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刺激推拿结合隔附子灸治疗顽固性紧张性头痛1例

2011-04-07 17:33王大力赵春香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枕部压痛艾灸

李 旗 王大力 赵春香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①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紧张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指双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表现为胀痛、压迫感和紧缩感,疼痛部位肌肉可有触痛或压痛点,低头出现牵拉痛,头颈、肩背肌肉有僵硬感,多伴有头昏、失眠、焦虑等症状。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56岁,以后枕部出现疼痛来我院就诊。该患者10年前因夏季洗头后在阴凉处乘凉,夜间后枕部出现剧烈疼痛,服用止痛药(具体药物不详)未见明显改善。次日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予甘露醇静滴(剂量不详),症状有所改善,出现间断性头痛,遇寒冷或潮凉天气尤甚。在10年期间服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安乃近等,因出现不良反应呈阶段性服用,服用大量中药(具体药物不详),曾接受针灸、推拿、低、中频脉冲电、直流电、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偶尔使用封闭疗法,症状均呈阶段性减轻。查体:后枕及颈项部肌肉群肌张力明显增高,后枕部及颈椎棘突、横突、椎弓有明显压痛,其中项上线、枕后线压痛尤甚。颈部向各个方向运动时压痛点及后枕部疼痛加重,偶伴有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心悸等不良反应。头部核磁、血管造影未见异常,颈椎核磁示颈椎曲度变直,广泛性骨质增生,间盘退变,余(-)。采用强刺激推拿方法,用拇指指端推按后枕部的头夹肌、胸锁乳突肌、头上、下斜肌、头半棘肌、头后大、小直肌、头最长肌、斜方肌等肌肉起、止点。治疗半小时,推压的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在上述推压点处使用隔附子灸法,每点灸5分钟,每日1次。经1周治疗,症状明显减轻,经同样方法治疗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颈部向各个方向运动未见异常,原压痛点全部消失,期间偶尔出现小发作。5个月复诊,疾病征象消失,远期疗效属显效。

2 讨论

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认为,无菌性炎症是致痛的主要原因。因患者感受风寒,局部肌肉出现痉挛,这种痉挛肌肉的持续性牵拉,使骨骼肌起止点上附着的腱或骨膜进一步发生牵拉性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它会加剧软组织骨骼附着出的病理改变,特别是神经末梢的周围脂肪结缔组织所产生的炎症反应逐渐发展为炎性粘连,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进一步加重疼痛[1]。强刺激推压将破坏局部神经末梢,使无菌性炎症与神经末梢分离,阻断疼痛刺激向大脑中枢传导。使用艾灸,目的是发挥其热效应,热效应的传递包括传导、对流与辐射3个方面。其中对流所起的作用较小,对穴位局部的温热效应主要通过热传导与热辐射两个途径完成[2]。目前认为热传导可以增加局部血供,消除炎症反应,减轻病变组织肌筋膜室的压力,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3]。对传统艾灸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分析比较发现[4],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和隔蒜灸3种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其辐射峰均在7.5μm附近,。提示在传统间接灸的治疗效应中,间接灸和穴位的红外共振辐射起重要作用[5~7]。当红外光作用于穴位组织时,组织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分子中,随着ATP的水解,ATP转化为二磷酸腺苷(ADP),并释放能量,同时产生超微弱光子辐射,释放的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所产生的光子可沿经络传输[8]。近红外辐射传感实验也证实了穴位辐射共振吸收原理,通过经一定频率调制后的近红外线照射穴位,可促使穴位处的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在近红外光量子脉冲作用下产生受激共振。生物大分子的氢键偶极子在同方向、同频率、同相位振动条件下,其辐射功率要比非相干共振大N倍(N为受激共振的氢键偶极子数)。因此,艾灸可能在产生受激共振的基础上,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功能,以调控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恢复正常机能的目的[9]。

[1]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7

[2]魏建子,沈雪勇,丁光宏,等.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分析[J].中国针灸,2007,27(5):391

[3]王福根,富秋涛,侯京山,等.银质针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后局部血流量变化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2):80

[4]邓海平,沈雪勇,丁光宏.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J].中国针灸,2004,24(2):105

[5]沈雪勇,丁光宏,君 浩,等.传统艾灸与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比较[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3,22(2):123

[6]丁光宏,沈雪勇,君 浩,等.中医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21(4):356

[7]沈雪勇,丁光宏,君 浩,等.人体穴位和艾灸红外辐射光谱与穴位红外传输[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4):33

[8]李忠明.激光应用于针灸医疗的机理研究[J].激光杂志,1997,18(5):45

[9]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6(10):17

猜你喜欢
枕部压痛艾灸
右枕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复发1例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24例临床特点分析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在后颅窝术后枕部皮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