和笛”、“日本笛”等[18]2070。公元 3世纪卑弥呼女王及其后继者台与女王时期,竹笛作为除魔道具而使用,据载:“邪马台国有行鬼道之巫女卑弥呼女王……时有丧仪中丧主号泣,以琴、竹笛歌舞,饮酒之风俗。”此外,《日本书纪》、《常陆国风土记》、《古事记》中也有关于竹笛(尺八)的记载[18]2068。《隋书》载曰:“开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乐有五弦、琴、笛。”[19]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涌入日本。奈良至平安时代前期,各种音乐及乐器通过遣唐使传入日本,由于当时日本只有一些极其原始的乐器,因而尺八等中国乐器传入后备受青睐[20]。日本把从外国传来的音乐总称雅乐,设管理机构雅乐寮,习唐朝乐制,设和乐、唐乐等四部,内有唐乐师十二人,包括一名尺八师。雅乐传到日本后颇受上层社会的欢迎,用于寺院法会和贵族宴会[21]5-6[9]120[7]873。

当初雅乐和日本固有音乐同时并存。752年东大寺大佛开眼会仪式上“集所有雅乐寮及诸寺种种音乐”,“东西发声,分庭演奏”;763年正月朝堂飨宴,上演唐乐舞、隼人舞和汉乐舞[21]6。至平安时代(794~1192)前期,日本音乐采取折中形式,即在起源于日本的仪式上用日本固有音乐,起源于外国的仪式上用雅乐。过去雅乐寮全是外国人,此时日本乐官乐人占大多数[9]120。平安时期的雅乐寮处于衰落阶段,渐为乐所、大歌所、内教坊取代[22]30,引进唐乐舞的同时也发展和风乐舞[21]6。

10世纪中叶之前,尺八是日本雅乐中常用之乐器,但是自 9世纪起处于颓势。848年《类聚三代格》中有尺八师从 3人减为 2人的记载,《令集解》中有关于 1名尺八师应时而增减的记载。及至 840~990年日本乐制改革,根据本国实情消化、统合、整理外来音乐。在此过程中,尺八因为与龙笛作用重合而被废出宫廷乐制[12]1052。至平安时代末期(12世纪中叶)淡出日本音乐[23]。

可见,唐尺八在日本经历了与固有音乐先“并存”后各负其责的“折中”形式,并未普及至民间,亦未融合进日本本土文化,仅仅流行于上层社会及寺院法会,缺乏吸收的主体,地位极其不稳。这说明:平安时代初期以前,在日本社会“汉风一边倒”的社会大环境下,唐尺八受上流社会追捧而备受尊崇;平安时代前期,日本“反驳汉风”,出现“和风化”思潮,在乐制改革之时被轻易废出宫廷乐制,后来仅作为上流社会的奢侈观赏品。

与唐尺八在日本的境况不同,作为佛教载体的普化尺八在镰仓时代自中国南宋传入后,迅速融合到日本文化中,开启日本现代尺八之先河,成为日本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成功实例。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1)平安时代中期 (约 10~11世纪)日本建立了“和魂汉才”指导下融合外来文化的文明体系,使外来文化的吸收步入主动性、有意识的成熟阶段。

(2)幕府政治时期,日本从未开化走向开化,文字系统化并普及至民间,武士阶层与庶民社会兴起并成为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广大主体。

(3)幕府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导致人们寻求超脱现实的精神寄托,禅宗深入到社会各层面。随着武家政治的确立,禅宗文化日益成熟,武士阶层中形成广泛的武家禅,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统治阶层利用其教义价值而加以保护,禅宗文化受武士欢迎,“武士好禅”成为幕府时期武家精神的基本特点[1]153-156。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普化宗兴起。普化宗以武家出身者为主体,并以吹奏普化尺八 (宋代尺八)作为修禅 (念经)之手段[24]。而普化尺八更以其携带方便、兼可防身、能产生独特冥想氛围的音质等特征,成为普化宗“吹禅”之法器而受欢迎。镰仓时代建长六年 (1254),法灯国师 (心地觉心)学成尺八技艺后自宋返日,传之于寄竹 (又名虚竹)。虚竹吹奏尺八云游各地,使得尺八与普化宗的关系加深。虚竹的弟子虚风之徒楠木正胜(镰仓幕府末期河内武士首领楠木正成之孙)携尺八云游四方,询问其名则答“僧虚無”,于是普化宗僧人便有了“僧虚無”的称谓。他们不著僧衣,颈挂袈裟及方便囊,戴深檐蔺笠,吹尺八笛登市门化米,不诵经,不戒行,不翦落,流浪之徒多归之。宋尺八因此又称“普化尺八”或“虚无尺八”[7]906。

至室町时代,知识普及与民众觉醒,佛教与武士势力大发展,普化尺八普及到全国[22]88。由此可见,宋尺八入日后即融入日本本土文化,迅速演化到尺八发源地无可比拟的成熟程度。一节切尺八出现于 15世纪。宗左师承并传播芦安一节切技艺,为日本一节切尺八之祖。桃山时代,大森宗勲(1570-1625)为其普及做出重要贡献。一节切尺八在 17世纪末盛行,18世纪后受普化尺八挤压趋于衰微。至 19世纪,江户町医神谷润亭再兴一节切[12]1053。

德川幕府时,普化宗垄断普化尺八,虚无僧持有诸国通行的通行证“传道印”,以吹奏尺八作为禅之手段(吹禅)云游四方,被利用为幕府密探而受保护,最盛时拥有普化僧寺 120余处,流派十余个。此时的尺八兼有护身功能。明治四年(1871),普化宗被废止,1883年又批准恢复,荒木古童等人使之脱离普化宗,使尺八成为单纯的乐器,向一般民众开放。至此,尺八脱离了宗教色彩,与古典艺能的结合加深,迈向日本古典音乐新境界[12]1055。荒木古童致力于尺八普及,改良乐谱,兴起三曲合奏之风,使之成为近代以后日本邦乐界的重要乐器;由于尺八合于民谣歌唱法,并且人们喜欢将之用于民谣伴奏和齐奏,从而成为日本民谣界三大乐器之一。因此,明治末期及大正时期以来尺八乐器迎来兴盛新时期[12]1057。这样,尺八文化得以跨过时代门槛,从近代顺利过渡到现代。

迄二战为止,日本尺八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线索还表现在尺八与政治人物、历史名人及流传至今的历史名管等方面。

将尺八作为珍爱乐器甚至精神寄托的历代政治人物是尺八文化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除了圣德太子、天武天皇,守护大名山名宗全 (1404-1473)、织田信长 (1534-1582)、丰臣秀吉 (1538-1598)、德川家康(1542-1616)等人都是有名的尺八爱好者[15]4。包括名僧与艺人在内的历史名人是尺八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最重要的继承者、改良者、传播者,是尺八文化得以流传至今的关键因素。除了最澄、空海、円仁、觉心、芦安等人外,净土教的一遍(时宗)法师(1239-1289)、一休禅师、神僧雪舟(1420-1506)以及鹤仙、是斋等比比皆是[15]5。

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尺八名管是尺八文化的载体、尺八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见证。除了珍藏于法隆寺及正仓院的历史名管外,还有后小松天皇(1377-1433)的“法外”铭之尺八、一休禅师的“わが佛”铭之尺八等等。织田信长的“野风”铭之尺八,经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之手流传至今,现为日本国宝[15]5-6。

战后初期,日本传统音乐文化濒危。但是不久日本又重新认识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滋生继承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倾向。1950年,文化财产保护法公布;1958年,传统音乐进入学校教育; 1971年,尺八曲进入中学音乐教育,同时,以田边尚雄、吉川英史为代表的日本音乐界有识之士,反省、促进日本传统音乐研究,对于中外音乐的关系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本国固有文化是苗,外来文化是重要肥料”,自此,当代日本尺八逐渐走向繁荣。

如今,日本尺八有完善的体系、缜密的理论、丰富的曲目、众多的流派、高深的“道”,已经成为日本普遍流行的吹奏乐器、日本代表性民族乐器。20世纪 70年代以来,还跨出国门演出,尽展大和民族风采。日本尺八界还不断到中国寻根问祖,并反哺中国尺八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尺八文化作为音乐与佛教的载体,历史上数次东渡扶桑。自推古朝至平安时代前期,传入日本的唐代尺八并没有融合进日本本土文化中去,在与日本固有音乐经过约四个世纪的“并存”后,由于缺乏吸收的主体性而未流传下来。镰仓时代,中国宋代尺八再渐东瀛。借助此时业已确立的“和魂汉才”思想下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综合性民族文明体系、适时的社会环境,经历代传承、几经挫折后,中国尺八文化深深融入日本文化,并开启日本现代尺八之先河。现在,尺八是日本最为普遍流行的吹奏乐器之一,成为日本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

[1]叶渭渠.日本文明[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萧统.文选 (上册)卷十八 [M].中华书局,1977:254 -255.

[3]新唐书·吕才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4062.

[4]林克仁.中国箫笛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5]陈旸.乐书 (卷 130)(四库全书本)[M].

[6]沈括.梦溪笔谈[M].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6:505.

[7]黄遵宪.日本国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8]陈正生.法隆寺藏笛确系尺八 [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1).

[9]吴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10]梅本红.洞箫·尺八小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5(1).

[11][日 ]谷口嘉信.『竹』より愛をこめて[J].竹,2008 (104).

[12][日 ]下中邦彦.音楽大事典卷 3[M].東京:平凡社,1983.

[13][日 ]谷口嘉信.竹 のちから(二)[J].竹,2005 (94):15.

[14][日 ]河内彰代.根竹と尺八[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1994(38).

[15][日 ]谷口嘉信.『竹』より愛をこめて(三)[J].竹, 2008(106).

[16][日 ]桝本頼兼.竹―我が国『和の文化』の象徴―[J].竹,2000(73):2.

[17][日 ]国分直一.弥生時代における呪的信仰と祭事[A].日本考古学論集 3[C].东京:吉川弘文館, 1986:79.

[18][日 ]下中邦彦.音楽大事典卷 4[M].東京:平凡社,1983.

[19]魏徴.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1826-1827.

[20][日]赤松紀彦.日本における中国音楽[A].日本における中国伝統文化[C].勉誠出版(株),2002:162.

[21]唐月梅.日本戏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2]星旭.日本音乐简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

[23][日 ]寺尾善雄.中国文化伝来事典[M].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82:474.

[24][日 ]釣谷真弓.おもしろい日本音楽史[M].東京:東京堂,2000:134.

猜你喜欢
尺八日本音乐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奏华夏之独韵
——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
人文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将映
《黄金时代》日本版
尺八的禅意
音乐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