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2011-03-21 02:45徐艺
文教资料 2011年21期
关键词:欣赏课乐曲乐器

徐艺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系,云南 昭通 657000)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徐艺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系,云南 昭通 657000)

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中心。音乐欣赏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音乐欣赏课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听觉的艺术,了解这门艺术的直接途径是聆听,只有在聆听中才能发展我们的音乐听觉。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因此,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中心。音乐欣赏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而且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我国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的美不仅在于能为人们的感官提供现实生活和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优美生动的音乐音响,而且对于建立审美心理结构、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等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3](P25)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音乐教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一、应灵活多样地设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手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音乐欣赏课依靠如教科书、黑板、录音机等传统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老师在黑板上写好欣赏曲目的名称就播放磁带让学生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加入一些对乐曲内容、背景的讲解,时间一长,学生对放磁带录音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性,在教学中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载体集成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和传播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佳状态,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欣赏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把握好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进行直观欣赏教学,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认识并熟悉三种民族乐器(琵琶、古筝、箫)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又如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时,轮到哪种乐器吹奏,我就在屏幕上展示这种乐器图片,如单簧管、圆号等,并且根据乐曲风格的变化依次出现俄罗斯风情和东方风情的图片。这样学生既欣赏了乐曲,认识了不少乐器,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又简单了解了东西方风俗民情,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音乐欣赏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这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关键”。[4](P77)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片或幻灯、录像,等等,都能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乐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绘公元前202年楚汉最后决战——垓下大战的琵琶独奏曲。欣赏这首乐曲,教师可在课前上网搜集相关图片,配上乐曲,在欣赏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亲眼目睹楚汉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先自己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金鼓齐鸣、骑甲交错的历史场面,欣赏完以后,分小组讨论对于这首乐曲的感受,以及从乐曲中想到了什么,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功能,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是一种以情感表现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当丰富的情感内容以特有的音乐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时,能够在听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的感情共鸣”。[3](P27)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教学辅助工具,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对于学生而言,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如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在导入前,我先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从电视和书籍中了解到的蒙古又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以后播放课件。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热情好客的牧民、奔驰的骏马一下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泼的学生站起来用身体律动表演骑马的动作,内向的学生坐在板凳上也开始手舞足蹈,仿佛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四、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会聆听—学会体验—学会理解的基本原则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聆听旋律、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通过聆听,学生静静体会乐曲所传达出来的欢乐、悲伤、狂怒或温柔。“学生通过对于具体音乐音响的听觉感知和基本情感体验等感性活动,才能进一步达到对乐曲的深刻理解。这其中,学生从乐曲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主要还是对于音乐作品情感表现的一种初步体验,要达到对作品内涵的深刻体验,还需在理解判断等理性要素的参与下多次聆听。只有在对音乐的表现意义有较为明确的理解基础上,才能更能准确深刻地把握住其中的深刻内涵”。[3](P9)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了解和分析欣赏作品的标题、时代背景、创作思想,以及音乐表现手段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阐发对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为了使学生拥有一副有“音乐感的耳朵”,就必须不断地拓宽学生听觉的感受领域,在千百次聆听、欣赏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只要注意以上几点,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保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就能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尽情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

[1]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治海.初中教师之友(音乐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周世斌.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欣赏课乐曲乐器
始乱
学乐器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乐器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