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新性学习”研究

2011-03-20 13:12王芳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技能

王芳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新性学习”研究

王芳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者的主体。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舞蹈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根据其培养目标,从实用性出发,在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感悟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实现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

高职学前教育 舞蹈课程 幼儿舞蹈 创新性学习

如今,幼儿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者的主体,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的舞蹈课是培养学生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目前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授课基本采用的是继承性的授课模式,它关注的是过去,很少考虑现实与未来。我认为,学前教育应把握住高职教育要求的从“继承性学习”的观念向“创新性学习”的观念转变的契机,明确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让专业舞蹈教育、幼教师资的舞蹈教育、幼儿教育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发展能力?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灵活、开放、科学的教育模式?这是一系列值得学前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我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围绕学生全方位学习的教学模块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与其他院校的舞蹈专业训练课不同,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单一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幼儿舞蹈活动创作、设计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上,在兼顾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修养的前提下,就必须有幼儿舞蹈活动创作、设计课程的侧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并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提高设计、指导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能力。

(一)舞蹈基础理论学习。

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几乎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这使得他们在接受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状况,教学初期要十分重视学生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特征、性质和不同舞种的风格特点;熟悉舞蹈基本术语,掌握舞蹈记录的基本方法,掌握舞蹈创作基础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作为技能学习的基础。

(二)舞蹈基础训练。

舞蹈基础训练是一门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是各种舞蹈训练的基础。通过舞蹈基础训练可以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自然体态,解放肢体,获得必要的技术、技能和规范的动作形态,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舞蹈年龄相对偏大,身体发育已基本定型,肢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可塑性减弱,加之舞蹈课时间相比专业舞蹈院校又少得多,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降低对软度、开度、弹跳等方面的难度要求,坚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

(三)儿童舞蹈知识技能的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是幼儿教育的职业,其对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与舞蹈院校的专业训练相比较,其针对性更强,它是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训练课。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对儿童舞蹈知识的学习、掌握。

(四)儿童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教师在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的同时,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块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设计、组织、指导幼儿开展舞蹈活动等目标要素。具体做法是:注重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出发,设计儿童舞蹈活动,创编舞蹈小节目;指导学生从儿童舞蹈活动特有的教育规律出发,设计活动方案,开展舞蹈编排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组织舞蹈活动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儿童舞蹈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明确活动的基本要求,掌握活动的基本方式与方法,从而让学生把握指导幼儿开展舞蹈活动的基本教学原则。只有这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从 “技能开发”向“智能开发”的转换。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较强。由此,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富于创造性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一)概念先行,以概念指导教学。

舞蹈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能课,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实践课,强调过程与实践。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传统的舞蹈教学多以学生模仿动作学习为主,这是由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为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为十一二岁,其模仿能力强而理解能力差。但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较强而模仿能力较差,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的重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舞蹈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为主。由此在教学时,我以讲授动作概念为先导,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先理解动作概念,继而以概念为指导,通过教师准确、到位的动作示范,来帮助学生领会舞蹈动作的规格要求,再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感受、体会动作的要领、方法。这种以概念指导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授精准,重视实践练习。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它通过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的表现能力,使其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是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舞蹈技能的形成是从身体能力的积累到提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贪图快和多,力求准而精,坚持稳中求进地推进技术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身体表现力。由此,在教学中应坚持“语言讲解精炼、动作示范准确”。首先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动作的规格、要求,再以身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其感知动作,获取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反复实践练习,采用教师口传身授,学生主体参与,以集体、分组、个别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领会动作的要领、方法,解决动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而掌握动作、完成动作。

(三)“练讲”结合,“学教”相长。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是培养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具有舞蹈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的专业技能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授舞蹈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训练、练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对于训练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教师进一步讲解、示范或是组织学生分组相互观摩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进而完成动作。这样在“练”和“讲”的过程中,使学生既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够用流畅的语言叙述动作名称、要领、方法步骤,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每次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授舞蹈知识的能力,使“学”“教”相长。

三、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因此舞蹈课程应重视所授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具有一定舞蹈技能后,针对大学生会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特点,指导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进行创作练习,以创作幼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等舞蹈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获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体验,创造性地运用已有舞蹈知识技能,提高舞蹈编排能力与创新能力,学以致用,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将喜爱舞蹈艺术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舞蹈表演队,通过学习、排练优秀的舞蹈剧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等活动为契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自创舞蹈作品。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引导他们制定排练计划,商定节目形式,明确排练任务和分工,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将作品以一个个节目的形式展现出来;根据作品的需要,完成制作服装、道具,设计舞台形象,合理安排舞台灯光等环节的内容,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完成整场演出。这样既帮助学生明确舞台演出各个环节的内涵,掌握艺术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又帮助学生积累文艺演出经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真正体现学有所用、学为我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是一门基本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理念,坚持舞蹈教学应帮助学生既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又具备较强的幼儿舞蹈活动创作、设计能力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上,以掌握“双基”与注重儿童舞蹈编导与教学能力提高为主线;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以“以概念指导教学,降低训练难度”与“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为具体操作手段;针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使本专业毕业生成为新型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潘志涛.舞蹈卷——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技能
冰上舞蹈搭档
动作描写要具体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和舞蹈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