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

2011-04-01 18:49汤华泉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当涂庐江宣城

汤华泉

(安徽大学 中文系,安徽 合肥230039)

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

汤华泉

(安徽大学 中文系,安徽 合肥230039)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李白;安徽诗文;编年;李白研究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也颇有出入。在仔细研读李白作品和各家著作的基础上,这里试对李白在安徽所写的作品进行全面搜集、甄别,对其写作的时地逐一进行审定,而成此《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以便更好的理解、承继、开发、利用李白留给安徽的文化遗产。本文参考了王琦《李太白年谱》(文中简称《王谱》)、黄锡珪《李太白年谱》及副编《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简称《黄谱》)、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简称《系年》)、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简称《安谱》)、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简称《校注》)、詹锳《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简称《集评》)、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简称《注释》)、何庆善等《李白在安徽》(简称《在安徽》)、张才良等《李白安徽诗文校笺》(简称《校笺》),还参考了郁贤皓《李白选集》(简称《选集》)、《唐刺史考全编》(简称《刺史考》)及《李白丛考》中有关文章(文中径出篇名)。在使用各家编年成果时一般只标注最早面世笔者予以认同的,相同的不一一罗列,相异的也不一一辨证。写作年代加注公元纪年和作者年岁,写作地点与今地名、地域不一致的在有关作品下加以说明。本编共编诗201首、文9篇(文加星号以示区别),诗占其总数五分之一,文超过十分之一。李白在各地写作的诗文以安徽数量为第一,这是李白留给安徽的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李白在安徽写作的诗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马鞍山的张才良、赵子文、李祖鑫进行过认真的收集,编出了《李白安徽诗文校笺》,本编较该书多出18首,该书有而本编未收的12首,出入正好30首。

天宝元年(742年,42岁)南陵

南陵别儿童入京

《王谱》、《选集》。唐代南陵地域包括今南陵、繁昌、铜陵,当时李白寓所具体地点不明,宋后三县分开,南陵县有太白祠,据说即由太白寓所改建。

别内赴征三首

《王谱》。诗中有“吴关”、“望夫山”诸语,正切合本地地望、风光。望夫山在当涂采石矶附近。答友人赠乌纱帽

《系年》谓“疑是已得玄宗征诏后作”。郁贤皓《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云:此诗“诗中自称‘山人’,还有‘稚子’在身边,自然是在南陵写的”。《系年》定李白奉召入京时间在天宝二载,郁贤皓等诸家仍定于天宝元年。

天宝六载(747年,47岁)

当涂

自金陵泝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系年》。当涂,兼今马鞍山、当涂。诸家多认定此年李白在金陵,李白首游当涂在此时。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黄谱》、《系年》。丹阳谓当阳县,《集评》更正为当涂。寻雍尊师隐居

《黄谱》。《在安徽》承之,认为与前诗同时作。

历阳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历阳,治今和县。王历阳,当历阳郡太守。

醉后赠王历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赠历阳褚司马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此诗也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以上诸诗《系年》据《王谱》引用的曾巩《李太白文集后序》所云晚年“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诸语系于上元二年,各家大致遵循。查《刺史考》历阳郡守肃宗及肃宗代宗间已列三人,且时段只六七年,王历阳任职难置此时。诸诗所写皆承平欢娱景象,应作于乱前。历阳距当涂、金陵皆近,由当涂或金陵渡江至此甚便,系于今年或明年似较合适。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

第三首云:“东道烟霞主,西江诗酒筵。相逢不觉醉,日堕历阳川。”似李白携妓过江至历阳作,诗中出现“历阳川”,又云“西江”,正是历阳。诸家多系于金陵,《校笺》系于历阳,是。

天宝七载(748年,48岁)

当涂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化城寺大钟铭

《注释》。铭序言邑宰李公有则天宝初任职于此,助僧升公铸大钟,此铭与前诗同时作。此当涂宰非天宝末之邑宰李明化,更非宝应间之李阳冰。《注释》已辨李有则、李明化为二人。诗写夏季景象,非去秋作,系于七载是。李白此数年寓居金陵,当涂在其左近,当不时来往。

*天门山铭

《注释》。横江词六首

《系年》系于初出蜀时,《诗选》谓出京后。此诗融合了江浙许多地方游历和人生体验,当作于第二次吴越之游后。此二篇皆当作于此二年间作。

天宝九载(750年,50岁)

霍山

送杨燕之东鲁

霍山,范围在今潜山、霍山一带。《系年》系于七载,下连庐江郡诗,谓李白游霍山后至庐江郡,大致可成立。李白去庐江是拜谒庐江郡守吴王李祗,据李祗传记其任职在天宝中后期(参见《刺史考》),故改定此年。此诗云“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与《寄东鲁二稚子》所写一致,后诗《系年》系于九载。

庐江郡

寄上吴王三首

庐江郡,治合肥。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同吴王送杜秀芝举入京

杜秀芝当为“杜秀才”之讹。

庐江主人妇

或可在赴庐江郡途中如舒州(治今潜山)作,汉末庐江府治所在此,诗云:“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或在此联想了《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也可能在庐江郡滞留时间过长,借用“庐江”字面,题此戏谑居停主人。

寿春

白毫子歌

寿春郡,兼今淮南、寿县。 歌云:“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八公携手五云去,空余桂树愁杀人。”所写地点、所用典故都是淮南八公山的,作者谓在此与白毫子相聚,此诗应作于此地。《系年》系于开元二十六年扬州,扬州附近无绵绵群山,《黄谱》系于开元十九年安陆,安陆地望亦不确。导致对此诗写作地点理解障碍的是“小山连绵向江开”一句,既提到江,一般理解应在江(指长江)边。但此处所用“江”的字面当为泛指,非确指长江,有两种可能:一,古代较大的水面可通称为江,这里的江指淮水、淝水,这两条较大的水面在八公山两面,所以用江来指代;二、秦汉寿春曾做过九江国、九江郡的治所,汉代的庐江郡、唐天宝的庐江郡也在此不远处,据《晋书·地理志》称:“江西,庐江、九江之地,自合肥之北至寿春悉属。”既然此地早就称为“江西”,李白援古而称此地的河流为“江”就很自然了。此诗当作于庐霍之行期间,李白在此后不久的《题嵩山元丹丘山居》诗序中说:“白久在庐霍。”看来他的庐霍之游时间不短,范围不小。《寄吴王三首》也用到八公的典故,可以看出创作背景的相关性。安史之乱期间他有《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杭州送裴大择时赴庐州长史》诗,见出他对寿阳、庐江地理方位、形势很熟悉,也可作他此行的一个旁证。

天宝十二载(753年,53岁)

宣城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王谱》。李白于此年秋始游宣城。李白来宣城可能是受其从弟宣州长史李昭的邀请,几年后他在《寄从弟宣州长史昭》中写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在《别韦少府》中说:“洗心句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闭关无世喧。”又在《游敬亭寄崔侍御》中说“我家敬亭上”,可见他在此住留了一段时间,有寓所在敬亭。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黄谱》、《注释》。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

《黄谱》、《注释》。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四首)

崔侍御为崔成甫,郁贤皓《李白诗中崔侍御考辨》考明了崔成甫行历。

寄崔侍御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游敬亭寄崔侍御

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赠崔司户文昆季

诗中有云:“惟昔不自媒,担簦西入秦。 ······一去已十年,今来复盈旬。”谓由此地奉召入京有十年,正相隔十年,南陵时属宣城郡,亦可谓“今来”。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此二崔即崔文昆季。

过崔八丈水亭

崔八当崔文。

别韦少府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题由另一首《饯校书叔云》致误,应以《英华》题为是。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听蜀僧濬弹琴

二题中僧当为一人。

观胡人吹笛

题宛溪馆

独坐敬亭山

九日登山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以上皆见《系年》。

题东溪公幽居

东溪即宣城句溪。诗云“宅近青山同谢朓”,谓其距青山不远,非谓近旁。《系年》据此句系于当涂,非确。

送友人

此诗宋本连《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编于一处,所写送别的地理环境与宣城相似,《黄谱》)系于天宝十三载宣城。

自遣

宋本编在《九日登山》下,风格颇类。

泾县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郁贤皓《李白交游杂考》考出谢良辅天宝十载进士及第,天宝末起任司封员外郎,其解褐当在进士及第后不久,不得迟于十二载。此诗题称名不称官衔,自在未仕前,应于此年与李白同游。

别山僧

《系年》系李白游泾之作始于天宝十四载,《黄谱》谓李白秋下宣城后就有泾县之游。黄说合乎情理,因其南下宣城之初就闻听了会公“谈陵阳山水”之美,又“登敬亭山南望”,想像泾县以南陵阳山水,他不可能等两年之后才去观赏。《黄谱》于本年下系游泾诗甚多,也不太合适。李白应在秋后游泾,又是第一次往游,因此那些写到春夏,又反映了有一段游历的诗作,自然不在本年。以上二首似皆作于秋日,游览的景点都是泾县最著名的景点水西,应为同时作。

天宝十三载(754年,54岁)

宣城

饯校书叔云

谢公亭

宣城见杜鹃花

《系年》本年宣城未系诗,前二首系于去岁,后一首系于明年,谓李白去年冬归金陵,无的据。李白去年初寓家宣城,应于此度岁。宣城初见杜鹃花应在今年。

秋浦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治在今贵池西南五十里的石城,当时县境包括今贵池及石台西部、东至北部。此为秋浦所作组诗,时间跨度几近一年。《系年》系于李白由广陵见魏颢、游金陵,经当涂、南陵后,夏日后方至秋浦,显然不合。《系年》承《王谱》依据魏颢《李翰林集序》言其与李白广陵相遇,然后“解携明年,四海大盗”语,定二人相逢在天宝十三载,此理解可能有误。虽然安史之乱发生在明年年底,但还只是局限在河外至洛阳一带,没有达到“四海大盗”的程度,而且信息更没有传布四海,“四海大盗”应指天宝十五即至德元载长安沦陷后。因此《系年》原系于此年的当涂、南陵诸诗应移后一年。

赠崔秋浦三首

此首春日作,《系年》无以在此年安置,编于明年。编入明年的秋浦诗仅此一首,显然勉强。

赠秋浦柳少府

赠柳圆

《系年》谓柳圆当即柳少府。

咏山樽二首

一作《咏柳少府山瘿木樽》,与前二诗同时。

古风之四“凤飞九千仞”

此诗亦春间作,云 “吾营紫河车”,“采铅青溪滨”,知其来秋浦一个重要目的是炼丹。独酌清溪江石山寄权昭夷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高、权(即上题权昭夷)、顾俱道者逸人之流,同来炼丹,明年冬李白在金陵有《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昭夷)序》,云“收河车于清溪”,即指在此炼丹事。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有此赠

山鹧鸪词

清溪行

宣城清溪

宿清溪主人

青溪半夜闻笛

宿蝦湖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题下原有注:“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予新名此潭。”诗云:“我来憩秋浦,三入桃陂源。”一见频繁出入此地炼丹,二见在秋浦居留时间之长,自春至冬。

青阳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冬日。当由秋浦至此。

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

望木瓜山

天宝十四载(755年,55岁)

当涂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泛舟赴华阴

五月金陵别魏颢来此作。

送储邕之武昌

上二首编于一处,上首注当涂。《黄谱》系于十三载扬州,诗云:“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诺谓楚人重,诗传谢朓清。”用谢朓典,当在当涂。

*夏日奉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

《王谱》。序中提到“今宰陇西李公明化”,非前李有则也。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南陵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寄

五松山在今铜陵,杜秀才当是天宝九载同吴王所送的那位“杜秀芝”,观诗中所写,二人已是旧交。此诗所写节令在夏日,以下诸首应皆作于铜陵,李白淹留此地至秋。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诗云“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事发十三载年六月,诸家原系此诗在十三载,李白游此当夏日,不可能如此快速知道此事,系于今年应是合适的。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五松山送殷淑

纪南陵题五松山

铜官山醉后绝句

宿五松下荀媪家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泾县

观鱼潭

《黄谱》系于十二载九月,似早。《校笺》引乾隆《泾县志》谓观鱼潭即泾溪落星潭。泾川送族弟錞

《系年》。诗对“泾川三百里”作宏观描写,自是在有较深游历后所写。酬崔十五见招

《黄谱》系于本年暮春,系本年是,暮春不类。诗谓崔十五以书招游琴溪,今践约,“怀袖已三年”。首游至此正三年。

宣城

赠宣城赵太守悦

*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

*赵公西侯新亭颂

*宣城吴录事画赞

以上冬日,皆见《王谱》。

当涂

寄当涂赵少府炎

《系年》本年冬。先有《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当赵为公干赴长芦。

送殷淑三首

殷淑,道士,见郁贤皓《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郁贤皓谓此殷十四可能是殷淑。诸首皆冬日作,《系年》系于去年,改今年。

至德元载 天宝十五载(756年,56岁)

当涂

赠友人三首

《系年》。敦煌残卷唐诗此题第二首作 《赠赵四》,赵四即当涂尉赵炎。

*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

《王谱》。

送友人游梅湖

诗云:“送君游梅湖,应见梅花发。”梅湖即玄武湖。又云:“暂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当由当涂方向相送,李白早春行迹在此本年有可能。

赠武十七谔

《黄谱》,谓作于当涂。《系年》谓去溧水不远。当在当涂,诗云“明日过吴门”、“轻赍涉淮原”皆指离金陵、江北甚近处,过江即可称淮原。

宣城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王谱》。

秋浦

秋浦寄内

《系年》。诗云:“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余。”为西上庐山隐居经此作。“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初来秋浦在天宝十三载,距今正三年。

自代内赠

《系年》。

秋浦感主人归雁寄内

《系年》。秋暮,此主人当三年前居停主人也。

至德二载(757年,57岁)

宿松

赠张相镐二首

赠闾丘宿松

赠闾丘处士

以上《王谱》。以上皆出寻阳狱卧病宿松作。古风之四十五“八荒驰惊飚”

《系年》,谓出狱无所依托,乃思出世自解,作时在《赠张相镐》后。

乾元元年 至德三载(758年,58岁)

太湖

避地司空原言怀

《系年》。仍卧病期间作。司空原即司空山,今在岳西。

题司空山瀑布

此诗见王琦《李太白全集》“拾遗”,原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一定信度,当与前诗同时作。

上元二年(761年,61岁)

泾县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游水西简郑明府

以上二诗皆春夏间作。李白赦归后据下列《赠刘都史》诗及诸家系年又回到宣城,春曾至金陵,旋归,此二首当此期间作。

宣城

送韩侍御之广德赠刘都使

《系年》系此首于此年秋,系上首于年初金陵,细审二首所写境遇,应同为此时作。《赠刘都史》云:“而我谢明主,衔哀投夜郎。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送韩侍御之广德》亦云“今宵赊酒与君倾”,情形正相印证。李白流后归家只有宣城有可能,之前有旧寓。李白送韩侍御到广德应在宣城,时广德为宣城郡属县。

泾县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赠何七判官昌浩

《系年》云,判官为采访、节度使属官,本年初浙西节度使移治宣城,何判官当其官属。二诗秋季作。过汪氏别业二首

赠汪伦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以上皆秋季作,当与前二首同时。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系年》。陵阳山在今石台、太平、青阳间,天柱石为其主峰之一。当时这一带地区多属泾县。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白鹅峰在太平。二诗《黄谱》系于明年,恐彼时李白无暇、无力来此。《系年》系此诗于本年,是,上一首亦应本年。观此诗李白前几年已登过黄山,只难考具体时段。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

陵阳溪为泾溪上游,沿途顺次有涩滩、三门、六刺滩,在今石台、太平间,为李白登天柱石后归途所经。宣城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王谱》。此年季广琛任宣州刺史充浙西节度使,诗中有“秉钺有季公”即指此人。《校注》谓《赠刘都使》之刘都使或即此刘副使。

哭宣城善酿纪叟

《系年》。

宣城哭蒋征君华

《系年》。

宝应元年(762年,62岁)当涂

游谢氏山亭

《安谱》,谓养病于当涂,《集评》认可。理解此诗关键是:题上“谢氏山亭”是泛指谢姓人家山亭还是当涂青山谢公亭?诗中句子“借君西池游”的西池是泛称还是指青山的谢公池,《校笺》引陆游《入蜀记》肯定了后者。

下途归石门旧居

《系年》。

览镜书怀

《校注》谓流放归来作,《系年》系于本年。

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三首)

题下原有注:“谢朓宅在当涂青山下。”此诗当李白移居于此作。《系年》并下首系于天宝十三载,移此。《系年》疑佐明为殷淑之字,有可能,此诗以谢朓比殷,云:“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下首亦是如此比附。郁贤皓辨非同一人,见《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在金陵西南五十里,邻近当涂,此当在当涂寄诗,借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题意,起首二句即云:“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王谱》。

*当涂李宰君画像

《王谱》。

九日龙山饮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以上见《系年》。

姑熟十咏

张才良谓李白人生最后两年作,并驳伪作说,见《李白大辞典》姑熟十咏条。今古论《十咏》为伪甚多,《集评》持存疑态度,是为得之。

临路歌

《黄谱》。

非游历目的地而途经安徽的作品砀山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天宝四五载间梁宋之游时作,时有《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云“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酂台在今河南永城、亳州间,当时属谯郡,元参军(元演)又任职于谯郡,李白应当到过谯郡即今亳州。

江上

望天门山

《诗选》认为是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初次过天门山所作。夜泊牛渚怀古

《诗选》认为是开元十五年东游而后返洞庭、云梦经此地作。江上望皖公山

《系年》系此诗于乾元元年避地皖西时,似不确。由九江避地宿松、太湖不必绕道此地江面,当作于天宝前后江行中。

江上答崔宣城

此诗作于至德元载离宣城后,时间在《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后。

江上赠窦长史

《系年》上元二年自夜郎归来经长风沙作。

附录与安徽有关的作品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天宝初。

杭州送裴大择时赴庐州长史

至德元年。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当至德间。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江夏赠韦南陵冰

乾元二年。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上元元年。

[1]王琦.李太白年谱[M]//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1584-1614.

[2]黄锡珪.李太白年谱[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12-30.

[3]詹锳.李白诗文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6-153.

[4]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2:55-114.

[5]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414-1415.

[6]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M].成都:巴蜀书社,1990:1066-1067,1934-1943.

[7]詹锳.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1300-1305,3233-3250.

[8]张才良.李白安徽诗文校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202,262-265,303-308.

[9]郁贤皓.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M]//李白丛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39-64.

[10]郁贤皓.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M]//李白丛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121-131.

[11]郁贤皓.李白交游杂考[M]//李白丛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132-169.

[12]郁贤皓.李白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6-17,37-39,140-142.

[13]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1759.

A Study of Time and Places of Li Bai’s Poems and Essays Written in Anhui

Tang Huaquan
(Chinese Department,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9)

Some of Li Bai’s works are compiled in The Chronicle of Li Bai’s Life and The Commentary on Li Bai’s Poems and Essays,especially in The Chronicle of Li Bai ‘s Poems and Essays by Zhan Ying.The time and places of most poems and essays written in Anhui are ascertained,but there exist some omission and discrepancy of time and places.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Li Bai’s works,the paper redefines the time and places of Li Bai’s poems and essays written in Anhui.

Li Bai;Poems and Essays Written in Anhui;Chronicle;Study of Li Bai

I206

A

1674-1102(2011)02-0015-07

2010-11-07

汤华泉(1944-),男,安徽贵池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献。

[责任编辑:章建文]

猜你喜欢
当涂庐江宣城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安徽省宣城地区南漪湖湿地植物调查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庐江二中简介
《宣城小镇》
当涂民歌现状研究
“山水城市”营建策略探索——以安徽省庐江县城为例
当涂方言与民歌的共生关系研究
宣城以外看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