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探讨

2011-03-23 12:51潘雅瑾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8期
关键词:动因竞争经济

潘雅瑾

一、企业并购动因概述

1.并购动因的概念

并购源于英文merger&acquisition(M&A),是兼并和收购的总称,它并不是专门的法律用语。许崇正(2002)将并购定义为:“一种通过获取企业外部资源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来实现企业扩张和组织重构的经营手段。”并购的主要特征就是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它的含义主要涵盖了兼并、收购和合并。

2.并购动因的多元化

并购动因是促使并购产生的动力和原因,是企业通过并购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是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并购,它是企业实施并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的过程中,并购动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元的,企业所追求的目的不同并购动因就有所区别。

二、我国企业并购动因探讨

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并购活动得到了发展,动因也随之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

1.我国企业并购的内因

我国企业并购中最根本的动因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企业通过并购,特别是横向并购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时随着产出的增加生产成本也随着降低而收益却不断递增,这样就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获得规模经济优势。通过横向并购企业可以快速将各种生产资源和要素集中起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单位投资的经济效益或降低单位交易费用和成本,获得可观的规模经济。为此,企业有动力来促进并购的实现。

(2)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降低经营风险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经营范围在不断扩大,都在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而这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发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增加收益。并购是企业扩张的捷径,也是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最常见办法。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投资风险,适应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对经济变动所引起的风险的应变能力,进而降低企业风险。

(3)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企业之间不可能都是处于均衡发展的状态,每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而通过并购,进行强强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中已经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长期模式。通过强强联合,在高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上、在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上、在营销系统的整合上,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达到改善经营环境、经营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长期占领和开拓某个市场、获得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的目的。

(4)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能保持不断发展的保证。对我国企业来说同样如此。通过并购可以打破管理体制的束缚,实现优势资源集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培养良好品牌能力和营销能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各方面得到进步的过程中也培养和发展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我国企业并购的外因

企业并购的开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并购活动本身也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措施。我国企业并购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

对我国来说,经济是不断发展的,宏观经济周期也处于变化之中。而宏观经济的高涨和萧条是影响大多数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必须适应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在萧条时期,社会需求的大幅度萎缩造成了许多企业运转不良,经济中积累了大量闲置的资产。当经济重新复苏,随着社会对某些产品需求的迅速扩张,那些在危机中没有倒下的企业往往率先开始扩张。在这个时候,企业通过并购来增加企业产出,无疑要比新建分厂划算得多。这样,通过并购,企业便能很快适应经济周期的调整,占据市场主动地位。

(2)竞争的加剧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竞争是市场的灵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企业除了要应对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外,也要应对来自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和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的挑战,参与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必须具有竞争优势,而获得这些竞争优势的方法之一就是并购。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加强资本集中,获得核心技术、人才、品牌、市场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3)资本市场的创新

现代企业并购活动的主战场是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创新、中介机构作用的增强降低了企业并购的成本,推动了企业并购的规模。另外,企业并购活动也使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加富有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结构和利用效果。资本市场的创新推动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开展,也形成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另一外因。

3.我国企业并购的特殊动因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经济发展中的特殊状况,我国企业并购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在并购早期,政府在并购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进行着行政性干预等等。所有这些都形成了我国企业并购的特殊动因。

(1)消除亏损企业,替代破产

我国在并购发展初期,国有企业亏损严重,破产制度因种种原因不能实施,政府部门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于消除亏损企业的目的,往往采用行政手段迫使优势企业兼并亏损企业,用并购代替破产,解决被并购企业的债务等问题。此时,并购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成本企业化的形式,目的是减少社会动荡。

(2)组建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以及跨国公司的逐渐强大,各国企业都面临强有力的国际挑战,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空前的激烈。为了应对国际挑战,实行企业强强联合,组建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企业集团也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五大”指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也是我国目前企业并购行为的一个主要动因。

(3)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国有资产战略结构调整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国有企业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搞好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政府大力推动企业并购。通过并购活动,对国有资产进行并购重组,实现对国有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战略结构调整,提高存量资产的质量和运行效率,从而优化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

(4)利用“壳”资源“借壳上市”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壳”是一种稀缺资源,对企业是一种可以用来低成本再融资的工具,对地方政府是政绩工程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较小且不完整,上市额度资源稀缺。一些业绩好、前景好的民营企业缺乏上市融资的机会,只能通过并购“壳资源”以达到进入证券市场融通资金的目的,因此,“借壳上市”就成了最佳选择。“买壳”上市、“借壳”上市也成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又一个特有的动因和现象。

[1]许崇正.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郭永清.企业兼并与收购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3~4.

[3]张淑丽.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45~46.

[4]黄东坡.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评析[J].财会通讯,2008,(2):90~92.

[5]陈传刚.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2007,(4):62~63.

[6]王蓓.企业并购动因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08,(3):26~27.

[7]吴静.我国企业并购动因分析[J].经济论坛,2009,(2):83~85.

[8]熊华中.我国企业并购动因浅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67~69.

[9]美·弗雷德·威斯通等.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73~183.

[10]Kode,Ford,Sutherland.A conceptual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synergie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SA,Journal ofBusiness Management,2003.

猜你喜欢
动因竞争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清、民国木薯在广东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初探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感谢竞争
解码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动因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