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庭“产学研”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011-04-02 02:28
电视技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数字家庭产学研发展

李 斐

(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番禺区服务委员会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1400)

责任编辑:孙 卓

产学研结合是指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的部门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产学研结合要求合作各方在符合社会生产力和技术创新规律,遵循市场竞争法则,并根据自身实力奠定其各方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各方优势与投入的生产要素互补与新组合[1]。

1 产学研模式的研究

1.1 产学研结合的战略意义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化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就广东省而言,今后广东经济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要达到一个新水平,社会和谐要开创一个新局面,根本出路就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解决好广东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全局来看,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少仍然是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瓶颈。广东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必须形成“大开放、大科技、大协作”的自主创新格局,努力聚集国内外最强最优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部属高校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加快完善广东自主创新体系。

产学研结合有助于广东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还可使其获得持续的技术支持,从而迅速开发出新技术、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为企业赢得市场机遇创造条件[4]。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已经成为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产学研结合模式理论研究简介

我国在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上一直进行不懈的尝试。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探索方面不断涌现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模式和思路。一般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将产学研模式归为不同的类型。在以往研究中,有按照产学研结合各方的互动组合关系,将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分为科技成果转化型、风险共担型和改制重组型三种[1],也有将产学研模式分为以平台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企业为主体和以社会企业为主体3种[5]。

科技成果转化型是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同企业由技术的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的协作,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把科技成果(包括联合开发的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后,还帮助企业使技术投入生产,形成生产能力,直接生产出首批合格产品,以达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目的。风险共担型途径是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和企业共担风险的技术经济组织,是我国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改制重组有两层含义:一是改变原单位的体制性质和隶属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学研单位重组为一个规模更大,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全面的法人单位;二是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开发成功某项技术后,通过直接面向企业技术服务,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型经济实体或科研先导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在上述大的结合模式基础上,还存在一些具体的新的结合创新模式。特别是高校科技产业以及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使产学研结合更有活力,更有力地直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功的产学研模式主要有如下特点[17]:

1)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我国政府科技政策的引导和倾斜,促进大学的科研活动面向产业领域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成套设备,培育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地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大学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大学和企业共同提出研究课题,科研成果会被企业直接应用在生产中。大学与企业共同建立合作研究中心,选择某一行业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高校一是把实验室的发明转化到商业领域,二是为企业提供专业科技人才。

3)完善的制度环境。以美国为例,其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保证产学研的顺利开展。资金的保证是产学研得以蓬勃发展的第一保证。由美国的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构成的硅谷高技术公司融资环境为产学研的实施提供了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支持。此外,美国建立了大学、科研院所与产业需求终端之间的互动创新环境,保证了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2 发展数字家庭产业“产学研用”模式实践

2.1 通过国家创新理论,探讨数字家庭“产学研用”理论模式

数字家庭跟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产业链涉及了从内容创意、软硬件、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服务等信息文化产业的许多方面,具有高融合性、高附加值特点,倍增和带动效果显著,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字家庭产业规模可达5万亿元,能有效承接产业升级的需要[6]。国家首个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简称“基地”)位于广州大学城,该基地由工信部、广东省、广州市和中山大学合作共建,于2009年1月建立,在发展“岭南模式”智慧家庭的基础上,形成“四网整合,建设综合业务家庭网;多屏互动,发展信息文化云服务”建设路线,目前已有入园企业238家,产值近60亿元,汇聚专利超过1900项,在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产业链垂直整合、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被广东省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认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网络系统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活动及其间相互作用旨在经济地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它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它们建设性地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动力的系统。结合国家创新学说,针对数字家庭特色产学研模式,可以用“结合内外环境选准产业、官产学研聚集资源系统推进”,“垂直整合产业链条、集成试点应用产品”来概括。

1)结合内外环境选准产业。外部环境条件方面,需要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利于获取产业所需的资源要素;有一个发展特色产业所需的成熟的市场环境;所要发展的特色产业应是能够抢占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具有创新性的产业。本地的竞争优势需要发展的特色产业应能充分利用并体现,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优势条件,如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等;所在地区应具备培育和引进相关企业,构筑该特色产业完整产业链、发展产业经济的条件。

2)官产学研聚集资源系统推进。聚集资源系统推进是产学研结合的内在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实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相关单位在政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各类优势资源迅速聚集,在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方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投入的生产要素互补和新组合,构建完善产业链,从而系统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3)垂直整合产业链条、集成试点应用产品。根据数字家庭产业链具有高融合性、高附加值的特点,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方合作,聚集标准专利、内容创意、软硬件、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服务等信息文化产业的许多方面,通过初期政府采购和成熟期参与市场竞争,将应用产品输出,带动产业链的聚集与发展。

2.2 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特色产业产学研模式实践

2.2.1 立足广州大学城,选准数字家庭产业

外部环境方面,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倡导“岭南式”数字家庭建设模式;广州市番禺区也确立以数字家庭产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发展“一体两翼”的总体战略;中国的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是消费电子产业高度密集的制造基地和研发基地,以产业集群的优势支撑着本土乃至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是国内外市场、渠道、品牌与制造资源的交汇点;2010年广州市数字家庭产业约300亿元,其中番禺基地实现收入56.8亿元,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这些营造了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的优良外部环境。

结合广州大学城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基地积极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引进聚集了11名院士、近100名教授、博士和超过1000名科研人员,建立了数字家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家庭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并汇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聚集国家AVS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等五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26家企业研发中心,形成了以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从芯片到内容全链条发展的格局。

2.2.2 官产学研聚集资源,系统推进数字家庭产业链建设

基地按照“部省市校共建”的工作思路,得到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住建部、广东省、广州市的共同在政策、重大科研项目支持,番禺区、中山大学参与作为共建单位之一,联合成立系列“星海”品牌的国有企业,利用产学研结合,建立数字家庭专利池,汇集“广联”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数字电视、数字家庭和信息产业有机结合的全新运营模式。通过同一个有线电视网络,构筑数字电视安全播出体系、数字家庭标准、资本、运营体系及推广、信息产业开放模式相融合的创新运营模式。实现电视台与网络公司、内容服务平台与机顶盒标准和配送、内容服务商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存量固定化、增量市场化和开放技术体系推动产业化。

2.2.3 数字家庭的“产业链条垂直整合”

1)芯片领域。集聚了广东新岸线计算机系统芯片有限公司、广州龙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标成同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智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凌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芯片设计和研发的企业。如广东新岸线计算机系统芯片有限公司的多用途计算机系统芯片,是全球首款“计算机系统芯片”,全球首款超低功耗(2 W)高性能通用计算芯片,全球首款达到2 GHz性能的ARM系统芯片,中国首款基于40 nm工艺设计的芯片。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还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广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简称广州IC产业化基地),汇聚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方面的优秀企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2)软件方面。数字家庭基地实现操作系统、中间件产品和应用软件的协同发展,其中基于国家核高基专项,由星海研究院牵头的星海中间件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款中间件产品,可以打破国外公司在中间件领域对市场的垄断,并结合国产芯片,实现低成本、高可用的解决方案。

3)整机产品。数字家庭基地从前端、区端、终端不同环节开发出产品,满足数字家庭生活的多方面需要。目前已经开发出三代终端产品,包括第一代基于广电网络的数字机顶盒产品、第二代基于电力网络的家庭网关产品和第三代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板电脑。

4)内容服务。数字家庭基地是数字家庭“岭南模式”首倡者,也是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的积极践行者,按照“新媒体、新服务、新产业”的构想,将100多项的服务内容分成三大领域,通过“云创新”方式,将各种资源快速有效汇聚,形成数字家庭信息文化大平台,实现提供高清互动业务和增值运营业务的目标,双向互动数字家庭平台,使我们了解民意、汇集民智,以创新型的家庭服务实现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2.2.4 数字家庭的“试点应用产品集成”

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最终的目的是集成各类产品以推动应用试点,促进研发产品的产业化。探索数字家庭产业这个新兴产业,对于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阶段,研发与产业的对接具有不同的模式。具体包括以下3个应用解决方案和3种中试模式。

3个应用解决方案:基地在中国工程院孙玉院士为首的技术团队协助下,带动园区企业参与,产学研互动互补,制定了从“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到“家庭网络”多业务系统、再到“普适应用”数字生活的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路线,形成了互动电视、家庭网络、信息文化平台3个应用解决方案。

3种中试模式:第1种模式是教授创办中小企业,以“研”为主重点研发高清互动的数字电视。研制出了基于以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构建了“智能影音娱乐、智能游戏大厅、智能教育专家、智能资讯博览、智能生活管家、智能电视导购、智能通信伴侣、智能理财顾问”等核心智能引擎全面引领新时代的智能数字电视生活。这一阶段重在创意创新,对于产业化的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小。第2种模式是院士找大企业家,以“四网整合的网络家庭”这类具有技术成熟、市场普适的数字家庭产品为主。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广联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玉介绍,该院研发的“家庭网络和多业务平台”通过家庭网关对外连接电话网、电视网和互联网,对内连接一个基于电力线的家庭网络,在家庭环境中实现了“四网整合”,形成支持通用物联网的应用平台,而这一技术成为企业争夺的创新点、投资的热点。第3种模式因为数字家庭成功的创新模式,企业体会到数字家庭的巨大市场前景,会主动寻找研发牵头人,实现普适计算,智慧家庭。基地园区将会在产业需求下日益壮大,调动高校、科研单位的研发热情,在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方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各方投入的生产要素互补和新组合,共赢发展。实现产业链条不断充实完善,从而系统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整个数字家庭可持续发展。

2.3 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特色产业发展展望

大学城数字家庭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受到广州市政府的重视,邀请美国SOM建筑设计公司为国家基地做城市设计,通过对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制造园”三大园区高水平的设计,提升国家基地产业园区的内在价值,优化园区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链的全方位协调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家庭产业和番禺基地的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数字家庭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大赛”,于2011年9月18日在广州市大学城拉开帷幕,大赛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海信、长虹、创维、浪潮、九洲、广联等几十家知名企业报名参赛,经过初步筛选,有18个数字家庭整体解决方案入围角逐,这些方案代表了我国数字家庭领域最高的技术水准和产业实力。入围参赛方案都必须进行现场展示,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后续将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结合公众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最具推广价值的数字家庭整体解决方案,优先推荐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从更好地指导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指导并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举办“中国数字家庭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年会”,系统、全面、深入地对国内外数字家庭产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化应用推广、发展战略定位、产业布局规划、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状况、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定期深度透析,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全面展示和应用推介,为产业各方提供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

这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家庭产业链条,巩固数字家庭产业产学研模式的成果,并进一步通过合作共赢的模式,实现以用兴业、信息惠民的目的。并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拓宽产业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和成立风险投资管理团队和担保机构,打造创新型、网络型、知识型公共服务模式。坚持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产业体系双轮驱动为主线,产学研结合,省市区联动,打造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数字化、信息化、新兴产业核心基地。

3 小结

优化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分析,我们认为,产学研相结合是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的过程。必须寻找能够提供实现新组合所需的因素,将各类优势资源聚集,才能真正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效能。“特色产业”创新产学研模式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标、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等各类资源优势,有利于克服目前已有常见的产学研模式的部分缺陷,更能发挥产学研优势,解决产学研结合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真正体现产学研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特点并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可通过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特色产业发展为试点,不断深化完善,普及推广。

[1]王玉民,邵庆国,王菲菲.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4):91-92.

[2]李东.产学研如何唱好自主创新这台大戏[EB/OL].[2011-03-22].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06lh/1152690.htm.

[3]角南笃.中国的“产学研”合作[EB/OL].[2011-03-22].http://www.rieti.go.jp/cn/papers/contribution/sunami/02.html.

[4]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广东省和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1-03-22].http://www.jyb.cn/jyzl/jywx/zyjh/bwldzyjh/t20070628_94762.htm.

[5]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研究[EB/OL].[2011-03-22].http://wenku.bai⁃du.com/view/3e47a06548d7c1c708a14523.html.

[6]夏建国.产学研合作机制初探[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1-3.

[7]毛钟红,余国扬.高校产学研模式及实践思考[EB/OL].[2011-03-22].http://wenku.baidu.com/view/-f5d836c608a1284ac8504314.html.

[8]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1-03-22].http://wenku.baidu.com/view/da2a744ff7ec4afe04a1dff7.html.

[9]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1-03-22].http://www.edu.cn/listl_617/20060323/t20060323_157774.shtml.

[10]徐井宏.试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战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1):38-41.

[11]徐井宏,梅萌.知识经济的加速器—清华大学科技园的理念和发展战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89-94.

[12]唐良智.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作用及发展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5):54-56.

[13]梅萌.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职能和孵化体系[EB/OL].[2011-03-22].http://www.docin.com/p-424928.html.

[14]周济.高举旗帜 改革创新实现大学科技园快速健康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23):8-10.

[15]徐小钦,陶星洁,王永宁.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动态聚类法的大学科技园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152-155.

[16]黄亲国.大学科技园的组织特性及功能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3):113-118.

[17]赵巍,刘苹,赵聪.中美两国产学研模式比较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4):121-123.

猜你喜欢
数字家庭产学研发展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加快数字家庭示范社区建设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湖北广电与思科合作开展数字家庭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