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通灵巫事的主要类型——壮族巫信仰研究系列论文(之四)

2011-03-20 06:23黄桂秋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巫术巫婆巫师

黄桂秋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巫信仰仪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巫事仪式活动包括释兆(天体兆、气象兆、人体兆、梦兆等)、占卜(骨卜、鸡卜、蛙卜、茅草卜、人体卜等)、祭祀(水神祭、人头祭、祖先祭等)、巫术(祈求巫术、招魂巫术、诅咒巫术、驱鬼巫术、放盅巫术等)。狭义的巫事仅指与通灵、问卜、过阴有关的巫事。壮族通神巫师最常做的巫事仪式主要有“上花园”、“赎魂”、“还债”、“解邦”、“问卜”、“治病”、“哭娅王”等,以及与巫事相关、民众参与的“坐梅花缘”、“能歪”、“阴阳情歌对唱”等扩展活动。所有与通神有关的巫事活动,无一例外都要诵唱通神巫歌。近年一些本来该由麽公、道公做的法事,巫师也可以去做,如添粮补寿、解禳关煞等。下面分别述之。

一、壮族民众笃信的巫术行为

巫术是人类企图借助自己的力量,对某些人或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这种影响和控制,除了通过专职的巫师来进行以外,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借助巫术原理,由民众自己来完成。按照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巫术理论,人类笃信的巫术原理主要是“相似律”和“接触律”,由此把巫术分为“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巫术施用的范围,最初是人对自然,后来便扩展为人对人了。从其性质来讲,可以把壮族巫术分为“巫赖”和“巫内”两类,即凶巫术和吉巫术。以下就是壮族社会日常生活中,民众普遍笃信的各种巫术行为。

祈福术 属吉巫术。即祀神驱鬼、祝吉祈福。祀神为的是祈福,驱鬼为的是除灾祈求帮助,以一定方式祈求自然力或鬼神来帮助,实现某种目的,如求雨,让龙王帮助降雨解救众生。又如,女巫治病,运用巫术解除病痛之苦,是不可能的,但有的女巫,她们掌握一些祖传秘方,确实能治一些病。女巫采用医术与巫术相结合,实里用中草药秘方治痛病,而表面上却是实施复杂的巫术来掩盖秘方治病的秘密,治好了病却归功到巫术的神力中去,显示巫术的神秘威力是神灵帮助的结果。

避邪术 避邪术就是利用特定的物件来防止邪鬼来犯,让鬼逃避的巫术行为。避邪物一般装饰在建筑物的特定位置上,如在门楣上挂一把剪刀、一个圆镜、一丛荆棘、一个米筛、一张黄符等物,认为悬挂在大门上的这些物件,能抵制恶气,能避邪,不同的物件中各有各的功能,如剪刀能杀鬼;圆镜能照妖;荆棘拦路,鬼难进入;米筛眼多,能见鬼的躲藏,识破鬼计,看穿鬼的行踪;黄符镇妖,法力无边等等。认为鬼见了这些物件会退避三舍,销声匿迹,家里人畜得到平安。另一种避邪物是一个心形小布袋挂在脖项上,布袋内装有:一张写有出生年月的纸条,一张黄符,一枚古钱币,一根五色丝(通称为长命缕或百岁细索),一点雄黄粉,一粒细小的朱砂,一节桃枝。认为这小布袋有无限神力,可护身保命。

禁忌术 禁忌,是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限制约束。禁忌巫术要求人们不能接触某物或不能做某事,否则会带来不幸。禁忌的产生,有的是出于对某些自然力的畏惧,有的出于对老人儿童的爱护,有的则是出于对鬼神的崇拜心理,有的是出于对吉凶祸福的迷信。如雨后不能用手指虹,否则烂手指;婚姻忌男女属性相克,月蚀期间不能结婚,否则夫妻失和。对动植物也有禁忌,出卖牲口,必剪下一撮毛留下,否则会破财;新买来饲养的家禽家畜,在进门时,先在门口跨过火焰,然后才进门,不然会养不大,或很快就会病死。忌在“神树”下小便和拴牛拴马,否则会被魔鬼缠身,被树根盘倒,大病一场。庙堂圣地不能撑伞,骑马过庙前,不能指着庙堂讲粗口话,不能触犯神灵,不然就会大难临头。吃饭时突然筷条断了,或碗破了,今天就禁忌出门,否则会损财或致伤。禁忌让人们从心理上有一种畏惧感,认为谁违犯禁忌,轻则手脚残废,重则眼睛失明。

招魂术 用巫术将失落的魂魄招回来,这叫招魂术。招魂的仪式出于灵魂不灭的迷信意识,魂魄离开人体,在外四处徘徊,所以要及时招魂返体。招魂返体分成三种,所施巫术也各不完全相同:一种是病人垂危,奄奄一息,说明魂已离开人体,必需马上把魂招回,挽救病人或许还有一丝生还希望;另一种是人已死去,魂魄离体在外,要招魂归体,随死者去到阴间,这才能来世投胎还阳,不然就永驻阴间为鬼;再有一种是漂泊他乡客死外地的人,在那里无亲友,无故人,孤魂游荡,无家可归,这就更需要招其魂回归故里,回归宗祠。这三种在不同情况下的招魂仪式,所施巫术各有差异。

符图 壮族女巫的画符,只是用香头空画,对着一碗清水作符。画完后把香头灭于水中,按照神灵的授意,洒向恶鬼所住的方向,或吞服符水,驱邪除鬼。

女巫还有一种符图,是用金银纸和各样有色纸剪制而成,图内无文字。女巫都会剪纸,女巫的剪纸是在求神灵,驱鬼邪消灾难时剪的。做的什么巫,就剪什么图,如做的是“围花巫”就剪出花和护花人,做的“抬星巫”就剪出抬星符图。先将金银纸剪成圆形,图内有烘云托月和满天星斗,用红色纸或蓝色纸衬托,星斗显得明亮突出。并在图上加施巫术,念动咒语付于图上,就成了符图。其功能与道公符箓一样。符图有多种,式样各异,内容广泛,有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花草、飞禽猛兽、人物的活动及各种农作物等等。有的女巫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颠状态,剪到入神时,便边剪边唱起来,一剪一剪地铰下去,纸片一片片地落下来,剩下的就成为符图。而剪成的每张符图,其中有些图都藏着一个很美丽的传说或动人的故事。剪符图是壮族女巫必须懂得的一种剪纸手艺,要是没有这套功夫,就是不称职的女巫。此种符图,一般贴在神台两边,长期保留,神圣不可侵犯。

咒语 所谓咒语,就是相信自己的语言具有魔力的一种反映,在反复的仪式中,不断重复使用这些语言,便形成了有“魔法”的口诀。这些神秘的口诀叫咒语。迷信的人说,咒语是神灵秘密授予人的,包含着神灵的力量,好比是供人鬼联系的密码和暗号,所以女巫就利用这些密码与鬼神沟通。壮族女巫常用的咒语有“祭祖咒”、“请神咒”、“招魂咒”、“生死咒”、“除魔咒”、“治病咒”、“巡场咒”“神游咒”、“护身咒”、“驱邪禳灾咒”,这些咒语各有诅咒对象,无奇而不有。女巫行巫,摆巫场,就是由女巫行“诅咒”之事,女巫所念的咒语和唱辞,一般是由上一代老巫婆口头传授,没有文字记载的。女巫所懂咒语,守口如瓶,不得向外行传播,若随便传出,咒语就不灵验了,所以女巫念动咒语时,不是明目张胆高声朗诵或开喉喊叫,而是喃喃自语,嘟嘟嚷嚷地念着,谁也听不清楚。咒语术分善意、恶意两种,善意的属于“白巫术”,恶意的属于“黑巫术”。前者用符咒祝福,后者用符咒禁锢仇家灵魂。其实咒语只是一些神秘色彩的歌谣。

“打闷”“打闷”是专门用于男女恋爱的一种巫术。壮语的“打闷”,其意为用一种以动、植物制成的“闷”药,行施于某人,这叫“打闷”,另一种是用咒语加符箓来“打闷”。将“闷”药和“咒语符录”施于某人后,某人在精神上会暂时失去理智,主动地接近和迷恋“打闷”者,这就是“中闷”了,也有叫做“图鬼迷”。“闷药”的制作:深山里有种藤,长得粗壮,一刀砍下,流出的液,如鲜红的鸡血,故叫血藤,如发现血藤与青藤缠在一起,攀沿于树,在端午之日,砍下来,精心烘干,研成粉末,施以巫术,成为闷药。另一种是用动物制闷药,即在屋里上梁的中间位置,有燕子做窝,并只生有三只小燕,在刚脱壳时,即把幼燕浸在酒中溺死,燕在酒中挣扎,死后若有两只互相缠在一起的,则为一雌一雄,便将其烘干,研成粉末,作为闷药使用。另一只幼燕也要烘干研粉,也施以巫术作为解药之用。闷药的使用:施闷者往往是先看准被“闷”的对象,然后寻找机会,趁其不备将“闷”放在对方的食物,如茶、酒之中,据说其饮用后,情绪兴奋,行动固执,语言爽直,总以施闷者为追求对象,形影不离。因此壮族民间认为,迷恋者,若是天生的一对,郎才女貌,形影不离,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若是不班配而形影不离那就是“中闷”了,施闷的人,多为单相思。

二、壮族巫事的主要类型

壮族巫事仪式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比如有些巫事是只有通灵巫师才能做的,如降神问卜、走阴还债、上花园等;有些巫事是巫婆、师公、道公都可以做的,如驱邪赶鬼、架桥求花、添粮补寿、安墓看宅等;还有就是普通群众都可参与的衍生巫事,如拜囊海、梅花缘等。笔者根据仪式的规模,结合巫事的主持者及巫事性质等,将它们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个体性巫事

个体巫事即巫师在行巫时单人独个进行,行巫地点一般是在巫师自己的家中,有时也应邀到求巫问卜者的家中进行,有些则在野外进行,此类巫事占的比例最大。

问卜 问卜是巫师的主要活动,是为人们消灾解难第一件要做的事,这就像病人到医院求医一样,首先让医生检查身体,查出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求卜者一般都是当事人或家庭出了不正常的现象才去问卜的,先查出灾难产生的原因,是阳间造成还是阴间作孽,如果是阴的才好让巫师来处理,寻找解决的办法。

问卜在广西靖西壮语叫“过细”,指为人“决嫌疑”“断凶吉”“定祸福”。要“过细”的人先烧香,将衣服一件和出生年月报给巫婆,由女巫施行巫术,判断吉凶。“过细”的内容很多,如:前程如何,命运甘苦,近期有无灾难,生意是否顺利,出门是否平安,婚姻分合,病痛医治,个人恩怨等等,总之想“过”什么“细”就问什么“细”,若来求过细的人太多的话,也可单独做专场的“过细”巫术。

赎魂 赎魂也叫招魂,是巫事常见的仪式。按巫师的说法,人的灵魂一旦离开躯体,人就会生病。人病了,说明灵魂已被鬼勾去,于是巫婆就拿主家的衣服来喃赎魂词,把魂赎回,魂魄回来了,病也跟着好了。当然魂魄离身并不都是恶意,有的是自己遇到什么突然事件而惊跳失魂,有的是“鬼”在世时与某人相熟,在相遇时打招呼一声,也会使你闹病。这种情况经过赎魂,病才消去。另外,小孩生病和成年人生病、小病和大病情况不一样,所做的招魂仪式也不同,小孩生病可以由家人自己做招魂仪式;大人病重的则需请巫师来做专门的驱鬼招魂仪式方能解决。

上花园 壮族巫师认为,人的生命在阴间就是花园里的一朵花,小时共在一个花盆里,花盆放在花婆护理的花园里,如果阳间人有灾难,说明在花根、花茎、花叶和花朵中有某个部分存在虫咬、叶枯、茎折、花萎等现象。因此每次问卜时,就必须带上兵马,进花园去细查主家花盆中的全株花。据巫师和坐梅花缘的人说,花园共有十二个,共一个大门,大门有两个门卫,一个叫Eznyaux(阿咬),另一个叫Eznyu(阿儒),巫师的兵马进花园时必须给他们烧纸钱,进花园后就找管花婆说明来意,求得同意后方能查看,看清楚后,祖师或花婆才报给阳间,然后巫师告别花婆和门卫,打马回坛。

还债 欠债指欠花婆债和皇帝债。受花婆赐给花后因没有还愿,所以就欠花婆的债,还花婆债要用金银、衣服、被铺、鞋袜、围裙等。欠皇帝债指某朵花是京城皇帝送给的,没有还愿,还欠皇帝的债,这些债主要有银元、银锭、皇袍、皇冠等等。所欠的数是由花婆直接告诉巫者的祖师,也有的是花盆边挂有欠账牌,牌上所欠的账号写得很清楚,报给阳间知道后,请麽公或巫师去做还债法事。还债仪式在房内举行,账还清后,花婆或皇帝就销了账,最后还要种一株长生草。

解邦 “邦”壮语指某种厄运。巫信仰认为,有些人生下来时,本身就带有某些厄运,随时来捉弄人,给人带来一些灾难,必须请麽公或巫师来驱逐禳解,这叫“解邦”。解邦仪式有些在家中举行,有些需到野外举行,搭布桥,拉黑线白线。邦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虎邦、水邦、火邦、猴邦、枪邦、塘邦、剪花邦、拦路邦、官匪邦、伤邦、短命邦等。解邦后,一般都有些禁忌,如解伤邦后必须禁吃白鸡肉三年;解塘邦后禁吃鱼三年;在野外解邦的禁止走过做仪式的地方三年。解邦所需的物品常有黑鸡、白鸡、活鸭、飞鸽、纸船、茆郎、纸衣服、纸裙、黑白车线、花格布、空面盆、空碗等。仪式程序是首先设祭品请花婆吃,接着请邦妈吃,最后请茆郎吃,吃完后送衣服,先给花婆,后给邦妈,最后给茆郎。各人穿上新衣服后让茆郎带邦妈下船,送到远方去,在送去时不得往回看,送走后剪黑白线,收布桥,赎魂,仪式结束。

解邪驱鬼 壮族民间认为,有些心术不正的人,手中掌握有邪法,这些邪法专门捉弄人,把人整病,甚至死亡。此类巫师有的地方叫“五海”,属于黑巫术范畴。病人给巫婆问卜得出结果后,就请巫师去驱怪除邪,避免灾难。有些人生病,经过医院治疗未见好转,巫师认为是阴间的某个鬼来作弄,这叫“阴病”,而不是“阳病”,得请巫师来把鬼驱走,病才好。另外巫师还可以通过画护身符来驱邪赶鬼,画符时用一碗柚叶净水,用坛上点着的三炷香中间的那一炷作笔来画符。有四种方式:(1)直接画在柚叶净水上,然后巫婆吸一口符水喷在病者身上,喷前面和后背各一次。(2)画符后让病者连喝三口。(3)画在一小张红纸上,让问卜者带回家去贴在房门上,开车开船的贴在车船上。(4)直接画到主家衣服上。画在红纸上的符纸,一般是年初一求的人很多,据说是年初一这一天画的符,效果可以保一年整,而别的日子画符只能保得一个月。

抬星 民间传说在世间生活的众多人群,就象天上布满的星星,一个人就是一颗星,星星升得越高就越亮,人就一路平安,一帆风顺,大展宏图,飞黄腾达;若是降落了位置,星的亮度就减弱,人也就做什么事都不顺利,种养减收,生意亏本,一蹶不振,逢灾遇难,没有快乐。人在实际生活中认为自己生活过得是否称心如意,心中都非常明白,若是这段时间来常有不顺心的事发生,日子过得烦闷,办事也不顺当,就认定是时运不好,一定是星位退落了,星星的亮度疲倦无力,需要给它加强力量。所以就要请巫婆来做抬星巫,祭祀求神,念咒画符,行施巫术。把星位抬上高位,给时运得到好转,星高更明亮,运气就越好,做事就顺心如意,家人就快乐了,这就叫抬星巫。

盘粮 人过壮年步入老年才做盘粮巫,特别是多病者更需早点盘粮。据巫者说,人来到世间,都带有一份粮,粮将吃尽,就会有三灾六难,寿命不长。盘粮者并不是清点家中的粮食够吃几多天,而是由巫婆来推算你这一世,命还有多长,渡过的岁月还能有多久,粮少则命短,盘粮后若发现养命的粮不多了,就得让亲戚朋友来“添粮”,带来“百家米”添粮补命,增寿百岁。使病人得到安慰,是一种“精神疗法”。

围花 即花王护花。花王,壮话叫花婆,是壮族人民信仰的生育女神,也是儿童的守护神,壮族妇女第一胎生下小孩之后,满月时,就请来巫婆做安花巫,由巫婆用金色泊纸剪成花丛图案,这也就是符图,贴于神台上,给花婆立下神位,满月那天,由母亲亲手给花婆上供,巫婆神游花王庭院,看看孩子这支花上有没有虫,或者缺不缺水,并由巫婆代为除虫或浇水,不能让花受病虫害而枯萎了。围花巫,就是保护好花(即保护好小孩),让其好好生长,花神守住,长生保命,不受恶鬼袭击,不让妖魔损花,不为夭折,茁壮成长,常开不败。

解关 解关巫,主要是为儿童做的。所谓“解关”,即儿童身体虚弱,疾病不断,就猜疑为“命犯关煞”,在他的人生路上,有一凶神恶煞,把住关口,开弓搭箭,对准犯者,这就成为凶神缠身,灾难临头,遇到了过不去的关卡,人的成长受到了阻碍。这就要请巫婆来驱赶恶鬼,解开关卡,扫除障碍,让道路畅通,好向前行。解关的做法是:由巫婆神游,探路看关立于何处,然后指定方向,刻指路石碑,或树块木牌画上箭头,插于三岔路口,给行人指路,牌上书曰:“左往甲地走,右往乙地游,开弓箭折断,过关不回头。”在箭头前贴上巫婆用纸剪的“毛郎”,并加施巫术,去当做替死鬼,这样一来关就自然解了。同时为了保护儿童,今后不再遇上凶神恶煞,就给儿童穿着以虎形装饰,穿虎头鞋,戴虎头帽,因鬼避忌老虎,巫婆还剪虎符图贴于门,避邪驱鬼,护身保命。

架桥求花 人都希望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生儿育女,新婚夫妇总是盼望早生贵子,旺丁旺财,若婚后两年,尚不见怀身孕者,便认为是前世做错了什么事,得罪了什么神,受罚而不生育,所以请来巫婆求神赦罪孽,向神灵许愿,多修阴功,恳求花婆送子。民间认为人是花婆所掌管的花山上的花,她赐给谁家,谁家便生孩子。架桥铺路是多积德,做好事,感动花婆,让其赏花,所以架桥也称求花。此仪式准备的祭品供品除与一般巫事相同的之外,当事人要准备两碗大米用作桥基,准备一匹长约六尺的色布作为桥梁,用来搭在两碗米之间,另外还要准备一套剪纸图案交给巫师扎成花包,待做完巫事后,求育妇女将花包和一撮米带回家,每月初一、十五用米祭供花包,一直供到怀孕为止。架桥是在小水沟上用一、二尺长的石块铺成“桥”,让人好走路,表示做了好事,巫婆在架桥的地方,点香燃烛,纸剪“毛郎”,剪拱桥符图,挂于小竹枝上,加施巫术,然后随着纸钱一起烧化,认为好心有好报,不用多久,定会得子。不过,据说很多巫师不肯多做求花仪式,说求多了对巫婆本身不利,会折阳寿。有些巫师只限做求花多少次,到达这个数字就不做了。

看宅看祖坟 壮族巫师认为,一家人的生活是否幸福跟坟地和家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常说,人的生活过得好,第一是坟地,第二是宅地,只有坟地平安,宅地富贵,人们才平安幸福。所以求卜者一般也要看宅地,看宅地是否风水好,坐向是否对,是否有人作弄,如发现小问题,巫师可以在坛上解决,如果发现大问题就另择吉日,请麽公或巫婆来做法事仪式解决。大事包括几个方面:起房时不是吉日,进新房不是吉日,房地是“阴地”而不是阳地,房地埋葬过人、坐向不对、有人作弄等等。巫坛问卜一般都要看祖坟。巫婆在巫坛做巫事仪式时,派其祖师和兵马到主家的祖坟去查看,看位置好不好,坐向正不正,有没有侵犯到人家的坟,棺材或金坛内是否有虫、草根、泥土侵入,金坛是否有裂痕,骨头是否漏水进去等等。如果发现问题,祖师和兵马就报给主家应该改葬或原坟解禳。

请生魂 即请在远方的还活着的情人的灵魂来谈情,这叫“请生魂”。请生魂与行巫唱经的场面不一样,它是专一的请魂。不可掺杂多种巫路,而且场面是冷清的,不摇铁链,不敲铜盘,不大声高唱巫经。每场只是几个人在三更半夜时悄悄地进行,请魂开始,先点上香,在一碗生米上放个红包、烧化纸剪“毛郎”。巫婆拿着件旧日信物,朝着魂住的方向,跪拜神灵。口中喃喃自语,念动咒词,请神附体,然后唱起请魂经。在夜深人静,人们正入梦乡时,女巫的游魂飘向远方。在她重复唱请魂经二、三遍后,突然将嗓门一压,声音一变,表明生魂已请来了,可以开始与其叙旧谈心。但时间不能过长,要在鸡啼之前送生魂归去。请魂者又重复开头的巫术一次,然后清醒过来,请生魂也就结束了。

(二)群体性巫事

群体性巫事指众巫师聚集一起共同完成的巫事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众巫师在特定的日子里举行的“哭娅王”活动;二是与麽公、道公一起共同合作完成的斋醮祈福活动。群体性巫事种类较少,但影响较大。

求雨 天不下雨,旱情严重,靠天吃饭的地区特别着急如何去排除旱情,无法征服灾害,只有祭拜神灵,请巫婆来做求雨巫。女巫求雨主要是向天表诚心,求神降雨,排除旱灾。求雨巫场不得设在家里或土地公门前或庙堂内,必须设在河边、泉边或井边,在有水的地方摆祭场,拜祭天上管雨的神、河中管水的龙王,行施巫术,将供品抛入河中,嘴里不停地念动咒语,并将竹木扁担击打水面,啪啪作响,水珠飞溅,惊醒龙王,催促降雨。

村醮 三年逢闰做村斋,这是全村人的大事,由村里有威望的老者和有权势的人发起,由各家各户出钱出米,请来四人以上的女巫与道公,在建有庙宇的山洞里开设道坛与巫场进行法事活动,竖幡打斋,敬起三牲,祭祀神灵。并请来民间艺人开台唱木偶戏—“呀哈嗨”,道公、巫婆、木偶师傅一齐闹,围观的人特别多。打斋期间,全村人吃素三天,并在村中选两对童男童女去当“扫拜”,即男童随道公,女童随巫婆,听候使用,点香烧烛,端茶送水,并随其念拜即拜,唱跪即跪,说烧纸钱即烧,斟酒即斟。这就是“扫拜”该做的事,还不能随便离开道坛巫场,不然,就是对神灵不忠,只有听其摆布,顺利完成打斋,“扫拜”就会一世得到菩萨保佑,无灾免难,健康成长。打醮巫,主要是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全村人都安康快乐。

哭娅王 壮族各地巫师群体内部传承的以悼念祭祀为目的的“哭娅王”,壮语叫“Daej yahvangz”。Daej是哭,yah是祖母,Vangz即王,连起来是“哭孝王母”的意思。活动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七到七月二十,历时四天。传说娅王是万物之母,但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生灵都是娅王创造。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十七这天,万物之母娅王就开始生病,七月十八病重,七月十九去世。届时,各地的壮族女巫早已聚集到某一女巫家里,按照死者之家办丧事的形式设置灵堂,祭奠守灵,唱孝歌哭诉,悼念女神娅王,感谢母王养育之恩。整个哭唱过程都由主祭巫师担当,巫师除了叹唱自己的命运及感恩之情,还要以猪马牛羊等众生灵的口吻,代替它们哭唱。仪式一直进行到七月二十日早上,众女巫哭送娅王出殡、升天安葬为止。传说只有按程式这样做,娅王才会在七月二十一还阳重生。娅王年年生死轮回,哭娅王仪式周而复始。民间还传说,娅王去世那天,所有的麻雀都不见踪影,说是相约哭娅王去了。还说哭娅王当天如果天上下雨,当年的秋收季节天气会晴朗,利于稻谷收割归仓,反之,如果哭娅王那几天天气晴朗,那么当年秋收就会阴雨连绵。另外,传说创造生灵万物的祖先除了母王还有父王,父王壮语叫Bohvangz(卜王)。母王父王隔年轮流死去,因此相应的仪式也是今年哭娅王,明年哭父王。只不过因为哭父王所定的时间和程式做法都与哭娅王一样,所以民间都习惯称为哭娅王。

(三)衍生的娱乐性巫事

和以上两类巫事不一样,衍生的巫事其共同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宗教性目的,只是在巫师引导下由民众参与的群体性娱乐活动,有浓厚的巫信仰神秘性和刺激性色彩。具体有梅花缘、能歪、拜月神等。

梅花缘 梅花缘壮语叫“能禁迷”(Naenghgimqmaez)、“能禁甭”(Naengh gimqbomq)、“能阴”(Naenghyaemq)等,实际就是人们常说的“过阴”。“能”壮语意思是坐;“禁”指巫师;“迷”指昏迷;“甭”指低头伏案;“阴”指阴间。坐梅花缘的一般是青年男女,以中年女性为最多。做法是选择家中厅堂或屋外天井做活动场所,摆一张桌子,桌上放一碗米,米里插上三支香,点一支红蜡烛,供有一些糖果饼干水果,还有一碗清水。巫师先将三张柚子叶放入那碗清水中,然后用米碗里的一支香对着清水碗里画符。准备坐梅花缘的妇女围坐在桌子旁,巫师让每人喝一口符水,然后请她们埋头伏在桌子上,接着巫师口含符水,往伏桌的女子头上喷去,几分钟后,伏在桌子上的女性的双脚开始抖动起来,标志着这些女子的灵魂已经离开肉体到了阴间。坐梅花缘的目的有三:(1)到阴间去看看自己的家是否有人作弄,家的住址和方向是否好,家的前后左右是否有障碍等;(2)看祖坟,看祖宗是否住得安然,坟地好不好,坐向对不对,祖宗骨头是否受到侵害等;(3)跟情人对歌作乐,这些情人包括三种人,一是坛中的情人Bouxhab(布合),二是死后阴间的情人Youxyaemq(友阴),三是现在还在世的旧情人的魂魄Youxndip(友地)。坐梅花缘的人进入阴境后,要找“布合”(Bouxhab)和“友阴”(Youxyaemq)的,由本巫的祖师去找来,而要找“友地”(Youxndip)的,自己在奈何桥头上寻找。为了容易找到,可以在坐前用一根黄茅草插在自己的头发上作记号。一对旧情人一见面,双方高兴无比,接着就唱起情歌来,有时一唱就连唱几个钟头,唱得难舍难分,吸引了众多的观众来观看。有的人坐上梅花缘还能跟自己已死去的亲人谈话,互相通报阴阳之事。坐梅花缘应具备的条件,一是要有法术高超的巫师做引导,法术越高,进入阴间境地和离开阴间境地回阳才得顺利,否则就会进不了阴或退不回阳,这样会有死人的危险。二是坐梅花缘者,必须是“命亮”的人,这种人容易进入阴境,而“命黑”的人,做多少次都不会成功。

能歪 壮语叫Naenghngvaih。“能”是坐、盘腿而坐;“歪”指旋转摇摆。能歪是壮族群体性的与巫信仰有关的对歌娱乐活动。活动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五晚上。地点一般在村前大榕树下,或村中较宽阔的广场空地上。活动主体是男性青年,参与围观娱乐者包括村中的男女老少。“能歪”整个活动过程中包括招魂、请“歪”、过渡、阴阳对歌、收场等五个环节。具体做法是:选择村中的大榕树下或晒谷场的一块空地,在场地中央铺上稻草,中间放一只筛箕,再铺上一张竹笪,接着请出事先推举的一位男歌手盘腿坐到竹笪的中心位置即筛箕上。另外又请出两名男歌手分别踏上场外两侧边缘方凳上,两人手上各执一张蓝白线织成的花头巾,高举过头顶,向四面八方招摇,边摇边朗诵招魂词,敬请上界下界的阴魂前来与阳间人同乐。念完招魂词后,这两位男歌手转身进场,叫静坐在竹笪中心等待“能歪”的男歌手双手交叉抱头,并用双手中指各塞住左右耳窿,男歌手将刚才招魂用的两张花头巾给“能歪人”蒙头盖脸。这时围观的众人聚拢过来,把“能歪人”团团围住,最里层的男歌手们反复吟唱请“歪”词,一直唱到“能歪人”前俯后仰,摇摆旋转上身,说明他已被阴魂附体。这个时间约需要一个小时以上。在“能歪人”摇摆旋转的同时,男歌手们则在旁边伴唱“渡船歌”,意即邀请阴间的情人渡船而来。与此同时,坐在右边角落的巫师寨老将纸钱一张接一张地烧着,一直到“能歪人”旋转完毕,放下双手,但仍原地坐着随上身逆时针持续旋转摆动,就像一个人坐着磨米一样,边摆动边唱山歌,这表明要请的情人正式光临,从此开始了与情人如醉如痴、如泣如诉的阴阳情歌对唱。最后唱送神歌、收场歌。巫师施法,将能歪人唤醒,整个仪式结束。“能歪”所请的情人包括两类:一是已经去世的旧情人;二是还活着在世的旧情人的灵魂。

拜月神 拜月神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以妇女为活动主体,男性处于从属地位。时间多选在八月十五举行,地点必须选在露天比较宽敞,并且能够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的场地。整个活动过程分为请月神、神人对歌、卜卦、送神四个阶段。活动的组织者是由妇女们公推几个有威望的老年妇女担任,再由她们指派三五个中年妇女担任祭师或司仪。请神阶段先由主持人用清水泡柚子叶做成“符水”,然后用符水扫洒四周,以示驱妖逐孽。清除污秽后,在场地中央设祭月的供桌,在供桌后面设一坐席,以供月神下凡后打坐。所有参与活动的妇女围坐在供桌四周,主祭师开始唱请神歌,一般情况下唱完两遍后,月神便下凡附于某一妇女身上,是谓“替身”。“替身”的临场反应先是神志恍惚,目光迟滞,然后四肢渐冷,甚至麻木倒下,或者不能自制,如痴如醉。众人唱起迷魂歌,待“替身”稍微安定后,即安排她到供桌后的月神坐席上去盘腿而坐,并用双手掩住脸部。随着请神歌的曲调,“替身”的身子由左向右旋摆起来,节奏由慢到快复转慢,摆动的幅度由小变大,最后入定,放下双手。祭师上前敬烟敬茶,送上花扇手巾,当“替身”接过花扇手巾舞动,同时开口唱歌后,说明“替身”开始以月神的身份唱歌。于是,围在周边的众人开始轮流与月神对歌,先是女歌手,后到男歌手,歌唱的内容包括盘歌、情歌、谜语歌等。月神与众人对歌大约两三个小时之后,即转入求神算卦阶段。其形式是将求卦人的生辰八字和所求之事写在纸条上,交给司仪,司仪将其编成山歌唱给月神听。月神“替身”一边听求卦歌,一边手持巾扇晃动,稍顿片刻,便将解语以山歌的形式唱答。看命算卦结束之后,月亮落山之前,众人要唱送神歌,将月神的灵魂送回天上月宫,同时要烧一大批冥纸钱以示酬谢。主祭师口含符水喷向“替身”,大喊一声,将其唤醒,仪式结束。

三、通灵巫事与道公法事的区别

关于壮族巫事仪式与麽道法事的区别,笔者曾在前面第一章述及一些,为了让读者更明白,在此笔者引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人类学博士萧梅女士的研究成果加以说明。萧梅教授长年坚持汉族及少数民族仪式音乐实地考察工作,跟踪考察研究广西靖西壮族女巫群体多年,研究成果颇有建树。她在对巫事仪式与道公法事在执仪方式的区别有如下阐述:

(一)魔婆靠嘴,道公看书

魔婆靠嘴,道公看书的俗语,表明魔婆在执仪中完全是以口头叙述(歌唱)的方式来完成祭仪内容的;而道公在祭仪中所诵、所唱的却都是书中的经文。这种口头和文字的区别,还带来了仪式中使用语言的不同,即道公诵唱经文使用桂柳话,而魔婆使用本地壮语方言。在语言的接受上,当地人普遍反映魔婆的话她们听得懂,而道公的话听不懂。

(二)魔婆没有脸,道公不闭眼

所谓没有脸,指的是魔婆的脸在仪式中几乎都覆盖在帽帘之下。就此莲(女巫)曾说:我们“帽盖下来是阴的,(帽帘)上去是半阴半阳”。福海(男巫)说:“道闭眼的事情看不得”。这里的“帽盖下来”和“闭眼”实际上说的就是魔婆在祭仪中所看到的世界与凡俗世界不同,她们看到的即所谓“阴间”。而这个阴间的景象道公看不到。[1](P461-464)

以上阐述道出了巫仪与道公法事力量之源的主要区别,另外,在广西壮族各地民间,巫婆和道公各自适应的仪式一般有如下的划分:(1)巫师、道公可以各自施行的仪式有:安神、添粮、祝寿、满月、安花、送醮、迁升、送神、消灾、解关、驱病等。(2)巫婆随道公才能做的仪式有:大醮、村寨驱鬼、丧礼、祭祖等。(3)巫婆不能做的仪式有:独自下地狱、为外亡鬼招魂迁葬(如上刀山下火海,拣骨重葬)。(4)多数属巫婆施行的仪式有:求花(求子女)、架花桥(怀孕后5~7个月)、开花(满月)、还花、抬星等。

实际上,在壮族民间,女性民众一般认为,但凡有苦、有灾、有难就要找巫婆,而男性民众则倾向于找麽公、师公或道公。与此相关,在麽公、师公、道公的法坛上,信众一般以男性为多;而巫坛周围,围观的信众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

[1] 萧梅.唱在巫路上——广西靖西壮族“魔仪”音声的考察与研究[A].曹本冶.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巫术巫婆巫师
懒巫师的谢礼
神秘的北部巫师
带上巫师的魔法书,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热热闹闹的巫婆村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谁动了巫师的魔药?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西藏歌谣中的巫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