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略语的界定问题

2011-03-21 02:45沈桂丽
文教资料 2011年21期
关键词:缩略词原语语素

沈桂丽

(湖南湘南学院 中文系,湖南 郴州 423000)

黄伯荣、廖序东在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用《黄本》代称)中,对略语下的定义是:“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而《现代汉语词典》对“略语”的解释是:“由词组紧缩而成的合成词。”那究竟什么是略语呢?

我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略语”的解释欠妥,范围太窄了。这从《现代汉语词典》本身使用“略语”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用到“略语”这个提示语的释义只有以下5条。

蠡测:“以蠡测海”的略语。

凿枘(2)“圆凿方枘”的略语。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

格致:<书>“格物致知”的略语。

金汤:“金城汤池”的略语。

而一些与它们有着同样释义特点的词条,大都标的是“简称”或没有用“略语”这样的提示语,如:

基建:基本建设的简称。 军民:军队和人民。

从“略语”释义里举的例子和对应的词条来看,释义也是不一致的。如:

略语:由词组紧缩而成的合成词,如:计生(计划生育)、通胀(通货膨胀)、沧桑(沧海桑田)。

通胀:通货膨胀的简称。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

词典中没有“计生”这个词条,只有“计划生育”,在这个词条的释义里也没有指出它简称“计生”。由以上可见,《现代汉语词典》对略语的界定,对略语与简称的区别都是不明确的。 总体来说,《黄本》对略语的解释准确些,但它将略语大体分两类:一是简称;二是数字略语,这有不妥。首先是简称,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而言”,这是对的,可一些例子不当,如:

扫除文盲——扫盲 保证价值——保值

“扫除文盲”、“保证价值”很明显不是事物的名称,当然也不是全称,也不会有对应的简称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有大量这样的问题,如:

科普:科学普及的简称。 基建:基本建设的简称。

这些不是简称,而是略语。我们认为,略语是指将相对固定了的较复杂的词或短语(原语),主要通过省略而压缩成简短的语词。略语一般是把原语中有代表性的成分提取出来表示原来用较复杂的形式表达的概念,经过缩略的语词是与原语在内容上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略语和原语在形式和意义上必须有紧密联系,从形式上来说,一个略语应当由原语的部分语素或部分音位、音节构成;从意义来看,略语和它的原语可以自由替换,因为它们的概念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略语包括简称,简称是较复杂的全称的简化形式,是通过提取全称中的部分而成,并且在意义上是完全相同的,因而所有的简称都是略语。如:

科教片:科学教育影片的简称。

DCD:DigitalVideoDisk。

但略语不都是简称,它还包括缩略词,也就是由高于词的单位——短语缩略而来的缩略词。由于某些短语经常使用而稳固下来,在经济原则的驱使下,我们就会节省压缩,而压缩的形式由于普遍使用,逐渐约定俗成,其形式意义稳固下来,称为与原语对应的缩略词,缩略词在形式上由原语的部分语素或部分音位、音节构成;从意义来看,它和它的原语的概念意义是完全相同的,是可以自由替换的,从语法上看,缩略词比它的原语低一级,原语属于短语,缩略词是词。例如:

科普:科学普及。 政审:政治审查。

这里要尤其注意不要将缩略词与一些复合词混淆在一起。一些复合词从词源上看好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缩略而成的,例如:

哀愁:悲哀忧愁。 警备:警戒防备。

这类词语的释义,是利用词中现有的语素来对新的事物对象加以反映的。我们很难说它就是提取某两个或更多的词组成的短语中的成分而成,例如“哀愁”,或许有人会认为它就是由“悲哀忧愁”缩略而成,但我们未尝不可将“哀伤愁闷”或“哀怨愁苦”等也看作是它的原语。可见“悲哀忧愁”这个短语不具有前面所说的缩略词的原语具有的稳固性,因此,像“忧愁”之类的语言单位只能算是一般的复合词,不是略语。

还有一种复合词也很容易被视为略语,如“红绿灯”、“高低杠”、“长短句”,但它们不是的,因为它们从形式上说,并不是由压缩“红灯绿灯”、“高杠低杠”、“长句短句”而来,从内容上看,它们也不与“红灯绿灯”、“高杠低杠”、“长句短句”等同。这些复合词在结构上具有凝固性,在意义上具有融合性,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就能看清两者的区别。如:

红绿灯:指挥车辆通行的信号灯,多设在城市的交叉路口,红灯指示停止,绿灯指示前进。

高低杠:女子体操器械的一种,用两根木杠一高一低平行地装置在铁制或木制的架上构成。

长短句: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

略语还与“合称”、“统称”、“总称”等具有交叉关系,这也要注意区分。合称是“合起来的名称:指战员是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合称”。统称是“总的名称:面食是用面粉做的食品的统称”。总称是“总起来的名称:舰艇是各种军用船只的总称”。

如果一个语词完全不含有原语中的语素,而仅仅只是内容上的概括,是总括起来、合起来的名称,那它还不是略语,只能叫统称、合称或总称。如:

姑嫂:女子和她的弟兄的妻子的合称。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

“姑嫂”、“四书”都脱离了原语的语素,与原语不存在紧缩关系,虽然从概念意义上看是完全相同的,因而不是略语。

有的合称完全符合略语的要求,是可归为略语的,如:

尖团音:尖音和团音的合称。

田径赛:田赛和径赛的合称。

还有些统称、合称或总称属于《黄本》中所说的数字略语的第一种情况“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构成,语言是分层级的,内核部分与外围部分是有差异的,根据它们还是在原有语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也将这样构成的统称、合称或总称归为略语,如:

三军:指陆军、海军、空军,统称军队。

四呼:按照韵母把字音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合称四呼。

东三省: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总称。

《黄本》里说的数字略语的第二种情况,即“根据共同的属性加上列举的项数构成”,这类就不应当归入略语,因为它不是由原语缩略而成,在形式上不具备略语的条件,如:

三藏: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四则:加、减、乘、除四种数学运算的统称。

有的内容也和原语有差别,如:

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

我们可以看到后产生的词语比它的原语外延要广,已是用来泛指了。例如在使用“五金”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往往并不是仅仅用来指称“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它也可以是别的金属或金属制品。

还有一类现象也不应当视为略语,而应当归入泛称,如在中国我们习惯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称为“解放军”,在广西,人们习惯称广西师范大学为“师大”,在桂林的人习惯将桂林晚报称为“晚报”,这都是在用表示泛称的词语来表示专称,为什么专称、泛称都可以用而不会造成理解的困难呢?因为这样的泛称有它特定的使用区域,是在特定的区域内临时用作专称,但它们本身是不会因临时专指某国解放军,某一师范大学,某一报纸而变为专称,具有与专称相同的意义,比如在湖南,“师大”指的就是“湖南师范大学”。而略语是要求在意义上必须与原语完全等同。

过去我们还把别称看成是简称,如:

上海市:简称沪。 天津市:简称津。

现在的《现代汉语词典》都将这类“正式名称以外的名称”称为“别称”了,别称也不属略语,如:

“英”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别称。“鲁”是“山东”的别称。

虽然别称和它的正式名称在相同的语境下是等义的,但从根本上说,它们的形式并非由正式名称压缩而成,别称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正式名称的形式过长而换用了另一个更为简短的形式,虽然用什么样的形式是有理据的;从意义来看,离开了语境,别称与正式名称的意义也是不等同的。如用于别称的“英”虽然比正式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单得多,但“英”不是从它的语言形式中提取出来的,而且“英”如果不借助于一定的语境,我们就不能断定“英”的所指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鲁”也是一样。

猜你喜欢
缩略词原语语素
测试原语:存储器故障最小检测序列的统一特征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