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监测以透明释质疑

2011-03-31 07:09张子琦
民生周刊 2011年48期
关键词:美国大使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中心

□ 本刊记者 张子琦

空气监测以透明释质疑

□ 本刊记者 张子琦

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为参观市民解说中心概况。图/张子琦

“为什么我们不采用PM2.5作为标准?”、“为什么数据值能相差两倍?”……甚至有人开始怀疑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真实性。最近,“空气质量监测”成为网友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10月底,美国大使馆公布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北京空气污染程度达到“危险”水平,这和同期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轻度污染”形成了巨大差距。虽然两家采集数据使用的是不同的标准,但质疑声仍然蔓延开来。

面对公众的不解和怀疑,向市民展示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成为解除公众疑虑最直观的办法。11月4日起,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每周二下午2点到4点面向个人开放,市民预约成功后即可参观。在此之前,中心只接受集体参观。

一次开放之旅

11月15日,记者随同20多位市民一起,作为第二批参观者,来到了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了解了空气质量数据从采集到发布的全过程。

“非常好奇空气质量数据是如何采集的。只有公开透明才能让百姓不疑惑。”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对记者说。

在监测中心展厅,中心工作人员带领市民参观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在中心机房,又通过沙盘、实物模型、大屏幕详细介绍了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构成、监测点位的分布与分类、监测子站的内部结构、监测项目、自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数据的收集审核过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

郭德培是一名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这次的参观特意请了一下午的假。他从广播中得到监测中心对个人开放的消息,第一时间报了名,“本来以为程序会很复杂,没想到这么快就排上了。”

郭德培表示,以前只是对环境、空气这方面有兴趣,经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讲解之后,明白什么是需要担心的,也对环保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收获”。

李方荣是一位“老北京”,来这里参观可谓是全家总动员,姐姐和妻子齐上阵。“了解空气质量是怎么测出来的,才能相信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住在北京,要了解自己的居住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李方荣说。他还表示,会从自己做起,多做一些对环境保护有益的事,口口相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空气监测工作,解除对空气质量数据的疑惑。

说到报名,还有些曲折。由于报名人数逐渐增多,环境监测中心将电话预约改成了网上预约,这就为难了不会上网的李方荣一家。“我就给中心打电话,说我是老人,不会上网。他们态度特别好,马上同意帮我电话预约。”

中心负责人表示,为了方便不会上网但关注环境保护的老年人,电话预约的方式仍然有效。

对于中心面向个人开放的举措,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副主任华蕾表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百姓更加关心居住环境的质量。中心通过对个人开放,扩大科普范围,让老百姓了解环境质量是如何测量、如何评价的,从而消除他们的疑虑。”

详解检测标准

据介绍,我国采用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其中,可吸入颗粒物即为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而美国大使馆公布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到底哪一个指标更适于国内环境监测,是否应该将PM2.5替代PM10作为检测标准正是近期网民争论的焦点。

在现场,经过三位讲解员的讲解之后,进入到了市民提问环节,一位市民问出了在场很多人最大的疑问,“PM2.5具体是什么概念?这些颗粒物都是从哪里来的?”

大气环境管理处于处长形象地为大家解答了这个问题,“PM2.5的直径相当于人头发丝的1/20,它包含在PM10的监测数据中,占其中的40%左右。通过这个数据比例,民众也可以根据每天发布的PM10数据大致判断出空气中PM2.5浓度。燃煤、汽车尾气、工地扬尘都是城市中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源。”

至于为何与美国大使馆提供的数据差异如此之大,中心工作人员也给出了解释,工作人员表示,设立空气监测的站点需要在整个区域具备代表性,且50米内不能有污染源,否则将严重影响监测结果。通过沙盘可以看出北京市环保局的空气质量监测点分布比较均匀,市区以及郊区都设有观测点,所以公布的数据更能显示北京的整体水平。而美国大使馆地处闹市,并且是实时公布数据,其监测范围、对象和时间长度都和监测中心不同,也就是说,美国大使馆和北京环保局公布的数据之间并没有可比性。

但是,并不是说环境监测中心在技术上对PM2.5没有检测能力,于处长表示,“监测中心可以监测PM2.5,也有监测数据,但是在公布的问题上,还是要服从整体调度安排。”

事实上,北京在治理上述几项污染源上,已经初见成效,北京市环保局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9天,占78.6%,比举办奥运会的2008年同期增加7天;其中,一级天数达63天,超过2010年全年一级天数总和,比2008年同期多12天。

透明公开才是硬道理

本月16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中首次制定了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收紧PM10和氮氧化物浓度限值等;提高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该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对于这次引起轩然大波的与美国大使馆数据不符的监测数据事件,市民王女士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公布更多的数据,让百姓心里有数,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了。”

正如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所言,“现在由于有对比,显得咱们的服务还不够人性化。我感觉大家提的问题都没有错,错在我们对监测数据对外公开的程度,特别是人性化的公开程度不够。”

在参观过程中,很多市民对自己能够为北京空气质量的提高做出什么样努力这个问题,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中心工作人员为热心的市民做出了提示,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是减排,尾气污染是PM2.5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绿色出行、绿色生活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多种绿色植物,改善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我们的空气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百姓更加关心居住环境的质量。中心通过对个人开放,扩大科普范围,让老百姓了解环境质量是如何测量、如何评价的,从而消除他们的疑虑。

□ 编辑 陈 晓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美国大使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反美”壁画
砥砺奋进的五年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责任源于使命——访辽宁省环保厅核与辐射监测中心副主任林殿科
太原市可吸入颗粒物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漳州市可吸入颗粒物现状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高效多功能空气净化机对可吸入颗粒物、气态甲醛和白葡萄球菌的净化效果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