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测定及意义

2011-03-30 12:57张永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脂蛋白硬化血脂

张永军

总参管理保障部保健处,北京 100034

血脂异常主要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引起。在临床上,医生判断血脂水平的标准主要是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这几项指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1]。这些年来,随着各项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代谢有一定的关系,开始关注高甘油三酯和低HDL-C血症在冠心病发展中的病理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和普通患者的血清中TC、TG、HDL-C、LDL-C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说明测定血脂水平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进而为冠心病的预测拓展思路,为以后冠心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10月入住某医院的冠心病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7例,女83例,年龄18~86岁,平均61.5岁,病程2个月~13年。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信息经调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于空腹12 h清晨静脉采血[3],使用离心机对其离心后取血清。应用酶化学法、均相液体双试剂直接测定法[4],对所有患者的TC、TG、HDL-C、LDL-C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者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心肌坏死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力性血管痉挛都可引起血管狭窄。冠心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可以分为5种类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3]。冠心病一般早期没有明确的阳性体征,病情严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扩大,第1心音减弱,伴心律失常时可闻及早搏、心房纤颤等,合并心衰时两下肺部可有湿罗音,心尖部有时可以闻及奔马律[6]。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重要因素为脂质代谢的紊乱,TC、LDL-C水平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每升高1%,则冠心病罹患率增加2%~3%。TG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子[6],常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的异常,而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也是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7]。低密度脂蛋白经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够损伤血管壁,促使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生成巨噬细胞后泡沫化,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成。高密度脂蛋白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成的一种有利因子,能够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至肝内从而进行代谢,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升高有助于促使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移除胆固醇[4]。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成分测定结果(,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成分测定结果(,mmol/L)

注:P<0.05

血脂成分 冠心病组(n=128) 对照组(n=102)TC 5.11±0.8 3.04±0.42 TG 2.41±0.25 1.22±0.68 HDL-C 0.99±0.54 1.39±0.62 LDL-C 2.60±1.81 2.03±0.23

本研究资料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结果与以往的研究一致。在冠心病还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早期病理状态下,患者体内的各种脂质浓度还处于正常水平,但各种脂质间的比例却已经发生变化,出现不协调的征兆,一般的浓度监测不能发现,需通过比值的测定方能发现这些变化。因为血脂的比值比起单项指标的测定更容易发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用血脂比值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则更加敏感,也就是说不论单项指标高或低都不能准确地说明患者的病情,至于冠心病的发生要取决于患者体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前的平衡状态,一旦致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强于抗粥样硬化的因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就有可能增大。因此,纠正紊乱的脂质代谢对预防冠心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血脂水平的异常跟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根据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含量水平,可以推测冠心病的现状、治疗疗效情况和预后情况,可以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根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唱丽荣,周桂霞,毕锡娟,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测定及影响因素[J].山东大学学报,2009,47(12):7-8.

[2]张丽杰,王春艳,欧番文,等.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肺炎衣原体抗体、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和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0):9-10.

[3]张金强.冠心病患者血脂、尿酸与胆红素水平变化分析[J].广东医学,2005,26(11):1555-1557.

[4]任凤霞,程桂兰,马骊,等.冠心病与血三脂综合指数之间关系的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13(1):26-27.

[5]刘祥红,张洁.心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607-608.

[6]黄芸,张煜,焦青萍,等.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的关系[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1):32-34.

[7]康珍,王晋军.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综合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140-142.

[8]杨玉娟,王敏玲,李燕玲,等.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对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J].当代医学,2009,15(158):8-9.

[9]董红志,殷雅琴,赵炳让,等.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综合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4(5):271-272.

猜你喜欢
脂蛋白硬化血脂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你了解“血脂”吗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低密度脂蛋白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