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

2011-04-01 23:39杨亚非南京邮电大学南京210046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理工科社会化政治

□杨亚非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 210046]

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

□杨亚非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 210046]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大多是把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尚未涉及针对不同科类的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在长期从事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本文认真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背景、思维方式、就业去向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出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丰富的个性化因素,提出通过理工科大学生自身努力突破工科思维束缚,重视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理工科高校扎实而富有成效地组织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政府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执政党建设、加强社会道德风尚建设与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建设等策略,旨在促进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理工科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社会化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政治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趋势,决定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甚至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实现的。政治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重要环节。我国是以理工科高等教育为主的国家,理工科大学生占现有大学生总数的68%。理工科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思维方式、就业去向等原因而在政治社会化中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所以,研究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显得非常必要。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政治社会化理论,扫除理工科大学生政社会化进程中的障碍,培养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8年美国学者伊斯顿首次发表了有关政治社会化研究的论文,他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将关于政治的知识、态度、规范、价值取向等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1]。随后西方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的研究,政治社会化逐渐成为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与国外相比,国内社会化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学者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关注政治社会化的研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学者加强了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复旦大学孙关宏教授从宏、微观两方面对政治社会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2]。关于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周庆行认为:政治社会化的实施机构主要包括非正式的实施机构和正式的实施机构。其中非正式的实施机构包括家庭和同辈群体;而正式的实施机构包括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政治组织[3]。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曹银忠提出应通过“自身的觉悟、环境的优化、教育的改革”三方面来应对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遇到的种种问题[4]。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与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一方面是国家主导政治文化的教育和传递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个体通过学习和获得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具备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及政治行为的方式,从而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的过程。

从整体上看,我国学者对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和深刻,特别是有关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涵义、特点、障碍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的论述上。这些研究都是把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把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社会化进行横向比较,把不同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纵向比较,尚未涉及针对不同科类的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行差别化分析,从而从多个角度、多重视野进行研究。

二、我国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基本相适应。据教育部2009年对京、津、沪、浙、赣、鄂、粤、滇、陕、豫、鲁、黑、宁、川、新等15个省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调查数据显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校学生比例为73.5%,认同在本世纪头20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比例达到62.5%[5]。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利益日益呈现多元化,各利益群体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不同,对价值取向的态度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同时,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文化的渗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再者,因为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单独把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理由:一是理工科高校的相关领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轻文”思想,理工科高校对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可利用资源相对较少;二是由于专业背景、思维方式、就业去向等差异,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而言,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对政治社会化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一)政治认知层面

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掌握丰富的政治知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表示支持,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分析更趋于理性,不再轻信某种思潮或者学说。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近年来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67.5%的学生认为中央近年来反腐败工作很有成效。除了关心国家层面的大事以外,大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民生等问题。他们更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关注弱势群体。但是,也有少部分理工科大学生表现出政治冷漠,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关心国家大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缺乏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一些学生认为,“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作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

(二)政治情感层面

从总体上讲,当代理工科大学生政治情感比较积极和鲜明,热爱祖国,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赞同国家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但也有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在情感取向上坚持以自我为中心,政治上见风使舵,思想上游浮不定。少数理工科大学生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盲目推崇西方文化,漠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沉溺于看美国“大片”,过情人节,国家意识不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有所减退,甚至有的理工科大学生认为科学无国界,科技人员也就无所谓爱国。

(三)政治信念层面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腾飞成长起来的跨世纪青年。他们亲眼目睹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上海、重庆、南京、合肥等地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涉及群体自身、国家利益、民主自由的三类敏感政治事件最为关注。针对“你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如何评价”这一提问,60%以上的学生认为党能够领导国家走向富强,但不少学生同时认为,腐败问题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也有20%左右的受访学生回答“说不清楚”,也有不愿意说出具体意见的[6]。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热爱民主、崇尚法制,希望能够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少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功利意识较强,只关注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对中国的现实政治问题缺乏深刻的了解和分析,不能以理性眼光明辨政治是非,缺少一种时代赋予的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历史责任感。

(四)政治参与层面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从总体上讲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少数理工科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倾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政治参与行为的动机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等问题。

三、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种种问题的产生,即有与一般大学生相同的共性因素,也有丰富的个性因素。因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善于从多个角度、多重视野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和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科学。长期下来,他们形成了固定的工科思维模式,崇尚理性,轻视人文。他们在解决问题中追求严密的逻辑思维、规范的操作步骤和精确的计算方法,不能学会多元化、多角度、发散性地看待问题。但是,他们在追求理性与务实的同时,又极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同时,由于理工科大学生受所学专业的影响,重视专业知识学习,淡化理论素质培养,导致政治理论基础薄弱,思想政治意识发展不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在校大学生政治关注程度的差异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理科生因循“后果主义思维模式”,对“高就业性”课程学习认真,而对政治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第二,文理科不同的知识构成对政治态度有一定的影响。理科生缺乏政治学科的专业知识,对政治问题的把握缺乏理论支撑和指导。第三,从客观上说,大学在校理科生日常繁重的课业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关注政治的时间[7]。由于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教室或实验室学习,对社会的了解较少,往往对现实社会寄予更美好的向往,所以在政治社会化中免不了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少数理工科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把“挣大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目标。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理工科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相当一部分理工科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研究和创造科学技术知识,甚至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在技术备受推崇的今天,人文社会科学似乎显得无足轻重、备受冷漠。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倾向,重理工轻人文,重实用轻修养。其次,理工科高校大多是有着鲜明特色的专业类院校,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但是仍然是工科一霸天下。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硬软件设施和资源都相对较少,这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最后,一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到位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一些理工科高校长期疏于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管理与投入,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社会实践环节的工作也流于形式,不追求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三)政府层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不够完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还未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执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民众政治参与未得到切实保障。少数不法分子通过贪污受贿、非法经营等手段,大量攫取社会财富而实现暴富。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公共权利的滥用和大众媒体过多的负面宣传,也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地方的媒体为了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拿一些社会现象大做文章,以小夸大,以偏概全,诸如有电视节目点评题目为:以“陕西周老虎事件”考问政府的公信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度以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推进。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近些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上有些人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坑蒙拐骗,唯利是图。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与文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走入社会的信心,削弱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时,社会及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也给大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误导。理工科大学生毕业以后一般是去企业工作,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外资企业。一些用人单位从眼前利益出发,过分强调专业技术的重要性,不重视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一些学生迎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学好专业课程之余,把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准备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大学生拿着参加“驾校路考”的请假条,信心十足地向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请假的怪现象。

四、改进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要解决好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种种问题,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通力合作,多管齐下,共同推进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具体说来,我们应当从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四个方面努力,扫除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各种障碍,促使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一)学生方面的对策

理工科大学生应当具有更加宽阔的政治视野,应认清自身的社会角色,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有计划地学习主导政治文化,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努力突破工科思维的束缚,认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巩固自己政治理论基础;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克服政治价值中的功利色彩。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高尚的政治情感、积极的政治态度和坚强的政治意志和较强的政治实践能力。

(二)学校方面的对策

理工科高校应当扎实而富有成效地组织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保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正确方向;根据理工科大学生专业背景、思维方式、学生个性的差异,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紧密结合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着重建设校园文化的政治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充分发挥各种学生社团的作用,使之与其他途径的政治社会化形成合力;加强“红色”校园网络建设,倡导先进政治文化,构筑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地;加强政治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努力探索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践的有效机制。

(三)政府方面的对策

加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主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新意识形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政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规范政府行政行为,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四)社会方面的对策

进一步整顿社会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现象,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社会根基;加强诚信建设,减少经济生活中的投机现象;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建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减少因评价机制不健全给大学生带来的误导;整顿网络秩序,用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多方综合作用的系统工程,个人、学校、社会、政府各方面必须通力合作,相互协调,才能消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不利因素,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大学生中最大群体的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必有更多的独特之处和更多的有效的策略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关注和探究。

[1] 戴维•伊斯顿. 儿童早期政治社会化过程[J]. 国外政治学, 1985, (2): 46.

[2]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81.

[3] 周庆行. 政治科学原理[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25-329.

[4] 曹银忠. 试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及其克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6): 78.

[5] 教育部. 调查表明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EB/OL].[2009-07-06]http://www.gov.cn/gzdt/2009-07/06/con tent_1358319. htm.

[6] 郭奔胜, 黄 豁. 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及参与[EB/OL].[2009-05-05]http://www.fjsen.com/h/2009-05/05/co ntent_78693.htm.

[7] 陈 笑. 大学生政治关注度调查与思考[EB/OL].[2010-06-17]http://www.rmlt.com.cn/News/201006/201006171441278918_1.htm.

编辑 戴鲜宁

Research o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s of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YANG Ya-fei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46 China)

At present, the researches on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carried out in the range of whole college students. There were not researches of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which involved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long-te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ways of thinking and employment,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personalized factors which impact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Finally, the author proposes suggestion that 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should bread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of engineering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quality,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effectively organize the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govern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stream ideologyancl socide morclity, in orcler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our country’s university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socialization

G641

A

1008-8105(2011)01-00104-04

2010 - 09 - 01

杨亚非(1973 -)男,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师,河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理工科社会化政治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