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管理的实效性探究

2011-03-20 20:28陈玮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学风实效性班级

陈玮

(徐州医学院 麻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管理的实效性探究

陈玮

(徐州医学院 麻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越来越关注,虽然目前大学生思想主流仍然保持积极健康向上,但因社会存在的负面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和自身素质差异,我们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通过以下途径:制度保障,学风教育,发挥主题教育、德育教育考核在日常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班级和宿舍集体生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日常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此文件表明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越来越关注,目前大学生思想主流仍然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特别是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国热情高涨,社会责任感较强,自身综合素质较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因社会存在的负面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和自身素质差异,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传统理论政治化的简单教育方式,严重与他们的思想实际相脱节,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创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自觉性方面也缺乏有效举措,因此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需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新举措,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管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管理中的原因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主要是: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因此应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在学校中的日常管理,广义是指“教育、教育和后勤服务等的管理”,狭义是指“相对于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以外的管理的总称”。在此提及的对于大学生日常管理是狭义,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计划性,融入内容丰富,并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具有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具备良好的素质。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教育管理者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通过引导进而规范、转化达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管理中的实效性。

二、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管理中的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管理的实效性体现在从学校相关制度加强保障,加强大学生行为教育管理,在学风教育中启动激励机制,通过奖勤助贷补等相关措施,发挥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以感情维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等方面最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管理的实效性。

1.通过制度保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的实效性制度是“规范化、定型化了的行为方式与交往关系结构”,是“管束、支配、调节、统一人们行为的规则和程序”。[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日常管理中,制度所反映的恰是学校的工作理念,直接体现学校学生工作的层次与要求。应通过科学、规范与完善的制度,实现严格规范融仁智的管理,从而保障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成才,实现校园和谐,包括学生管理手册的制定,班导师制度,学生工作机构、学生工作者岗位职责、考核的办法,等等。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规范等制度,主要有作息制度、就餐制度、学习管理制度、学生家长告知制度、学籍管理办法、评价措施、奖惩规定、资助管理办法,等等。

我校根据16号文件的精神,针对学生在道德行为规范、纪律行为规范、学习行为规范和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狠抓、严管和讲解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各年级、各班级和个人的教育宣传网络模式,责任明确。以学院带动年级,年级督促班级,班级制约个人的行为方法,开展教育活动。

2.通过学风教育,主题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的实效性。高等学校的建设主题之一是学风建设,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塑造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充分体现学校的综合水平,加强学风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学校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优良的学风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教学相长。良好的学风建设包括校园内涵建设,教育载体如师生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特别是以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为核心的科技活动、社会活动等。通过以上学风建设的内涵外延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并进行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诚信在我身边、感恩、为理想插上翅膀等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

3.德育教育考核在日常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各种奖项的评定,应发挥德育教育考核的作用,在德育教育考核过程中通过班委推荐加分、学生民主评议、学生党员推荐等形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学生德育考核工作的实效性与实用性通过学生德育考评表展现。学生德育教育是高校十分重视的学生基本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应在学生的基本评价考核体系中融入学生德育考核工作,在学生评优评奖、推荐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德育考核的指导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具有崇高理想、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4.在班级和宿舍集体生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班级宿舍活动为支撑,增强集体凝聚力,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具有新颖、实用、趣味、激励等方面的要求贴近学生、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在集体生活中感受集体力量,以班级宿舍为荣。因为在当今价值观多元化,我们必须统一大学生思想,班级价值应以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为核心,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加强班风建设,班风是一个班级在思想道德、学习风气等方面的综合体现。班级文化的集中体现的是学风,学生以学习为前提,努力读书刻苦学习,树立身边的榜样,互帮互助的班风班貌。

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管理成效之中的作用

1.在思想方面,学生有了进步,能够意识到思想行为存在问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正确的态度和规划,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端正学习态度,为校园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2.通过教育,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要求自己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3.学生能够自觉学习,并遵守校纪校规,提高学习兴趣,珍惜学习时间,在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增强。

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有效结合,我们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普遍共识,使“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高兆明.制度公正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6.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

[3]李忠波.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才智,2009.6.

[4]刘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及对策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7.

本文为徐州医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学风实效性班级
班级“四小怪”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不称心的新班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