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1-04-03 03:12
对外经贸 2011年12期
关键词:卢布银行业俄罗斯

罗 军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

一、危机背景下俄罗斯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一)发生危机时俄罗斯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1998年爆发的俄罗斯亚洲金融危机不仅暴露了俄银行业的弱点,也大大改变了俄银行业的状况与结构。经过内部机制的改革,企业机构的调整,俄罗斯银行业有了恢复发展。2004年初夏出现的银行危机,对俄罗斯的金融只产生了很小的局部影响。但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冲击了脆弱的俄罗斯金融系统,同时也促使俄罗斯银行业开始加强自身体制的完善,寻求更稳步的发展。在2010年之前,俄罗斯金融系统的状况非常稳定,这是由于货币当局关注俄罗斯的银行系统问题的正常运作,成功地避免了许多威胁,如清偿力问题的激化和坏账的危机。2008年底至2009年初,银行清偿力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解决。在此期间,俄罗斯银行迅速地调整了工具体系,采取了诸多措施,以降低银行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距。

(二)债券投资

2009年俄罗斯的银行把证券投资作为代替借贷活动的一个主要选择。银行在债券上的投资总数上升到了14880亿卢布。除了高流动性,债券投资与信用贷款相比的优势是:通过直接回购交易更容易从俄罗斯央行获得再融资。然而,在企业借贷者中债务证券并没有成为银行贷款的真正替代品。非银行体系的债券在2009年为3990亿卢布,只占银行债券总增长的25%,2010年上半年则不到2%。政府债券(包括联邦、地方、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债券)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是银行的主要投资工具。

非银行机构发行的债券在2009年几乎翻了三倍,从2510亿卢布增长到了7370亿卢布。然而,与贷款市场上的份额相比,证券市场仍显得微不足道,只占2009年贷款额的4%。在2010年上半年,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下跌了20%,总额只有新增贷款的2%。

(三)资产储备

2009年年底,随着工业生产的稳定俄罗斯金融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根据2009年统计结果,首先是通货膨胀大幅下降,未超过9%,下半年没超过1.5%。俄罗斯银行逐渐降低再融资利率,达史上最低水平9%,银行间市场年利率降至4%~6%。债券市场价格指数上升27.3%,俄罗斯的基金市场再次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经济发展项目之一。俄罗斯货币当局不断降低再融资利率,旨在增加非金融机构的银行贷款。2009年非金融业的银行贷款处于停滞状态。当年1—10月银行向企业发放的贷款仅增长了1.5%,向居民发放的贷款总额减少了10.8%。截至2010年上半年,银行体系的流动资金上升到了2.9万卢布。这与前一年由于卢布持续贬值,资金转入外汇市场时的水平不相上下。俄罗斯国有银行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闲置,占全部流动资金的45%。储蓄银行流动资产的份额增长超过了11%,而在危机前它只是资产总额的3%,储备为650亿卢布。

2008年,俄罗斯的非金融部门在银行系统的借款金额达到22550亿卢布。2009年,企业和家庭成为银行系统的净债权人,存入银行的资金为25850亿卢布。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分别增长了25%和15%,贷款较前一年同期有所减少,存贷款之间的差额不超过银行系统资产的5%。消费者贷款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增长颓势,一个是家庭信贷活动的变化。2010年,银行系统对非金融机构的贷款继续增长,把企业和居民储蓄用作银行流动资产、投资金融市场或是偿还俄罗斯中央银行债务。

2010年俄罗斯银行系统由2009年的萧条变为恢复增长。2010年银行资产名义增长了14.9%,银行的自有资金增长了11.5%,而引资增长了15.7%。2010年银行吸纳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个人账户和存款,当年的居民银行存款达2.4万亿元卢布。2010年企业贷款增长了10%,贷款净增长超过了1.1万亿元卢布;居民贷款增加了14%,超过了5500亿元卢布。

2010年5月的企业逾期债务占6.6%,在经过半年多的稳定期后,11—12月的个人逾期债务下降,占贷款总量的7.1%。2011年1月,企业逾期债务已从高峰值下降了1个多百分点,为5.5%。2010年的银行利润创纪录,达5730亿元卢布,其原因之一是2010年秋季起贷款没有对资金储备构成损失。至2010年9月1日,资金储备已达最大值,而年总量的增加(1410亿元卢布)实际上小于2009年(10280亿元卢布)。如果不计银行储备,2010年的银行利润明显减少,只有7150亿元卢布,低于2009年的12330亿元卢布和2008年的8460亿元卢布。

2011年的俄罗斯银行业继续呈恢复增长趋势,良好的贷款质量、利率的下调、银行足够的资源储备,有利于实际部门信贷进程的逐渐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银行业应当更加谨慎,首先应该控制的是风险而不是高收益。近三年来,俄罗斯的银行自有资金产生的利润并未超过15%,而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年,却已经达到了25% ~27%。

世界资本市场的逐步稳定为俄罗斯的银行业提供了机会,既可以为旧债融资,又可以吸纳新的资金。大量涌入的外债可以靠出口高收入和投机性外资来维持。但是过度地依赖外部资金,致使俄罗斯银行业现有的不平衡发展问题集中反映出来。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加强银行监管,实现俄罗斯银行的独立性

俄罗斯银行的独立性,必须伴随着高度的透明度和责任性。俄罗斯银行缺乏独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职能过多,包括行政机构所固有的职能,造成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政策或信贷机构实施监管职能上的独立性减弱,从而产生利益冲突。俄罗斯银行的真正独立,必须进行职能划分。然而,在当前形势下,由于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缺乏有力的管理监督秩序,无法解除俄罗斯银行在金融业的管理监督职能。通过提高利率抑制通胀,必然会对某些中央银行所监管的银行产生不利影响,那么中央银行会选择降低监管标准,放弃抑制通胀的行动。要解决这种冲突,就必须减少其履行的职能,适当预防利益冲突,运用激励机制,提高中央银行的社会责任性。

2000—2006年,以国际清算银行为首提出了国际范围的银行监管理念。俄罗斯的银行业恰恰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储蓄银行的监管部门是俄罗斯央行,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监管部门是财政部,俄罗斯农业银行监管部门是农业部等。宏观金融监管应侧重于金融业整个系统的稳定,而不是防止个别银行的破产。金融体系监管的风险是内源性的,监管金融系统的机构应该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能够提早预防即将到来的金融风暴。由于俄罗斯金融业的整合和金融机构的合并整顿,往往是以大型商业银行、金融集团和控股公司为基础的,因此鼓励银行业的监管机构合并。在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职能中,俄罗斯银行必须对隶属同一监管部门的金融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实施集中监督。同时为了防止利益冲突,应该把金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区分开来。

(二)强化银行信贷制度,形成信贷保险体系

俄罗斯银行业未来的主要不稳定根源仍然是信贷风险。居民储蓄依旧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吸引非居民的储蓄将是银行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为经济实体部门提供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息短期的贷款需求很少,因为根据自己现有的效益状况,他们无力偿还。要平衡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信贷保险机制,形成一个有效的企业和居民信贷制度,建立银行存款保险体系,履行对企业贷款的保险职能,由银行(或称借款人)将保费集中交由机构管理,机构可以通过现金或债券补偿银行的损失,最终实现经济实体部门和银行系统的双赢。

俄罗斯银行出资建立银行再融资机构,可以助推信贷事业的发展,建立信贷局是发展信贷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2004年末通过的信贷业务法规,为俄罗斯信贷局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相互信赖、保守信息秘密这个关键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除了直接贷款,俄联邦专门为俄罗斯大型企业提供辛迪加贷款。这种机制一方面可以规避国有银行和私营银行之间的风险;另一方面,私营银行得以参加无法独立承担的大规模借贷项目。国家的参与也是为私营银行提供偿还资金的又一保障。

未来几年外国资本蜂拥俄罗斯国内市场的可能性很高,为抵御外资流入的负面影响,信贷机构可以按照居民和非居民、短期和长期债务来划分,对存款准备金进行分级,杜绝短期外债的过度积累。必须把个别企业的长期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结合起来,防止其在国外市场的过度借贷。

(三)实现卢布自由浮动汇率

俄罗斯银行面临的货币政策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是向浮动汇率过渡。俄罗斯银行的利率政策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锚定通胀预期、平衡价格上涨和实际部门的投资需求、防止金融失衡、确保应有的生产效率、稳定利率、考虑经济的不确定性等。不解决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状况,长期实行卢布自由浮动汇率是不可行的。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俄联邦预算收入中的原料份额过高,及其对国际收支平衡中经常账户的影响。

实行卢布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意味着在外币市场上对俄罗斯银行实施干预,这是实现通胀目标制所必需的。现有的汇率浮动管理制度保护了俄罗斯经济的原料出口导向,无益于经济在外部冲击下保持高质的稳定增长。要缓解石油价格波动对卢布汇率的影响,所有的外贸支付款项(包括开采税和关税)必须以外币形式全部转入联邦预算。外币转账支付有助于汇率市场的形成,使其减少对原料出口的依赖。向浮动汇率过渡的俄罗斯银行,必须逐步转向国际收支平衡中非石油经常账户零余额目标。俄罗斯银行不再购买外国货币,而是通过向银行贷款实现货币发行,从而提升银行贷款利率和卢布汇率对俄罗斯银行利率政策(包括再融资利率)的敏感性。另外,目标设定零账户也将有助于提高俄罗斯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然而,在原料出口对国际收支平衡和联邦预算的现有贡献下,通货膨胀目标制所必需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并不是可持续政策。货币当局不能忽视实际有效的卢布汇率的波动,必须要对其进行监管,降低石油价格波动对汇率制度的影响,完成俄罗斯银行向卢布自由浮动汇率的过渡。

(四)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体系

俄罗斯现有的资产额排名前200家银行约占部门资产总额的94%,储蓄银行和对外贸易银行显然是国家最大的银行。俄罗斯的国有银行和大型私营银行依然起着主导作用,形成一定规模的银行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活动,并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一些外国银行虽然加快了渗入俄罗斯的步伐,但是企图收购俄罗斯银行的计划通常是行不通的,而在俄投资发展其子银行却是可行的。所以,俄罗斯的某些中小型银行仍有被挤出金融市场的危险,因而多数会选择自愿合并或停业。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银行业,都有数以百计的信贷机构和几类银行,皆是根据贷款风险情况而实施不同的监管制度。但是在俄罗斯却是一刀切,没有从实际出发,对所有银行的要求无二。在俄罗斯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国有银行,拥有巨额的银行资本,能够吸引外国资金,因而得以掌控市场。相反,俄罗斯私营商业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不具备这种条件,其从业风险系数随即进一步增加。鉴于此,最好不要强迫银行关闭或合并,应当让他们自主选择继续生存的方式。

从优化银行管理和监督方面来看,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在联邦各辖区内开设各类银行集团。俄罗斯银行作为国家银行体系的第一级,联邦银行为第二级。他们既要在全国范围内经营所有的银行业务,也要打入国际金融市场。

建立多层次的俄罗斯银行体系,应该对各区域银行集团的自有资本规定最低限额,以增加银行体系的资本化。要控制区域银行集团的数量,划分开设办事处和分支机构的区域,以及所开展的银行业务,每个银行集团都应进入市场参与公开竞争。对于处于银行业核心地位的大型联邦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经济鼓励措施,比如进行投资优惠、发展次级金融工具、扩大资金的来源、减少银行在公开市场发行股票的障碍等。

三、结语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金融监管的弱点,规范市场和加强业务管理对整个俄罗斯金融系统运作具有必要性,更加体现了银行间、银行与金融市场其他成员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实现俄罗斯银行的独立和加大俄罗斯银行的透明度会带来很多益处。可以降低未来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货币政策的可预见性。通过准确的预测和规划,降低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强透明效果。

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分化管理,在危机期间大大降低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导致反危机措施和恢复信贷业务的效率低下。银行系统各部的素质,是提高俄罗斯金融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也是确保俄罗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应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使其成为银行系统吸引非金融部门资源的自然补充源泉,从而有效地解决银行清偿问题,增加国内储蓄,吸引外部资本,以提高俄罗斯银行体系的资本化程度。

应该看到,国内市场的储蓄不足和国内投资需求的虚弱,会导致对市场评估不足的风险。而在缺乏统一的银行监管体系情况下,大量引进外国投资,可能引发国家对银行业重要部门的失控。2004—2007年间,俄罗斯曾经尝试建立集中监管制度,却遭遇了极大的障碍。因此应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种业务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投入资金为集中监管作保障。

[1]张红伟,毛建林.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功能缺陷与改革方向[J].西南金融,2010(7).

[2]凌晨.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0(6).

[3]徐向梅.俄罗斯银行改革、危机与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5).

[4]徐向梅.国际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与金融:危机与治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4).

[5]徐向梅.银行危机与改革:以俄罗斯为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1).

[6]郭利华,王玉洁.危机中重生的俄罗斯银行体系[J].银行家,2008(9).

[7]Центр структур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ЭП.Электоральные 《 ножницы 》 [M].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обозрение,февраль,2011 г.

[8]Alexey Vedev.Russian Banking System Development:Growth in credit creation will not add to investment activity[J].WORLD FINANCE REVIEW,2010(9).

[9]Alexey Vedev.Economic Development Scenarios for Russia in the New Environment[EB/OL].http://www.vedi.ru.

猜你喜欢
卢布银行业俄罗斯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在莫斯科感受卢布下跌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俄罗斯VSMPO-AVISMA公司2013年经营状况统计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