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课中提高中职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1-03-20 13:12黄健华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活动课写作能力习作

黄健华

(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800)

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对于一个中职学生来说,掌握所学专业和通用的写作能力是其必备的能力之一。作文课被视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高。然而,由于受自身语文基础知识底子薄、接受能力较差,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等因素的制约,目前的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又不利于学生毕业之后的择业。所以如何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难题。

一、理清中职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要寻找创新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弄清中职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基本掌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比较熟练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具有常用应用文书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写作能力。所写的文章(含文书),做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具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掌握文章(含文书)修改的方法,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多写多改的习惯。”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各类文体的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记叙文:“能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能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学习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说明文:“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议论文:“做到有观点、有材料,材料与观点保持一致。”应用文:“能表意明确,内容正确。”总之,我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语言,掌握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书面语言表达基本技能,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生的作文现状

(一)无物之文。

所谓“无物之文”,是指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以刻板的印象代替新鲜的生活,以现成的理论代替生动的实践,不能在文章中留下时代的脉动,很少能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成了一种扭曲地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虚拟现实”。

(二)无我之文。

“无我之文”就是没有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为文造情,代社会立论,以共性取代个性,以教条取代思考,没有坦诚的真我,只有虚空的假我,动辄以“我们”自居,却缺乏自我的眼光与思考。这种文章仅仅是他人声音的一种传声筒而已。

(三)无文之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些学生的文章表面上看不可谓不美,文采也不可谓不盛,然而,那种“美”是模仿之华丽,那种“文”是技巧之文彩。文章中往往充斥着太多的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匠气。

三、在活动课中创新作文教学

(一)组织阅读兴趣小组,分享生活微博的乐趣。

学生觉得无材料可写,是因为阅读量少,知识视野狭窄。根据这一情况,我开展了阅读兴趣小组和剪报展览等课堂活动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首先,指导学生有目标地阅读。中职学生往往只根据自己的兴趣,看看热闹,阅读目的不够明确,更没有意识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因此,我向学生推荐如《散文选刊》、《青年文摘》、《读者》等。其次,引导学生喜爱一个作家,例如路遥、毕淑敏、铁凝等。最后,引导学生向专业阅读转移。中职学生的专业方向已经确定,目前,各个专业都有相应的杂志刊物,我推荐给学生,丰富他们的职业文化内涵。为检验阅读的成果,间隔一段时间我就开展“阅读交流会”和“好书推介会”,同学们可通过演讲、讨论等方式抒发感想,发表见解。

(二)利用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作文教学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应学生的心理规律,从“乐”、“趣”入手,营造“活”的、“动”的习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作文的实践,在活动课中让学生乐中学、玩中说……只要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了,那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了。例如,借着2010年的中秋节,我在一次活动课中举行了“水果品尝会”。首先,我要求学生带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开一个水果品尝会;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发现水果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来具体介绍水果;最后指导学生按形状—颜色—味道—功效等顺序写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学生较感兴趣,习作写得也不错。有个别学生还因为这次的活动课,回忆起过去很多关于水果的往事,也把它记录了下来和大家分享。

(三)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很多学生已经有了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材料,但就是不能写出个人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的文章,学生欠缺的还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例如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学生能列举很多关于母亲的名句和案例,并详述文中母亲的伟大,但却未能在习作中流露对母爱的真情。于是我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妈妈在一周内的言行举止,并把它作记录,最后把所看到和感受到的连同记录的材料加以整理,写写关于母亲的事。学生的习作充满真情和生活化,例如有一些写到妈妈每天的饭菜变化,或记账单的习惯。

(四)活动课让作文充满生活气息和专业情趣。

教育家叶圣陶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这一论断当今也称为“生活化作文理论”。推行这一模式,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改变传统教学的命题、学生任务式应付的教学方式。

首先,鼓励学生关注、体验与思考和自己生活相关的国事、社区事、家事。作文应写有亲身体验或耳闻目睹的自然风光、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等事,做到写作与生活接轨。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可推行有效的“剪报活动”、“时事墙报角”等活动。其次,应赋予作文教学以专业特色,让学生感受到专业情趣。如药剂专业的学生可经常训练写《××实验报告》,旅游专业则可写《××导游稿》等贴近专业自我命题写作,以陶冶专业情操,锤炼专业技能。

(五)作文指导与讲评在活动课中创新。

作文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旧有的由教师一人主观评价的手段也应该有所改变,推行开放性评价,改变以往由老师下评语的老套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不仅在创作中体会快感,而且在再创作中品味成功和喜悦。可以采取自评与互评的方式相结合,互相讨论、交流。阶段性训练完后,定期进行作文选美,展示成果。也可把同学选出的习作进行例文评析和例文析改。更可把同学们的习作制作成小册子,供学生传阅、作点评。写作与阅读赏析相结合,以形成互相竞争、互相学习的氛围。

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多方面的,还需要语文教师多探讨和研究,但终要以学生为写作主体,以生活为创作本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技能。

[1]金振邦主编.阅读与鉴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第一版).

[2]赵春凤.让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中国教育,2008,(3).

[3]张红.关于职业学校作文教学的思考.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02).

[4]葛荣娣.寓写于乐——浅谈作文课与活动课的联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猜你喜欢
活动课写作能力习作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