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011-03-30 12:57赵仲喻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神经病高压氧传导

闫 辉 赵仲喻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 荣成 2643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40%~60%,而国内发生率可高达60%~90%以上,甚至可累及全部糖尿病患者[1]。DPN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发病最早,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占糖尿病截肢的所有危险因素的45%。目前临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采用降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止痛等综合对症治疗。本研究试评价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48~72岁,平均(61.1±4.4)岁;糖尿病病程3~20年,平均1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个月~18年,平均6.8年;单发性神经病变43例,多发性神经病变31例。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7~70岁,平均(60.7±5.3)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平均10.9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5个月~18年,平均6.7年;单发性神经病变36例,多发性神经病变44例。

1.2 入选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①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发凉、疼痛、蚁走感,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肌电图检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ion nerve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均减慢(MNCV<45 m/s、SNCV<40 m/s)。③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3 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降血糖、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综合治疗,高压氧疗法采用烟台产大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 MPa(2.0 ATA),每日1次;前列地尔2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前列地尔2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血糖、血脂、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膝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NCV>5 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膝反射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NCV<5 m/s);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减轻,腱、膝反射无改善,肌电图NCV无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61%。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两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m/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m/s)

注:治疗后两组比较,aP<0.05

组别 腓总神经 尺神经治疗前高压氧+前列地尔组 45.6 ±4.7 38.6±4.9对照组 43.7 ±4.8 38.4±3.5治疗后高压氧+前列地尔组 52.6 ±4.8a 50.1±4.5a对照组 42.8 ±3.8 40.5±2.8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最近研究[2-3]认为其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致使周围神经缺血、缺氧;另外,脂质代谢异常、自由基增多、神经因子缺乏等,都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使血糖长期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低水平状态,改善血循环,特别是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液供应及氧供,促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和再生。

本组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疗法总有效率可达100%,其机制可能是:高压氧可改善组织内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和功能,纠正受体缺陷,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高压氧能抑制胰高血糖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大量消耗体内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高压氧增加机体组织的氧供,增大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改善体内缺氧状态;高压氧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地改善微循环,阻止神经轴突变性。高压氧在使机体消耗大量血糖的同时产生大量ATP,从而保证胞浆的正常运转,促进轴突和纤维再生,使受损神经得以恢复,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通过应用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单独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疗效比较,表明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常规应用。

[l]沈琴,贾伟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神经病变[J].国际性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43-46.

[2]Partanen J. Natural history of peripheral:neuropathy in pain patients noninsulin-dependent diadetes mellitus[J]. N Eng J Med, 1995,333:89-94.

[3]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2.

猜你喜欢
神经病高压氧传导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越测越开心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