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兹生态社会主义构想

2011-04-07 19:44叶登耀
关键词:资本主义理性劳动

叶登耀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法律系,福建福清350300)

论高兹生态社会主义构想

叶登耀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法律系,福建福清350300)

近些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恶化,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兹从自已独特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生态学批判,提出了诸如“分散型”技术的政治选择、“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消除付薪劳动、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等生态社会主义的相关设想。

高兹;经济理性;生态理性;生态社会主义

Abstract:Due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Andre Gorz,an“existential Marxist”,made an ecological criticism to the capitalist production mode and social system from its own uniqu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Based on this,Andre Gorz provided us a political choice of“decentralization”technology,a lifestyle of“fewer production but better life”,and other related eco-socialist assumptions such as eliminating paid labor and promoting individual’s self- realization.

Key words:Andre Gorz,economic rationality,ecological rationality,eco - socialism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获得了较稳定而又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显突出。面对着这一世界性的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普遍的关注,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思考,纷纷阐述其独到见解和构想,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

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兹,也从自我理论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由此制度导致的人类生态危机,进而以其独特的思想火花丰富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然而,对于高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与研究,当前国内还处于起始阶段。国内对高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散见于近期发表的少数几篇文章当中,而对高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符合逻辑系统梳理的,国内至今还没有学者涉及。本文将重点论述高兹对生态社会主义的蓝图构想。

高兹认为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说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理性所导致的,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必将持续下去。因而高兹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就有必要在生态理性的指引下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生态重建。高兹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生态重建是不可能的,因而生态重建的最佳选择应该是先进的社会主义。高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实现了限制经济理性的目的,避免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高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生产得更少,生活得更好,人们过着较为轻松快乐的生活,由此,高兹认为生态社会主义应该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归宿。基于此,高兹也就开始了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

一 “分散型”技术的政治选择

高兹认为:“社会选择正以技术选择为借口而强加于我们。这些技术选择正赤裸裸地成为唯一的可能的选择,而不是必要的最有效的选择。对资本主义来说,它只致力于发展这样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与其发展的逻辑相一致,符合它的继续统治。它要消除那些不能强化现存的社会关系的技术,哪怕这些技术对其所宣称的目标也具有较多的合理性。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关系已经铭刻在由资本主义馈赠给我们的技术之中”[1]42-43由此,高兹实际上认为社会的选择是以技术的选择为其前提的,而资本主义社会只选择有利于其统治的技术。正如高兹所认为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生产技术和统治技术其本身有着内在联系,资本主义社会从泰罗制到福特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资本应用技术对人的控制过程,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必然导致控制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高兹认为从泰罗制到福特制的发展过程,经济理性所主导的劳动分工和消费主义的调节方式,也直接导致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主体性的丧失。在高兹看来,只要资本主义的技术还存在,即便是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是不可能改变工人主体性的丧失困境。因此,高兹认为,科学技术是造成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兹又认为技术是可分的,可以分为以资本主义生产逻辑为标志的技术和后工业技术。高兹认为前者表现为对工人和自然合理性的资本主义统治。高兹认为,“一定技术的发展会影响到社会的结构;例如核技术倾向于集权和等级的社会关系。”[2]也即高兹认为“核技术预示着和决定着一个集权的、等级森严的和警察统治的社会”[3]也即高兹认为核能源作为一种高度集中的技术,它在现实中的应用必将导致少数人掌握了最终的决定权,而核力量本身也要求对广大民众进行严厉的控制和统治。因此,高兹认为“集权式”的技术选择,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集权式”的统治,这也同时使人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权利,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同时,高兹也认为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对科技成果运用不当和失控,也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引起了一系列影响人和人类未来命运的社会问题,产生了由高生产、高消费所引起的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生态危机,所以生态运动也就被推到了发达国家社会运动的前列。

高兹认为,进行生态运动的目的不是仅仅在于限制消费,停止经济发展,而在于如何选择较为恰当的技术。高兹认为要改变现存的社会,就必须从改变技术入手。在高兹看来,后工业技术是一种分散型的技术,它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它更倾向于尊重劳动者和自然。高兹认为有必要停止资本主义的经济竞争,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限制消费,并从使用石油、核裂变之类不可再生的资源,过渡到使用日光、潮汐、风力和生物能这些安全的、可再生资源。人们使用它们时就是一种分散型的技术,它们本质上服从于大家的控制,人们不能任意地买卖它们,它们也不能产生利润,也不会危及到现存的生态环境。高兹认为可再生资源技术是反资本主义的和民主的,这些东西的存在是实现人类自身解放的必要前提。高兹认为当一种新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时,也就是一种新的制度产生之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技术选择和技术原则。高兹认为“分散型”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平衡发展。因而“分散型”技术的选择应该是未来社会主义的一种较为理性的政治选择。

二 “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

高兹认为“刚好就好”不是一个经济范畴,而是一个统合了需求、生活与时间的文化范畴。高兹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人们习惯于在小块土地上进行生产,而这样的生产也只是用来满足家庭成员、牲畜的需要,人们从野地森林中砍伐的木材也只是为了充当燃料或者取暖需要。在这个时期人们的劳动时间与强度是适量的,经济理性这个时候并不起作用。因此,高兹认为“刚好就好”固然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概念,但它绝不是过时的概念,在今日技术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它反而具有实现的可能,甚至是人类未来解放的关键所在。在《通往天堂之路》一书中,高兹指出“微电子革命下的自动化生产,不仅降低了货币资本对生产的影响,也大幅减少了劳动时间,这是一种具有本质性解放意义的新进展,它将开创一门多元的时间政治学,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单独实现劳动和人的解放。”[4]高兹进一步认为:“实际的问题不在于缺少工作,而是在于未能合理地分配由资本所雇佣越来越少的工人所创造的社会财富”,“问题的解决不在于创造工作,而在于如何客观的分配所有的现有的社会工作和所有社会所创造的财富”。[5]也即高兹认为我们现在所关注的重点不在于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在于如何合理地恰到好处地分配现有的社会财富。由此可见,高兹实际上认为,即使是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今社会,“刚好就好”、“知足常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模式。

高兹认为经济理性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同时又认为要限制经济理性的作用范围。高兹认为,“当一个社会由以单纯的劳动为其基础的社会向一个时间完全被解放的社会的转化,那么在这样的社会当中,文化的价值往往比经济上的成就更为重要得多”。[6]高兹认为社会主义应该不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它应该要使社会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等得到和谐统一,它虽然也坚持发展经济,但是它更强调让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让经济发展与社会价值目标两者有机统一。也即“更少但更好”社会主义的生活模式。高兹进一步对“更少但更好”社会生活模式做了深入的说明,认为对此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人们根据他们的想象而不是根据需要来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消失了,每个人都感到满足,人们共聚在一起,每个人各自计划自己的生活。人们再也不会被迫去从事那种千篇一律、单调、无趣的劳动。同时,高兹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充满平等的社会,而“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会直接导致社会走向平等。高兹认为“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框架内进行的,它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和对社会主义的开拓。这种生活方式要求以最少量的劳动、资本和资源去获得尽可能少量的但又具有高度使用价值和耐用性的货物。也即要求我们要以生态理性来指引我们社会的经济活动及其他方面的活动,最终达到减少消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高兹最终把“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象征。

三 消除付薪劳动模式,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高兹在《告别工人阶级》这本书当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习惯于把工作和职业等同,人们通常不会说自己从事什么工作,而会说自己从事什么职业。然而工作如果变成以获取薪资的职业,那么就会变成一种时间的贩售、外在的压迫、精神的负担。处在这种薪资工作中,人肯定是不情愿、不自由、不快乐的。如果薪资工作是一切不自由、不快乐的根源,那么自由与快乐就只能在工作之外寻找,真正的生活就不是开始于上班,而是开始于下班。在一个废除了薪资劳动的社会中,人们将不会再渴望于经济生产的劳动,而是渴望于某种自我定义的活动、满足,也即真正的生活开始于工作之外,”[7]也即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薪资工作使人们失去了自由和快乐,导致人本身的异化,也就无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也就有必要废除资本主义社会的薪资劳动,让人们就在工作当中寻找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快乐。正如高兹所认为的,“在工作当中,人们的文化、通信、快乐、满足的需求和私人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是一回事,只有一个事实:统一的生活”。[8]高兹认为:“劳动本身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劳动者’本人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仅劳动本身被异化,而且劳动者本人也成为了异化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创造性的、自我实现活动的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已经不存在,因而也就谈不上劳动者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了。在现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用越来越少的劳动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可能性可以说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也就导致了从事工业劳动的人数也越来越少,同时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也在聚减。基于此,高兹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它所服务的对象不仅只是产业工人本身,而且也要顾及产业工人的劳动时间以及劳动之外的整个生命活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目标不仅使产业工人在劳动期间感受到自己解放了,而且即使在非劳动时间的整个生命活动当中都感到自己确实得到了解放。也即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应该是让全社会所有的人都获得自我实现,同时不仅使劳动者的劳动而且要使劳动者的非劳动性的活动都成为一种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而在现今的资本主义条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这一重要目标?高兹认为我们有必要去正确理解职业在每个人生命当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因此,高兹认为关键是要改变当前劳动的付酬形式。如果当前的“付薪劳动”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那么劳动者的自主化活动就有可能变成了一句空话。高兹认为:“我们是否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替代付薪劳动的活动资源和社会一体化模式?我们是否必须超越完全职业化的社会,而去计划建立一种‘完全活动性’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每个人的收入不再是其出卖劳动所获得的价格?”[1]LX高兹认为消除付薪劳动模式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而这实际上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高兹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废除付薪劳动,与现存的资本主义彻底决裂,才能真正实现所有人的所有活动的自主化。也即高兹认为:“要用打破以工薪为基础的社会的一系列政策,去开辟一个以多元活动和文化为基础的社会”。[9]高兹进一步认为:“解放劳动,使劳动成为自主活动的愿望,内在于真正劳动的本质,并且内在于劳动的异化之中。当劳动被异化之时,真正的劳动使主体把其作为自主活动的能力加以履行。”[1]5这实际上进一步说明要实现所有人的所有活动都自主化首要的一点,就是使劳动本身成为自主的活动。从而让劳动从异化状态当中解放出来,进而真正促进人的自我实现。由此,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废除付薪劳动,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

高兹从人类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入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认为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导致了当前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而论证了进行社会主义生态重建的必要性。具体来说,高兹试图用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来建构一种新型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提出了“分散型”技术的选择,“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消除“付薪劳动”等具有合理性的设想。而这些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设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思路,也可能引起人们对于人类现行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反思。特别是高兹依据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认为要实现每个人的所有活动的自主化,只有真正实现劳动的解放才是左派和社会主义者的奋斗目标。这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但他抽象地谈论人的活动的自主化,在实践层面上是很难实现的。另外,高兹也谈到生态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还依赖于新工人阶级的劳工战略,这种理论分析较符合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但同时,又把社会变革单纯看成依靠于新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而这样的斗争方式在资本主义现有条件下是比较难实现的。

[1]AndreGorz.Capitalism,Socialism,Ecology[M].Landon:verso,1994.

[2]Andre Gorz.Ecology as Politcs[M].Boston:South End Press,1980:19.

[3]Adrian Little.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Andre Gorz[M].Routledge Press,London and New York,1996:67.

[4]Andre Gorz.Critique of Economic Reason[M].Landon new york:verso,1989:109.

[5]Andre Gorz.Paths to Paradise:On the Liberation from Work[M].London:pluto,1985:103.

[6]Andre Gorz.Reclaiming Work:Beyond the Wage- Based Society[M].Cambridge,UK:polity press;Malden,MA:Blackwell,1999:72.

[7]Andre Gorz.Farewell to the Working Class[M].London:pluto 1982:81.

[8]Finn Bowring.Andre Gorz and the Sartrean Legacy:Arguments fora Person - centered SocialTheory[M].2000:103.

[9]Andre Gorz.Reclaiming Work:Beyond the Wage- Based Society[M].Cambridge,UK:polity press;Malden,MA:Blackwell,1999:78.

责任编辑:卫 华

On Andre Gorz’s Eco-socialist Assumption

YE Dengyao

(Department of Economy Law,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Fujian 350300)

B15

A

1674-117X(2011)02-0030-04

2011-09-08

叶登耀(1979-),男,福建省古田县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教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生态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理性劳动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