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探

2011-04-01 10:10田振花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7期
关键词:自主性大学大学生

田振花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430025)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探

田振花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430025)

大学学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自主性,客观上要求学生能够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组织和实施。但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对日常学习重视不够,学习状态堪忧。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增强其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 ;自主性;自主学习能力

1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仅仅凭借在学校课堂上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每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不是在学校课堂里进行的,也不是在他人的监督下进行的,而是依靠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概念最早由西方教育界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是指学生自愿地、积极地进行学习,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选择学习策略和学习材料,对学习进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身主导学习的各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令人堪忧。上课迟到早退,课下沉迷于网络游戏,考前临时抱佛脚,考试作弊成风……。在这种学习态度和方式下,大学生不仅无法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就连曾经所学的各科基础知识也会荒废殆尽。这显然与现代大学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现代大学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掌握专业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从事实践探索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创造性学习能力,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发展应用技能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相对于中小学学习来说,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学生的学习脱离了老师、家长的监督与督促。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进行富有成效的高效学习,依赖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知识的多少,学习程度的深浅,知识应用能力的强弱,依赖于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大小。

2 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原因

2.1观念转变的滞后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教育中基本上都处于被动的位置,学习的内容、方式、进程等都由学校、老师来安排,学习时间、学习空间的配置无不是以应试为中心,学生缺乏独思的时间、独处的空间。这使得学生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怎样进行自主学习缺乏认识,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依靠课堂教学学习的模式中。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在大学里学生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很多。但对于尚未转变学习观念的很多大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安排课余学习是个难题,因为一直以来他们习惯了由别人替他们安排学习活动,一旦这种“安排”取消了,他们显得无所适从。

2.2学习动力不足

长久以来,大学生被认为是天之骄子,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考上大学。他们历经十余年的寒窗苦读,参加高考,终于跨入了大学的校门。由于应试教育的固有缺陷,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无法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所选的专业进行对接,因此,进入大学后,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对他们来说十分模糊。他们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什么时候,不知道社会需要他们掌握什么知识,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获得这些知识。学习目标的模糊不清,使这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3认识上的缺失

从高中紧张生活中松弛下来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进入大学后,人生就进入了暂停休息的站台。因此,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他们推崇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理念,他们甚至认为大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拿到一纸文凭。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引导下,这些学生往往课上不认真、课下不思考、课余不学习,寄希望于考前一星期的突击复习通过考试。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何谈自主学习。此外,现代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唯金钱论英雄,使不少大学生越来越不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他们关注的是知识能否直接派上用场,能否谋得一份好工作,而不关注学习中可获取的多方面的滋养。因此,他们对学习的关注仅限于很小的一块儿,放弃了对更多、更深的知识的学习和追求。

2.4教师指导的缺位

大学学习是一种专业性学习,是以专业理论知和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为主要任务,围绕具体专业而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活动,以发展学生应用技能与改造世界能力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可或缺,尤其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然而,很多时候,大学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教师们总是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下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少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进行及时的指导。

3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1树立自主学习观念

在大学生入校之初,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意义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大学学习与他们过去的学习的主要区别、大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大学学习的主要方法等,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对大学学习的性质、意义与自己的专业、兴趣、事业发展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可以通过对专业特点、就业方向等的介绍,让学生初步理解所选专业的学习方向;通过已毕业学生、相关专业人士的讲解,帮助学生明确大学学习的意义,确立自己在大学中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转变教育学习方式

大学学习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固定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多途径、多渠道的多元化开放式学习。大学学习途径多种多样,大学生应该转变狭隘的学习观念,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学习。课内学习是遵循规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的系统学习,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生们应要求自己课上认真听讲,随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而思考。课外学习亦不可小觑,是对课内学习进行补充、完善和升华的途径,大学生在课余可以通过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辩论、听取学术报告、有目的地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借助互联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对课内学习进行有益的补充。此外,大学生还应将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体会、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与老师辩论,要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和质疑;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度思考,促使学生课下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和解决问题;要教授科学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引向科学研究的前沿,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多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情景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发现正确答案;精心设计主题活动,让同学们课下积极准备,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但学生普遍对资料选择缺乏辨别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材料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好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1]韦 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8.

[2]潘若斯.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系[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154-157.

[3]胡 艳.论自主学习模式中大学教师的作用[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61-63.

[4]雷 霄.大学生学习观念与学习自主性培养[J].外语界,2005,(3):68-74.

[5]庞丙秀.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7,(11):178,191.

10.3969/j.issn.1673-1409.2011.09.122

2011-07-20

田振花,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投资。

G645

A

1673-1409(2011)09-0270-03

猜你喜欢
自主性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