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

2011-03-20 20:28占有明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科学大学生发展

占有明

(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先进的指导思想,为大学生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当代大学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新思想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我们当勇敢地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自觉学习并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在学习和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一、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紧紧抓住发展。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义,就要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发展对于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乃至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做到又好又快。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发展存在发展不平衡,出现只顾经济发展,不管环境承受力,不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的这种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孤立的、片面的。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要采用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坚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就要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把“快”建立在“好”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做到统筹兼顾。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在发展的同时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要求做到五个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二、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告诫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

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习永远是学生的天职,学习始终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上了大学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学,因为“不学,无以伟大;不学,无以高大;不学,无以重大。如果一所大学思想不伟大,人格不高大,贡献不重大,那么,其境界就不宏大”。

科学发展观告诉当代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的学习。大学的学习一定要区别于中小学的学习,它不再是灌输式、填鸭式的学习,而是一种自觉性的学习。

自学的过程就是在培养自己学会如何学习的过程。大学是每个人自求学以来到达的最高学术殿堂,是最后一次接受系统学习的地方。上大学并不只是混个学历就结束了,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因此,大学也是每个人真正开始培养学习力的净地。

(二)科学发展观帮助大学生赢得未来。

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化,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当代大学生做到立己达人,即一方面要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他人和社会的发展。

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然后才能改造自己,并充分合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发展自我,成为心中满意的自我,赢得未来。

促进他人和社会的发展,就是在发展自我的同时,积极影响他人,倡导真善美;就是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回馈他人、回馈社会。

立己达人,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中去,帮助大学生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赢得美好的未来。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当代大学生应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就是以学为主,全面加强德、智、体、美、劳这“五育”的培养,实现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协调,就是统揽全局、监观各方,促进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专业学习与人文生活相协调;可持续,就是站在长远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到提前有准备,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大环境的和谐,使大学生在社会中始终保持有战士的激情和勇锐,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要求大学生既要对自身发展统揽全局,统筹规划,力求全面提高,不偏废其一,又要合理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在特定阶段抓住对自身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一方面,并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重点突破。

三、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方法与重要途径

理解和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白了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后,我们必须探讨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方法与重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应自觉树立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先进的理论武器武装好自己的头脑,并用其指导自己的实践,促进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积蓄能量。

那么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呢?

(一)统筹德与才并行发展。

21世纪无疑是一个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之上,应该发展非技术素养,练就一双好眼、一句好话、一笔好字、一手好活儿和一首好歌儿,把自己培养成兼具“谋才、口才、文才、干才和艺才”的全才,使自己静下来能思、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闲下来能玩。

有才无德便是祸。学富五车、样样精通,如果没有好的德行,那么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就不是福音,甚至会是灾难。人格高尚的大学生乐观向上,积极热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彼此,自信但不自负,自尊但不自大,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人和社会着想。

有德有才,才会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的意识和动力,并使自己呈良性发展,时刻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

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有用的人才。

(二)统筹优势与劣势协调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未来社会就是追求“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过于追求自身的偏好,个性张扬,出现优劣势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短板效应的重要性。

大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发挥自身特长,使自己在以后的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兼顾自身的弱点,克服自身不足,着力改进,尽量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无刺可挑。

(三)统筹硬件与软件同时发展。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在提高自身各种品质的同时,还应注重自身体质的增强。

当代大学生应该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够使自己既不懒散又不疲惫。

现代意义的健康不仅指身体,而且包括心理。心理健康,人格才不扭曲,内心才会快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身体的生理健康。大学生应该多和同学、老师交流沟通,提高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做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实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只有兼顾体质这一硬件和其他科学文化素质 (软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统筹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

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完善理论。大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应用理论知识。

学习理论知识,要求我们在课内要认真听讲,在课外要自觉探讨、认真分析。

应用理论知识,要求我们主动培养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既要在专业上多动手操作,做到学有所悟,又要在其他实践方面自觉发展。尤其是学生干部,更应学会如何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

社会迫切需要具有“真功夫”的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五)统筹个人与集体同向发展。

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发展的积累构成社会的进步。国家花费大量经费投资到教育上,大学生走出校门后,理应成为社会的精英分子,为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大学生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发展,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考虑,另一方面要促进集体与社会的发展,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同向发展。

大学生也是人,也要生存,基本的物质需求无可厚非,但是不应该铺张浪费,奢侈生活;大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建立在损害他人、集体或社会的利益之上,而应该使自己的发展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统筹个人与集体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践行的,因为促进社会的进步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2]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人民出版社,2010.1,第二版.

[3]朱业宏.大学之“大”在于“学”.长大青年(卷首语).

[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争做优秀大学生.人民网.

[5]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人民网教育研究.

[6]领导者应具备的学习能力.价值中国网.

猜你喜欢
科学大学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学拔牙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