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测试命题的新思考

2011-03-20 13:12熊志晗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课外阅读

熊志晗

(商城县实验小学,河南 商城 465350)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教师能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如果测试题摆脱不了“应试”的影子,测试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就会使学生课堂上的技能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养成,与考查内容相脱节,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因此,测试命题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

一、语文试题要注重整合,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融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语文测试时,加强试题内容的整合性,可以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加强基础知识方面的整合

测试题要力求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语文的基础知识的整合就不容忽视。如:文字王国里有六兄弟,老大叫mù,老二叫mù,老三叫mù,老四、老五、老六叫mù、mó、mù。它们长得太像了,名字也相近。人们常常认错,张冠李戴,闹出不少笑话。怎样才能不认错呢?聪聪想出了个好办法,他说:“六兄弟性格各异,老大——( )很好动,肯出力,喜欢征集财物;老二——( )性情温柔,不好动,但在演出服务时非常卖力,是一位无名英雄;老三——( )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常常思念远方的朋友;老四——( )性格孤僻,喜欢傍晚时出现;老五——( )爱学习,喜欢模仿,是个勤奋好学的人;老六——( )则与众不同,好玩土,爱与去世的人在一起,不大受人欢迎。这样一来,是不是好认多了?”大家高兴地跳起来,从此,再也没人把这六兄弟认错了。

这类题目看似简单,实则培养了学生辨认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融识字、写字、阅读理解、人文教育于一体,一举多得,是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好题型。

(二)加强综合能力的整合

考试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一把尺子,而且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命题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展示语文能力的机会。如:有人说,春天是一个插花的能手。她把姹紫嫣红的花儿插满枝头,使大地到处飘着清香。也有人说,春天是一个活泼的仙女,她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从寒冷的冬天里叫醒,使大地一下子热闹起来。你认为春天是什么呢?放飞你的想象,也写一写春天是什么吧。

这道题给了学生一个熟悉而富有诗意的话题:“春天是什么”,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才能写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学生的答案是多彩的,既充满了童趣又闪烁着灵性,写出了许多诗一样的语言。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个性创新能力,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三)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整合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许多大文学家往往在各个方面都很精通。在语文测试中注重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大语文观”,对学生今后的语文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学了古诗《望庐山瀑布》,你愿意画一幅瀑布图吗?并在旁边写几句游览庐山的导游词。如:算一算这位老人多少岁?乾隆: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 如:以“树”为话题,仿写几句歌词:有一首歌叫《好大一棵树》,我想:老师是一棵树,一棵青青的树,他在我们幼小的心灵埋下饱满的种子; 妈妈是一棵树,( ),( );( )是一棵树,( ),( )。 以上试题将语文与社会、数学、音乐、自然、美术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寓读、思、猜、算、写、绘画及语言交际等能力考查于一体,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语文试题要重视积累,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在语文测试中要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察,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考查应设置语言情境

结合语境考语文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才鲜活。如:1.每逢佳节,身在他乡的人们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诗句:“( ),( )”是对思念家乡人们的最好写照。2.(横线上填成语)孩子们( )的儿童节终于到了,校园里处处( ),同学们个个显得( )、( )。上述试题设置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要求学生填写所积累的适合于这一语境的句子,这是活的语文。实际上暗示了老师和学生,无论是什么经典的语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才是有意义的。

(二)考察应兼顾课外阅读

《标准》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各年级都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总量,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如果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考试不涉及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量是很难得到保障的。因此,积累与运用的考察应兼顾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 书名:《 》;情节: ;感受: 。这类课外阅读题,既紧扣文本,又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三)考查应强化综合运用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不是将语文肢解成一项一项的单项训练。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所以,积累与运用考查命题应该强化综合运用。如:校园的花坛里开满了鲜花。为了爱护这些花草树木,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写一句容易使人接受的话(请勿使用“禁止”之类的词语,字数不超过20个)。这类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既要认读,又要理解,还考查了探索、评价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学生要完成这个题目,不仅在内容上要动脑筋,而且在语言方式上也要动脑筋。

三、语文试题要链接生活,折射出应用的价值

语文源于生活,因此,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来学语文、用语文。在测试中要力求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考查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一)试题要取材于身边的生活

贴近生活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考试命题直接取材于生活,不仅有趣,而且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如:改一改这些广告词中的谐音成语你能恢复它们的面目吗?码到成功——( );一名惊人——(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默默无蚊——( );衣衣不舍——( )。这一题取材于生活中的广告,学生每天都接触到,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让学生对广告“猜一猜“、“改一改“、“评一评“、“写一写”,不仅是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是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生活化的熏陶,让学生觉得语文在生活中是触手可及的,是活生生的,是有价值的。

(二)试题要模拟生活情境

测试中模拟生活情境,可以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学语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如:假设你遇到一位从外地来本地的游客,他好奇地询问你一些情况。你准备向客人做怎样热情而精彩的介绍?请写下来。游客:小朋友,你们这儿哪个地方最值得参观?我说:( )游客:呀,真美。我一定去游赏。那么,你们这儿哪种特产值得看看、尝尝?我说:( )。这类试题要求介绍家乡的秀丽山川、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也是学生可能遇到的生活场景。这样生活化的试题,使学生的灵性被充分激活,答案精彩纷呈。这种试题既让学生生动展示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又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利用语文与人进行沟通的快乐,体会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

多元、开放的测试内容,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特别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题目,避免“用一把尺子测量学生”的弊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语文学习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课外阅读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