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市地质灾害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011-04-01 19:39程继锋罗志吉
地下水 2011年5期
关键词:卫辉市隐患滑坡

程继锋,罗志吉,马 妍

(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河南 郑州450053)

卫辉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南麓,卫辉市经济发展迅速,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也随之增大,西北部太行山区被列为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建设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是河南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

1 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地质灾害现状

卫辉市25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主要有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分布在西北部山区、丘陵区、煤矿开采区和省道S226沿线,包括狮豹头乡、太公泉镇、唐庄镇、顿坊店乡等4个乡镇。其中狮豹头乡是本市最大的山区乡,数量最多,为16处,占总数的64.0%,其次为太公泉镇,占总数的28.0%;按灾害类型看,以滑坡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6.0%,其次为地面塌陷,占总数的28.0%。

1.1.1 崩塌

调查发现崩塌6处,均为岩质崩塌。主要分布于狮豹头乡西部,其地形相对高差大,岩性为寒武系的灰岩和白云岩,在降雨和自重的作用下,有剥脱落现象发生,属小型崩塌,威胁村庄。省道S226公路在建设时切坡较陡,形成临空面,有剥脱落现象发生,易产生崩塌,威胁车辆行人安全。唐庄镇北部采石严重,主要开采灰岩,放坡较陡,易产生小型崩塌,主要威胁采矿人员、车辆、设备等。崩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毁坏房屋10间,目前仍存在隐患,共威胁40户、149人、175间房屋。

1.1.2 滑坡

调查发现滑坡9处,其中岩质滑坡5处,土质滑坡4处,主要分布于狮豹头乡和太公泉镇本区滑坡有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两种类型,滑坡主要与降雨和人工开挖坡脚有关,滑体多为松散碎石和粘土,岩质滑坡的岩性多为灰岩、石英砂岩,滑坡形态呈不规则形,剖面多为呈凸形、凹形或平直,滑体结构零乱。滑坡规模一般不大,均属小型滑坡。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5万元,毁坏房屋34间,目前滑坡仍存在隐患,共威胁379人、226间房屋。

1.1.3 地面塌陷

已查明7处地面塌陷,都是由开采煤矿、铁矿造成的采空塌陷,塌陷伴随着地裂缝发生。引起地面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是降雨及地下开挖采空。塌陷区主要分布在太公泉镇西部和狮豹头乡东北寺村和猴头脑村。规模为中型、小型。平面形态呈长条形,长度一般为200~2000m,宽度一般为30~600m,深度一般为0.5~30m。开采铁矿造成的塌陷深度较深,塌陷范围较小。采煤形成的塌陷深度小,伴随着地裂缝发生,地裂缝是由于废弃巷道顶板冒落所致。塌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5.8万元,691间房屋不同程度的开裂,296亩耕地受到影响,目前塌陷仍使179户、764人、1000间房屋受到威胁。

1.1.4 地裂缝

调查发现因集中抽排地下水引起的地裂缝1处,位于顿坊店乡清水河村,地处黄河冲积平原,规模为小型,始发于2003年7月。长度为200m左右,宽度3~8cm,深度约0.2~2.0m,走向东南—西北。地裂缝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60间房屋不同程度的开裂,威胁46人。由于2004年造纸厂停产,抽排地下水减少,初步认定地裂缝已基本稳定。

目前,卫辉市内尚未见有区域性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发生。

1.1.5 不稳定斜坡

发现不稳定斜坡2处,位于狮豹头乡省级S226道路两侧,切坡较陡,形成临空面,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拉张裂隙,形成不稳定斜坡,威胁行人和过往车辆。

1.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卫辉市灾害种类较多,危害较严重。卫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取得一定成效。

(1)初步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2)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本查清了卫辉市的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为防灾工作奠定基础。

(3)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制定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4)成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办公室,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制度。

(5)启动了重要地质灾害点的避让与治理工程。

1.2.2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卫辉市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1)卫辉市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尚待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对重点灾害点的动态监测工作刚刚起动,对灾害的预测、预防能力不强。

(2)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经费投入不足,技术水平偏低。地质灾害勘查、监测和治理尚需投入相关的仪器、设备和技术。

(3)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有待加大,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个别地方的防灾工作还是刚刚起步。

1.3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卫辉市地质构造较复杂,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29.29%,具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物质条件;据气象、地震部门预测,本世纪前期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强降雨过程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将加剧。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地质灾害必将呈长期高发态势。

同时,随着经济增长,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矿业活动将更加频繁,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将持续增强,会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目前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是已有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尚未完全治理,又将形成新的灾害隐患。整体西北部山区和丘陵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2 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卫辉市地质灾害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较重。必须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及可能造成的破坏或损失,遵循“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原则,将突发性和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危险地段优先防治。

2.1 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

在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开展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旅游、教育等有关部门,对详细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个进行排查,登记建卡、设立警示牌,并将灾害监测任务落实到乡镇、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及可能发生的部位实施监测,对需要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勘查工作,对于实时发现的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要及时安排勘查。

2.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2.2.1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建立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市、乡(镇)、村三级管理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起高效灵敏、各负其责的组织体系,保证信息的传递畅通。把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且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监测点根据不同隐患点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采取相对应的监测方法,监测落实的具体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

要加强对群测群防监测有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以便使监测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监测资料更加准确有效,同时也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加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判断灾害可能发生的各种迹象,灾情速报及有关应急防灾的方法。

对于危害性特大的隐患点,要派专业人员进行监测。

2.2.2 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气象、广电等部门 ,积极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预报信息要通过当地电视台向公众发布。

2.2.3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卫辉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拟订本行政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在国土资源部门组建地质灾害检测站,具体负责指导、培训当地群众检测人员。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在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要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卫辉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公安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通信、航空、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保证地质灾害应急的通信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的运送。

2.2.4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卫辉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已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成集地质灾害监测和气象监测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实现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储存自动化,及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2.4 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

对于可能危及重大工程所在地、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发达地带、地质遗迹保护地、文物保护地和观光景区等地段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并实施治理工程,对地质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矿山,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程,加强卫辉市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力度,使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根据各灾害点的现状,按潜在危害程度、稳定性,对隐患点进行治理,恢复地质环境。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治理工程,确定近期防治工程19个,远期防治工程8个。

3 结语

通过对卫辉市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思路。

[1]马妍,王让等.卫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R].郑州: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2009.

[2]张梁,张业成,罗元华.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卫辉市隐患滑坡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卫辉市审计局 获得“两优一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
卫辉市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