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概况研究

2011-04-02 09:05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4期
关键词:艺术家空间艺术

罗 欣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首先是它的公共性,此空间是指许多的人,是非排他性,能参与融入的空间。它是社会发展到一个特定的历史時期,以公共意志为主题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它有可能是没有标题的构筑物创作,只作为场所的空间媒介,市民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能得到放松,沟通,学习,互动等各种生活体验,在完成“空间对话”的同时,有一定的独立艺术价值;它既是人们精神与心理安慰的调节剂,又是绿色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是社会中的真、善、美的代表,公共空间不仅成为市民自由交流、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拥有一定的艺术文化价值,从公民在文化权利的角度看,公共艺术的设计首先是对公共空间和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服从。所谓公共艺术“发生”的场所,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公众能够参与和融入的公共空间。艺术家和观众之间,不是俯首帖耳和居高临下,不是教训与被教训的关系,而是交流的、平等的、共享的关系。当公民参与公共艺术的沟通、互动、对话等活动,体现了公共空间秩序共同需要,这种秩序既对于每一个人是责任的制约,同时也是对在公共空间权利享有方面的尊重。由于作品被重视,公众的权利和参与度提高,就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作品的多种功能性,包括传承、审美、环境、愉悦、共享等,强调了公共艺术对于公民的文化服务性。在观念上表现为公共艺术家对人们的关怀,体现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二、公共艺术的发展

1.公共艺术于当今社会发展状况,

在艺术与生活质量的需求增长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公共艺术对人们思想的需要,可是中国的艺术市场还不健全,走纯艺术作品的市场还有限。因此,公共艺术应该让艺术与市场结合,但是公共艺术只要成为一个市政工程艺术,就会面临甲方与乙方这样的雇佣关系,艺术家的创作常常根据投资方的要求作为此次艺术目标导向,从而让更多的艺术方方面的自由度有所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家容易把个人创作和甲方要求区别对待,在“行活”与 “纯艺术”双重标准要求下就容易会给中国的公共艺术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我个人认为,公共艺术家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与甲方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雇佣呼喝的关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以换位思考角度去创作作品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这样工作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就需要一个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的艺术作品和雕塑作品在许多城市公共空间中,却丝毫体现不出公共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现代性。从程序与效果的检验上、资金的使用效率上,都存在很大的漏洞。任凭长官意志与行政指令去摆放确定城雕的未来命运。有的城市以拥有某个大师的权威作品作为公共艺术为荣,而对于这个城市自己的地域文化是什么,它要往那条路走,它的市民最想要什么,它的城市文化传统是什么,怎样收集和汇聚市民的意见,常常变得无人问津,成了本末倒置。这实际上是对公共资源非常大的浪费和对公民文化权利的藐视。

《五月的风》 图1

2.公共艺术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公共艺术,可极大地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地位。是一种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文化象征,是传承城市历史及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纽带,将代表城市文化与精神风貌,并可能成为城市标志性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与重大的战略意义。公共艺术成为某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标志象征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说:1997年落成于青岛五四广场的主题雕塑《五月的风》如图1,曾面向全国征集,收到样稿130多份。经市民投票《五月的风》胜出, 深圳市的“拓荒牛”雕塑和“深圳人的一天”雕塑,无不是汇聚了广大公众的审美愿望和精神需求,高度尊重公民的经济、文化权利,不是屈从于某个高级行政官员,或盲从于某个资深权威。而是经过大量公众意见的交流、争论和淘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结晶,比如北京奥林匹克中心雕塑作品体现“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主题。南京地铁壁画体现着鲜明的地域文化主题。又如2000年落成于北京西客站南广场的《国风》雕塑,采用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形象作为设计造型的依据,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东方之光》如图2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广场的世纪大道的入口处,以日晷为原形,以突出跨世纪的时间主题;还有香港金紫荆广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为1997年7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礼品,成为香港回归祖国的永久标志。这些例子,既是城市奋斗与建设历程的缩影,也是城市不断开拓进取的城市精神的象征。我们应引入新眼光、新思维,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名片与未来公共艺术创作的新起点为看点。历史证明:这些公共艺术,源于对公共文化权利的尊重和创造性表达,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备了历史形态,通过公共艺术执行与社会文化、社会批判的功能。因此它有社会记忆、历史性道德批评、社会制度的建构等社会政治问题。

《东方之子》 图2

3.公共艺术的功能

公共艺术是一门解决建筑与周围环境关系、组织空间、优化环境整体规划的艺术;整合自然资料、协调生态、公共关系的艺术;是塑造城市文明、精神与物质、体现传统与现代、政府与民众、关系功能与审美,体现大众文化追求的艺术。在公共区域中能得到公众的认同,并在此环境中有归属感的精神产品。虽然艺术家通过之手完成公共艺术作品.但场所精神在公共区域的认同是前提。他对人文精神、社会文化、造型结构、人文活动、心理情感、材质环境、社会发展等均可作为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内在动力。作为公共场合中的文化与艺术的传播媒介的公共艺术,体现着公共领域的场所精神,从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公共空间所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简要地来说,就是形式上具有开放性、表现上具有共享性、设计上具有综合性。要从制度建设上采取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措施,而不是从个案上纠正这些问题。政府应该给艺术家在创作发挥方面有充分的自由空间,让艺术家把工程当作自己的作品来创作,给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一种创新模式,给公共艺术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发挥空间。艺术作品就会更加统一。在专家委员会中,可有城市规划设计、环境保护、建筑规划设计、旅游服务、民俗心理研究、历史调查研究、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权威专家,防止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建立一个集思广益、体现共同参与、汇聚专家、艺术家和市民意见部门。

结语

公共艺术还要有它自己地方特色,有自己的代表性,公共艺术的实践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宁缺勿滥,不能作简单的拷贝,它有着地方的文化底蕴,城市颜色方面的使用有规定,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公共艺术“百分比”的制度,在这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文化背景多样化的特点的中国,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上,用于公共艺术的资金之提取比例可以有不同的构成,使之真正成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种公共文化投资。

[1]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

[2]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3]徐岱.《艺术新概念一消费时代的人文关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4]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第2版)》.江苏科学技术.2006年12月.

[5]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艺术家空间艺术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