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2011-03-31 05:53董玉辉马金婷
关键词:新文化时代性民族性

董玉辉 马金婷 李 艳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论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董玉辉 马金婷 李 艳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文化自觉是人的自觉,是人对文化的“自知之明”,这种自觉不是盲目的,是有价值取向的。从其现实性来说,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是由时代性、民族性和发展性这样三个维度构成,它既是社会进步对文化的发展要求,也是构建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理性诉求。

文化自觉;价值;维度

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在人对文化进行传承或创新中,文化成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自主地位”。[1](P390)文化的自觉是人对自身社会存在的自觉,是个人、群体、民族以一定的价值和行为为取向的自觉,文化自觉是有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影响和决定人的思维和行动即人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从而影响和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群体和社会的文化行为和文化行为反应方式。

纵观当今世界,一方面,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相互激荡,因不同的文化体系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冲突和社会秩序冲突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正在向新的世界文化转变,并由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文化思潮和价值取向,引发了文化创新和文化转型。世界的重大转变激发了人的“文化自觉”,首先是对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然后是对自有文化的“自知之明”和对先进文化的构建,并引领民族和世界的发展。面对着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的涌入,今人文化的创新,应当以什么样的文化观对待世界,确立何种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来构建文化,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时代性——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特质

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为依据,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觉,是被该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结构等现实因素所制约,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文化自觉价值取向是具有时代性的。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时代性是指由社会发展特定历史时期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文化自觉的特征,它以时间作为基本的存在形式,以现实状况作为存在根基,体现特定时代的文化精神,反映时代文化的主流和特点,对旧时代、旧文化具有较强的超越性,即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自觉。

不同社会、不同性质的文化建构需要不同的文化自觉,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内涵也需要确立与其时代相适应的文化自觉。对先进文化的自觉,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合理的选择和继承,不断地开拓创新,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如果文化的自觉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不了时代的需求,由这种文化自觉所构建的文化就不能称其为是“先进的”,也将难以得到更长远的发展。所以,先进文化的自觉要体现所处时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对先进文化的文化自觉就要与时俱进,时代性是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本质特征。

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特点,其特点必然导致一定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在这个方向中才能更体现出时代的特征。毛泽东为我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江泽民用与时俱进的新思想赋予党思想路线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这是党具有时代性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的经验总结,是理性的、科学的,是推动社会文化前进的文化自觉。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时代性取向的文化自觉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立足实践,引领全局。先进文化之所以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于其文化自觉根植于社会实践,是具有时代要求的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它不但顺应历史潮流,代表社会发展方向,而且在开创先进文化的新局面的过程中,又以产生于实践的新经验、新思想、新理论来预测、引领和推动新的实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第二,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任何文化自觉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以前人文化的积累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并立足传统文化兼顾现代文化需求,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接轨,为建设现代文化所用。同时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紧跟时代需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甄别借鉴,包容并序,在寻求构建先进文化的文化自觉过程中,融合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第三,服务人民,促进发展。文化自觉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这是它时代性的重要体现。以时代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促进先进文化事业的建设,促进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社会科学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来培养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满足和丰富了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健康的精神需求。总之,以时代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民族性——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根基

在全球化经济扩张的时代,当经济领土意义上的民族受到跨国公司的强大冲击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并自觉的开始捍卫民族文化,可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促进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确立怎样的文化自觉引领民族文化回应全球化,这就涉及到文化自觉以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问题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实现引领民族文化应对全球化,构建对先进文化的文化自觉,首先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以“民族”为发展的根基。所以,在寻求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自觉,应该要符合民族文化特点,促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并对其文化自觉。由此可见,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是具有民族性的,以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民族主张和民族特点的总和,并能对其有自知之明,取长补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一种文化历史地位的形成是因为其文化自觉民族性价值取向的凸显,而这种具有民族性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的形成:

首先,对民族文化传承性的把握,这是以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的发展规律。毛泽东说过:“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绝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2](P708)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在文化进步过程中坚持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辩证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凭借对先进文化的自觉所形成的先进的、民族的新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它的仁、义、诚信等观念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许多积极作用。但是,儒家文化毕竟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依赖封建专制制度,所以,它所宣扬的许多方面不符合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政治状况也大相径庭。因此,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这是西学、儒学和马克思主义三者之间的综合创新,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所发展出来,是以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以其民族传承性的特点,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促进了适合现代化的新文化体系的形成。

其次,彰显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这是以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当今世界现存的文化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就是说,文化自觉只有具备了本民族的独特性,才能在满足时代需求同时尊重民族历史文化,引领民族文化的发展。如果丧失了独特性,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就只能成为他者文化的附庸。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着重指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2](P706)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和新文化建设实践进程中,毛泽东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何去何从问题上的思考,指明了中华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2](P708-709)这种具有民族独特性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经由历史的见证,确实引领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促进了适合中国发展的新文化体系的构建。

由此可知,确立文化自觉以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定位意识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文化的民族性是沟通民族全体成员的心灵纽带,对整个民族而言,这种建立在本民族独特文化中的文化自觉,能够使民族成员获得精神的沟通和心灵的共鸣,成为凝聚民族全体成员的纽带。第二,文化自觉的民族传承性为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以丰厚的中华文化为基础,立足现实,立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三,以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是实现民族平等自由的基础,使广大中国人民成为文化自觉的主体,树立坚定的民族意识,坚定世界各个民族之间无论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经济发展快慢,一律是平等、独立、自主的民族平等自由意识。所以,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杜绝排他性,批判的吸收本民族文化和世界各民族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中国特色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三、发展性——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目标

如果说以时代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是聚焦于时间的概念,那么以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则是聚焦于空间的概念,而文化自觉是在一定的时空坐标中确定自身并实现演化,因此,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必然体现着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它是特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相互制约、互补整合的结果。在这种统一中,时代性和民族性两者地位的非均衡结构形成了以时代性和民族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落差,从而构成文化追求先进性,不断发展前行的一种动因和动力。而文化追求先进性的实质内容是文化最深层结构的自觉价值观念系统发生了具有先进性的变化,是一种新的、先进的文化取代以往旧的文化,表现为文化自觉的发展变革,也就是说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具有发展性的特征。所以,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时代中的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和自身文化优劣取舍的自觉,是构建先进的、满足时代需要的新文化,它不仅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而且具有进步性。

在世界各民族努力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具有主动性、创新性和开放性,所以,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具有这样三种特征。第一,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具有主动性,使其能够审时度势,积极地、主动地影响、改造、甚至打碎旧的文化并取而代之,随之以新的、先进的文化自觉促进新文化系统的建立。第二,具有发展性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的创新性特点,使得文化自觉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改造、超越旧的和创造新的文化系统的功能,推动能够满足新形势需求的新文化系统的建构。第三,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的开放性贯穿其发展的始终,兼容并蓄的吸收世界各个民族文化中优秀的成果,并使其不断融入自身的文化自觉系统中,最终形成以民族性为基质的先进的文化。

任何特色的现代化都以对先进文化的自觉为基础,而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发展性则反映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指引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首先,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为经济、政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P9)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2](P14)具体的说,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使个人活动与社会的要求协调一致,进而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传播科学知识的能力,加快了文明成果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

其次,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影响一个政党文化的先进性和前进方向,具有指引现代化发展方向的作用。回顾中国的文化自觉历程,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一点。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经过中国人民反复比较、多方论证、认真选择后,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近代中国80年文化自觉的经验总结。结合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指导着中国现代化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在新的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因此,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会使我国的文化建设紧跟时代,并不断得到发展。

党中央站在21世纪的历史制高点上,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引领中国现代化的新实践,用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发展性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构建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含量问题研究”、“文化自觉问题研究”。

董玉辉(1953-),男,长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新文化时代性民族性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诗词的时代性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