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学科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1-03-21 02:45杨汉章
文教资料 2011年21期
关键词:利用历史资源

杨汉章

(漳浦县第三中学,福建 漳浦 363213)

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在课程模式多样化和课程结构优化中,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有效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已成为广大教师与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研究者必须面对的共同任务。

一、历史地方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其开发利用的概况

课程资源是指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等,它是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外部系统,一般按三级管理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地方课程资源是指国家内部的各地方具有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组织等方面的独特资源。就历史学科来说,乡土教材、历史文物、遗址和遗迹等,都属于历史地方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这些正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凡是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一般也比较高。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由于长期以来受狭隘课程资源观的影响,历史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没有成为历史教育界的共识。纵观二十世纪的百年历史教育史,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三十几个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或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虽然其中有不少版本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或多或少涉及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但就总体而言,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始终没有真正落实,长期受到淡化或忽视。直到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首次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历史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逐渐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二、开发与利用历史地方课程资源的重大意义

开发与利用历史地方课程资源,对于实施历史新课程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开发与利用历史地方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中学历史不好教,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这是一个沉闷而又沉重的话题。为了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不知有多少历史教师进行了艰辛的尝试和努力,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随着课程改革帷幕的拉开和课程资源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了教法滞后、考试评价制约等诸多因素外,应该说,僵化的课程资源观导致历史课程资源极其单调乏味——这正是学生对历史学科 “不感冒”的根源。试想,几本历史教科书和少得可怜的历史挂图,怎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怎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和学生亲自参与等特点,这些不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佳抓手吗?毋庸置疑,将地方课程资源引入历史教学,必将大大丰富历史课程的内容和情趣,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开发与利用历史地方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自我意识,即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主体(主体地位、主体价值、主体能力等)的一种自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需要学生尽情地探究,学会广泛搜集和利用有用的课程资源,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做主动的探索者与老师一起亲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摩。这样的活动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大有裨益的。

(三)开发与利用历史地方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有史以来不断形成、积淀、丰富的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积极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格情感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社会文化、道德中一切积极、健康、进步的精神因素的体现和追求。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开发与利用历史地方课程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乡土和社区问题加以研究,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三、历史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行性

课程资源虽然是这次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概念,但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还较为陌生。我认为,当前,开发与利用历史地方课程资源是有其可行性的。

(一)国家政策上的可行性。

与过去相比,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变革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明确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一规定以法规的形式保障了学校教师在课程方面的权力。

(二)教材开发方面的可行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课改实验区和发达国家在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的资料。同时,地方课程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教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潜在材质和现实内容。另外,各地近年来普遍重视乡土历史教材的编写,地方史志的修纂,老革命回忆录的整理,牒谱的收集,以及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与管理,等等,其中有不少内容可供选用。

(三)教师能力水平提高的可行性。

教师既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他们是决定教学是否可行的核心因素。因此,只有教师得到良好的发展,才可能实现对课程资源更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在目前的情况下,师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第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的认识,及时向教师介绍课程资源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推广课改实验区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好经验;第二,尽可能地构建教师发展的网络组织,拓宽教师困难解决的渠道,例如以市(县)或区为单位建立教师学科专业组织或建立专门的网站,为更大范围内的教师交流提供一个空间与舞台;第三,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和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7-27.第2版.

[2]钟启泉,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9.

[4]范兆雄.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教育评论,2002.4.

猜你喜欢
利用历史资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