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创新性探究

2011-03-20 20:28叶婷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高职

叶婷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6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创新性探究

叶婷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60)

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从更新观念,科学安排教学的内容及形式等方面着手,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作用,确保教学实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必修的公共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然而,随着高职教育的综合性趋势不断增强,当前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课程由高层次的多学科构成,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高职生的多样性,如何在提高自身素质同时适应新形势变化,这些都是重要的课题,值得去探究。因此,有针对性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建构思想政治课程开放式教改模式势在必行。

一、解放传统思想,创新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注重对学生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所谓知识点的灌输,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接受程度及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模式,把现代教学手段及时地引进到教学中来。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将逼真的声音、生动的画面共同展示给学生,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最终达到良好的强化效果。

运用唯物辩证法是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指导,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对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从社会、学院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充分设计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充分体验,将所学理论知识切实转化为内在素质,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坚持以人为本,研究学生需求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认真地研究大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接受各类信息的速度快,对社会关注程度高;但他们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往往具有肤浅和片面性,有时甚至容易走极端。因此,在课堂之外加强师生交流、纠正其错误认识显得非常重要。采用QQ、E-mail、微博等网络方式进行课下交流。网络工具是学生们普遍感兴趣的事物,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可以打消一些面对面交流的顾虑,避免难以启齿的尴尬,使得师生沟通更充分。这对及时解决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很有帮助。

三、提倡思维创新,反对形而上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理论课程的内容综合考虑。我经过思考和探寻,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些效果非常好的方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热点新闻透视,多采用先进事例;制作内容丰富、具体、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举行讨论会、答辩会,等等。

在教学活动中穿插热点新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坚持立足世情、国情和学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知晓国家的发展状况,把握自己的发展环境和存在价值,从而使教学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入现实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学生,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扎根于学生之中,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愿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亲可信,深入人心。新闻本身就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透过它可以了解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关注的焦点、关心的热点、心中的疑点,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大学生群体对真善美的追求最为强烈,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丰富、鲜活的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能满足大学生们社会心理、对美好的感知和情感的需求。“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是从社会现实中来的,从入选者朴素无华的言行中可以领悟到巨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能够感动中国社会,那就更能感动中国社会中先进的、充满青春活力和激情的大学生群体,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未来,当他们在人生旅途中面临选择时,这种影响和痕迹就会起到教化的作用。用先进人物的视频资料来教育学生,这符合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学生了解了先进人物的心理路程、思想和行动后,思想发生了变化,再去看书,就会使思想升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再比如,针对大一学生开展人生观教育主题讨论会。经过高考的洗礼,学生们步入大学,开始全新的生活。但是,这里并非梦想的乐园。一方面,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的生源高考分数相对较低,但高考前对自己的期望值普遍较高,相当一部分同学具有一种挫败感,加之与以往不同的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很多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走出郁闷和迷茫的困境,以昂扬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深入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组织人生观主题讨论会,教师不做统一要求,只做必要的指导。主题讨论会效果良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或引经据典,或探讨突出的社会现象,或讲述自身的生活经历,等等。由此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又使学生真正思考了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同时,在老生中找出若干位优秀学生代表,组织“新老生互动”活动。学生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课的学习、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干部与学习的关系、本专业就业情况等多方面。这对于引导和帮助大一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的主要任务具有积极意义。

特别一提的是快乐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政课的理念,其特点运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容低估的作用。讲课语言要精练、优美,富于表现力,给学生以真实感、亲切感。同时要有激情,声调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让学生感觉听课是一种享受,甚至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来阐述哲理和道理,传输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精彩的故事可以唤起激情,使人全身心地投入。调侃和幽默可以使人发笑,激发和调动人的兴奋感,使人感到轻松和愉快,使一种非常好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达到教学目的,进而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综合能力,促进思想政治内化过程的完成。

四、宣传核心价值,达到知行合一

中华民族具有文化的趋同性,比较适用于核心价值观的传输。我国是人口大国,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有利于全社会的稳定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传输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出现了以下变化:课堂学习纪律大为改观;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了;学生在交往当中的诚信水平大大提高了;法律意识大大加强了,打架骂人、违法违纪现象大为减少;高校逃课率居高不下,而我们不每次考勤,出勤都能达到98%;学生的“网恋”大为减少;学生的综合素质大为提高,适应了市场需求,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004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的要求;次年一月,又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通过新课程方案;随后又与中央政治局常委亲自审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纲。为了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从2006年开始,中央分期分批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这一系列举措一方面体现了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透露出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央直接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领导是关键。中国要长治久安,顺利实现民族振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抓。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郭德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高职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