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初探

2011-03-20 13:12杨银娣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正确处理辅导员院校

杨银娣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初探

杨银娣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从入学教育工作、工作态度、正确处理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做好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方法和建议。

高职生 特点分析 辅导员 工作方法

1.引言

辅导员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行政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是学生和班级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最密切,对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角度出发,研究和探讨高职在校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就辅导员应如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者阐述自己的观点。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高职在校生已经完成了三年的高中教育或中专、技工、职业高中教育(即“三校生教育)。与同龄的其他在校大学生一样,他们也具备当代青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如勤于思考、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批判性思维、情绪不稳定、情感世界敏感而丰富,等等。然而,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专业的职业特征,高职在校生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与其他高校在校生不同的心理特征。

2.1 自信心弱,自卑感强。

由于高考的失利和不如意,以及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的不正确评价,使学生入学后思想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们会觉得现实与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相去甚远,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上的是“三流学校”,是“二等公民”。这种“等级”阴影使得他们在肯定自我的同时,又觉得自己处处受人歧视,既满怀信心,又常常迷惘、困惑、怀疑自己。另外,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高考落榜生、职高毕业生、技校毕业生,由于社会各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歧视,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或中途退学等现象。

2.2 缺乏自律性,成绩不理想。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成绩不良、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由于大学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加上初高中长期养成的靠老师家长“催”的学习习惯,他们大多经受不住各种(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娱乐活动的诱惑,对于课外活动过分地投入,整天为组织各种活动而忙得不亦乐乎,从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而且在当今信息社会,高职院校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使得学校教育的权威影响力在减小,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不少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2.3 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多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在家庭不是皇帝就是公主。长期以来养成的“衣来身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其虽已是成年人却仍过分依赖父母、师长,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男生“骄横”、女生“娇气”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人受不得半点委屈,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放弃。在艰苦朴素作风、劳动观念、抗挫折能力方面相对较弱。

2.4 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目标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当他们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事物和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容易模仿、跟随。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疏导,他们就会以混日子、随大流的方式对待大学生活,出现旷课、夜不归宿、抽烟、赌博、酗酒、过分热衷于恋爱等一系列违规行为,甚至处处和学校唱反调。

2.5 就业、升学的困扰。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心理压力骤增,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美好的理想”逐渐淡化和消逝,使生活失去稳固的支点,而导致心理问题。有的自我要求开始放松,热衷于就业;但因无着落,而陷入茫然。

3.针对特点,抓好入学教育

一般来说,多数学生在入学初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主动适应新环境的。比如新生进校后,学校要举行许多活动,他们都想通过参与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有的学生由于一味地参加活动,出现缺课不能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为了有效地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辅导员在入学初就要对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防止因小失大。

4.主动与学生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当学生学习目的模糊,应予以明确;纪律松散,予以规范;学习方法欠缺,予以指导;有病,予以关怀;有困难,予以帮助;意志懈怠,予以鞭策;苦闷忧郁,予以开导。当学生受到挫折,自暴自弃时,辅导员不仅要善于用爱心开启受教育者心灵的窗户,撞击心灵的火花,而且要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关怀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为他们解除感情上的孤独和苦闷,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感到辅导员就是自己的亲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质。

5.树立辅导员良好的形象

在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加强和他们沟通的同时,辅导员还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特别在处理问题、布置任务、兑现奖罚时要做到言出必行、为人师表、公平合理、一视同仁。为此辅导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5.1 正确处理劝导和处罚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学生中所出现的问题都应以劝导为主。在劝导中,辅导员要以自己的个人经历、社会上的实例、学生中的具体事例为例,通过和学生个别谈心,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触动学生的感情来解决问题。但是对于那些违反校纪校规,造成严重后果,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在处理问题时则要给予制裁,以保证正常的学校秩序,维护学校的制度。

5.2 正确处理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的关系。

一般来说,学生干部和辅导员接触的时间相对于普通同学比较多,由于他们担任职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给辅导员的印象也不错,因此,一些学生干部在普通同学面前表现出自豪感和优越感,有的学生干部甚至对普通同学指手画脚,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辅导员必须正确处理好全班同学之间的关系,不管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同学,都要一视同仁。特别对于学生干部,在肯定他们工作成绩的同时,更要在思想上、人格上加以引导和教育,消除他们的优越感,让他们认识到学生干部并不是学生的“老爷”,而是学生的“公仆”。

5.3 正确处理坚持原则和加强沟通的关系。

辅导员要主动地接触学生,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尤其是在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辅导员更要放下架子,耐心倾听,不要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否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不要对学生毫无原则地放纵,否则辅导员的威信就会在学生心目中降低。

5.4 正确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

唯有辅导员拥有一颗爱心,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达到严与爱的有机统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只有严中有爱,爱中求严,给学生以学习进步提高的“动力刺激”,方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辅导员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向上的价值观、从容的语言表达、大方的行为举止,才能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生活。

6.结语

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辅导员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为了能使学生思想上和心理上健康成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该把握好高职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既要当好学生的表率,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同甘共苦,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正确处理好工作的各种关系的同时,努力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求严”,让学生真正成长起来,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思维.以身作则倾注爱心做好辅导员[J].教师,2009.14:4-5.

[2]田仁来.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构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232.

[3]赵伟,董建党.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9(下期):162-163.

[4]程燕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谈话之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9.10(中):223-225.

猜你喜欢
正确处理辅导员院校
正确处理余数
正确处理余数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