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学术影响力分析

2011-03-31 05:57
图书馆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载文刊物情报

李 姝

(沈阳市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图书与情报》创刊于1981年,是由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合办的专业刊物。该刊创刊30年来,已成为全国图书情报界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二、三、五版中均列为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1]。本文通过CNKI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对该刊2001—2010年的各项指标进行网络综合分析 (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5月),以评价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1 刊物载文和下载量统计

1.1 载文量

期刊的载文量是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载文量更能反映期刊所含信息。评价《图书与情报》近10年的载文量就能看出该刊的信息收集程度。

表1 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载文量、下载量统计

如表1所示,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总计载文1817篇,年均载文181篇;由于2003年以前该刊是季刊,年均载文较少。2003年后该刊改为双月刊,年均载文203.3篇,期均载文33.9篇。作为国内17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之一,该刊载文总量不大,但载文控制程度把握较好。

1.2 下载量

下载量是指某一刊物所刊登文章下载的数量和次数,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总下载频次为219734。

从表1可看出。2007年《图书与情报》下载量为37275频次,2007—2009年下载的次数较多。这说明该刊近几年刊登的文章容易受到读者的关注,同时也说明该刊具有较强的网络传递情报能力,在图书情报领域具有一定的网络影响力。

2 期刊统计

期刊统计是通过一系列期刊指标对期刊进行统计,可全面提供期刊各项影响数据。期刊统计指标包括引文统计、引用期刊排名等[2]。

2.1 引文统计

2.1.1 篇均引文量

在一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平均引文量称为篇均引文量。它可以更直观地反映每篇论文对已有文献的平均吸收能力。如表2所示,近10年《图书与情报》刊登文章的篇均引文量为3.7篇,这说明该刊物的作者比较重视引文,也进一步说明作者对本学科具有一定的熟知程度。

表2 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引文量统计表

2.1.2 引文类型

表3 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引文类型统计表

引文类型分为期刊论文、图书和特种文献等。对被引文献的类型进行分析,将有利于确定作者文献情报搜集的重点[3]。对引文的类型进行分析可看出作者的阅读习惯和驾驭文献媒介的能力。从表3可看出,该刊刊登的文章引文类型以期刊为主,其次是图书,这和传统的引文相符。另外,学位论文和国外期刊的引文占有一定的数量,说明该刊所发表的文章的引文类型比较丰富,作者驾驭文献的能力较强,比较重视新的研究成果。

2.2 引用期刊统计

引文期刊分布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所研究期刊引文中哪些期刊处于核心位置,并且反映各类期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学术水平高低、影响力大小[4]。

笔者对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引用期刊进行了统计,限于文章的篇幅限制,表4只列出排名前20位的期刊。

从表4可知,《图书与情报》引文期刊大多为图书情报类刊物,引用量达200频次以上的有6种刊物,它们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引用期刊前20名的刊物包括我国17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这说明《图书与情报》的文章作者主要关注我国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上的文章。

表4 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引用期刊排名表

3 载文作者统计

载文作者是研究刊物的重要指标,由于某种刊物具有固定的作者和读者,对作者群的研究能更丰富展现刊物的行业特征和理论特色[5]。载文作者的研究主要包括高产作者及其地域分布等。

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3.1 作者发表文章排名

近10年在《图书与情报》上发表文章的作者共有1815人。这说明该刊作者来源广泛,研究内容类型较多,是具有一定影响的理论实际刊物。表5列出了高产作者及其发表文章数量。从表5可看出,2001—2010年在《图书与情报》上发表4篇以上文章的作者有30人,这些作者是该刊的高产作者,他们是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专家,在本学科内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3.1.1 高产作者单位分析

作为地方性刊物往往具有地方特点,对于高产作者单位分析能够进一步剖析作者的结构和作者所属单位分布情况,也能辨别出各单位的科研能力[6]。

表5统计了该刊的高产作者及其所属单位分布。由表5可知,高校作者占的比例较大,而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作者占的比例较少。这说明该刊的高产作者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系统,而公共图书馆系统较少,进一步说明了高校和科研系统科研能力较强,是我国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

3.1.2 高产作者地域分析

通过对上述30位高产作者的地域分布分析可知,该刊高产作者来源于我国十几个省(市)。从作者所属地域分布看,北京的作者居多,其次是湖北省。这说明北京、湖北是我国主要的图书情报研究基地,西部边远地区图书情报人员的研究水平相对滞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 作者被引统计

作者被引统计是指在刊物发表文章的作者被引用的情况,能进一步体现该刊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和被引程度[6]。

表6 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作者被引排名表

作者高频次被引说明其学术观点和学术主张被人们所关注,表6列出了26位被引40次以上的高被引作者,他们既有图书情报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也有实际工作的业务骨干,他们是传承、引导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4 基金论文统计

一般来说,基金论文的刊载率一直被作为学术期刊质量的一项评价指标。

4.1 基金文章的发表量

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发表由基金资助的文章有134篇,有24个基金项目单位,占总载文量的7.3%。由此可见,该刊发表的基金赞助的文章不多。

4.2 基金文章的分布

从表7可看出 《图书与情报》基金文章的分布:国家级的基金文章有115篇,占总载文量的6.3% ,省(市)级的基金文章有9篇。这说明该刊的基金论文质量很高。

表7 2001—2010年《图书与情报》基金文章发表量

4.3 基金文章的地域分析

从表7的统计结果看,基金文章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文化比较发达和教育较强的大城市。这说明《图书与情报》不单单是地方性的刊物,它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各项指标分析,可总结出《图书与情报》在国内的综合学术影响力。

(1)该刊近10年比较重视发表学术研究和工作探索类的文章,发表文章与刊物的办刊宗旨和国家政策相吻合,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理论宣传作用。

(2)作为地方性刊物,该刊连续6年入选 “全国优秀图书馆学期刊”(12家)之一,已逐渐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和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刊物,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源。

(3)多年来该刊形成了独特的办刊风格与特色,并拥有一批多产核心作者和稳定的作者、读者群,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成果展现的重要窗口。

(4)该刊基金资助论文发表较少,笔者希望该刊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多刊载基金论文,可以采取约稿、免费刊登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

(5)由于《图书与情报》是双月刊,存在载文量不多、载文时滞较长等现象。笔者希望该刊能增加版面或改为月刊,以便发表更多新作、力作,更好地吸引作者和读者的眼球。

[1] 王墁茹.《图书与情报》载文被引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6):20-23.

[2] 引文数据库[EB/OL].[2011-05-30].http://ref.cnki.net/knsref/index.aspx.

[3] 引文分析 [EB/OL].[2011-05-30].http://baike.baidu.com/view/379431.htm.

[4] 马家伟,姜洋.对《情报资料工作》网络计量的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8(3):63-67.

[5] 张素杰,王芳.《中国引文数据库》对《图书馆建设》引文和被引情况的综合评价 [J].图书馆建设,2008(4):15-19.

[6] 马家伟.《中国引文数据库》对《情报科学》的综合评价[J].情报科学,2008(10):1518-1521.

猜你喜欢
载文刊物情报
情报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情报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情报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