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僵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1-04-08 03:37江利华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1年6期
关键词:问卷现象口语

江利华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外语部,广西 桂林541006)

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多次指出,我国外语教育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偏低”的现象[1],这实际上指的就是语言学习出现了僵化(fossilization)。很多外语学习者都有一种大体相似的经历,即在学习的起点阶段感觉进步明显,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原有的习得机制出现退化,语言可塑性大大减弱,不管如何努力,似乎总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进入了学习的“高原期”。广大外语学习者和教师对此倍感困惑和棘手,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外学者对僵化现象的研究更多地是从理论上探讨其形成的原因。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Lenneberg、Schumann等主要从中介语理论、生物生长的角度和社会文化差异等方面探讨了语言学习僵化形成的原因[2-4]。近年来,国内高校英语教师对语言学习僵化现象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黄泽火[5]提出,僵化的成因有二:一方面主要是母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阎贤明[6]的文化迁移论和生物论评介了僵化形成的原因。本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僵化出现的时间、原因、分布状况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为缓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僵化提出相应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为了适应21世纪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贯彻“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要求,将培养语言基础能力和提高实际涉外交际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旅游学科为办学特色,突出“旅游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比较差,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等)普遍存在僵化现象。

本次研究采用实证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僵化发生的时间、分布状况以及僵化面的情况,进而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僵化的具体措施。

(二)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随机抽样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和导游专业二年级学生共计200名,其中男生82名,女生118名,平均年龄19.6岁。其中,83.3%的学生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25%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样本专业特色鲜明,英语学习的方式和条件相似,成绩和技能接近,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编订了问卷一“英语学习僵化现象调查表”和问卷二“英语学习僵化现象原因调查表”。参加僵化现象分布调查的学生120名,参加僵化现象形成原因调查的学生80名。两份问卷均采用客观选择题,问卷一旨在调查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存在的僵化倾向以及总体僵化率。问卷二前一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后一部分相关因素强度采用语义区分法进行评估,目的是想从教师、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分析产生僵化的原因。另外,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具体僵化问题,检验问卷调查的相关结论。

二、结论与分析

2010年10月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一115份(回收率95.8%),有效问卷二76份(回收率95%)。经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僵化发生时间

针对问卷一“你认为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英语学习停滞不前的现象?”的回答,66%的受访学生选择“大学一年级”,26%的学生选择“大学二年级”。这一结果和陈亚平对外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的调查结果不一样。在他的调查中,僵化被称为“二年级现象”,许多学生进入二年级后,感觉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进度明显减慢,甚至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7]。

(二)僵化发生面

问卷一的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认为英语成绩提高最快的阶段是中学,特别是高一年级。进入大学后,由于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很多学生都存在和中学英语学习脱节的问题,加上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62%的受访学生感觉英语学习停滞不前,35%的学生甚至感觉出现倒退。两组数据说明,我校大多数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英语学习僵化问题。

(三)僵化分布状况

1.英语知识

从问卷一的调查得知,词汇是僵化比例最高的英语知识,达50.6%;其次是语法,达46.3%。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除了旅游英语、酒店英语、会展英语中的专业词汇,或者是准备四、六级考试的词汇外,我们学不到新的词汇,因为基础英语课本上的大部分单词都是中学词汇。”“大多数语法知识在中学阶段基本上都学习过,没什么新的内容。”

2.英语技能

从统计数据看,学生的5种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僵化比例均大于40%。其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僵化比例居首位,达66.4%,有近七成的学生英语口语存在僵化现象。关于口语的最大困难,73.2%的学生认为缺少练习口语的环境和机会,68.8%的学生反映,他们没有形成英语思维方式和习惯,47.6%的学生认为,找不到中英对应的词汇和结构。写作的僵化比例为50.7%,居第二位,具体方式为词汇量少,缺少构思和语篇衔接。另外的技能僵化比例依次为:听力48.3%、阅读46.4%、翻译43.2%。总体上,从语言输出和输入的角度看,输出性技能(口语、写作、翻译)的僵化率比输入性技能(听力、阅读)的僵化率要大。这一结论和刘润清对大学生英语教学的习得程度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8]。

三、原因及对策

(一)教师因素

根据问卷二“你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吗?”一题的统计,29.2%的学生选择“满意”,38.4%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占35.4%,可见,课堂教学评价的满意度低是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僵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反映,英语课堂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比较注重讲解词汇、语法和分析篇章结构,课堂大部分时间还是以讲授为主,缺乏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环境和练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高。总之,我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没有突破“教师为中心”的窠臼,没有真正突出高职英语的“职业性、应用性”。

桂诗春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语言水平、教学经验、外语教学法的专门训练、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影响外语教学效果[9]。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语言学科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让语言知识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就业,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双师型”教师,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满意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介绍和指导。这一点特别重要。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新的方法和策略可以突破技能学习的“高原期”,极大地改变学习的僵化现象。最后,在选择教材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重视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如果教材能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培养融进课堂及课后操练中,学生会极大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僵化现象会得到进一步缓解。

(二)学生因素

通过访谈和问卷二的调查,笔者得出学生个人因素和英语学习僵化之间的相关强度:

因素 平均分 众数个人年龄3.25 3个人家庭 2.40 3个人性格 2.59 3个人兴趣 3.53 3中学基础 3.02 3文化背景 3.13 3学习时间 3.85 3学习目的 3.47 3学习动机 3.50 3学习方法 3.69 3将来工作3.48 3

如表所示,学习时间、学习方法、个人兴趣、学习动机等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产生僵化的主要个人因素。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每周4学时太少,要求掌握的内容又太多,老师往往侧重于课文的讲解以及分析语言和语法知识点,学生自主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时间不多。公共英语往往实行大班授课,课堂学习环境差,学生几乎没有语言应用和交流的机会;由于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学生课外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就更少,只有18.4%的学生表示“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周花2~3小时用于英语学习”。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偏重于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技能的操练,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介绍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高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意识和应用水平很低,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时间一长很容易失去耐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僵化。学习动机方面,78.4%的被访同学表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和工作”,表明了强烈的工具型动机。缺乏内在的学习兴趣和融入性学习动机是产生学习僵化的重要原因。

针对由于学习者个人因素而产生的僵化,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缓解:首先,端正学习动机。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仅是将来就业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个人受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讲授学习方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点,更要讲授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增加学习时间。教师可以运用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制定计划、规范时间、监督实施、评价结果。按照教学大纲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1∶2的规定,要求学生把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增加到每周8个学时(3.5~4小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缓解学习僵化。

(三)认知因素

认知策略反映的是学习者对于所学语言的掌握和转化,是学习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卷二的调查显示,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认知策略水平较低(平均分2.880 9,标准差0.562 3),这也是导致学习僵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访谈中反映,“课堂练习口语的机会很少,有限的口语练习也是简单的朗读、复述、回答问题等,缺少情景会话、角色扮演、主题讨论等能把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口语练习”。另外,在课后的英语学习中,67.3%的学生的学习形式是“背单词”,73.4%的学生背单词的方法是按词汇表顺序逐个机械记忆,而不是在阅读中通过语境习得,导致出现“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的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这样,词汇成为僵化比例最高的知识点这一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80.2%的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仅仅是“完成单元练习”,只有13.2%的学生“课外主动听英语广播、看英文电视或电影、读英文报刊”,20.6%的学生“经常参加英语角或英语沙龙”;学习方法方面,75.4%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单词、做习题”,只有32.4%的学生“通过阅读语法书来系统学习语法知识”,35.6%的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使用新学的词汇”;在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方面,只有23.5%的学生表示自己“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巧”,近八成的学生只是“机械的练习和简单的重复”。

我校是一所旅游院校,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较高。问卷一显示,我校近70%的学生存在口语僵化现象,居各项技能之首。所以,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来缓解口语交际能力的僵化,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口语技能的策略意识和认知水平:首先,教师要牢固树立“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突出口语技能的重要性,确保课时分配和课堂口语练习的比重。其次,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开口,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在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方面,教师不要逢错必纠,要鼓励学生完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口语任务,有简单的日常会话、朗读、复述,也要有较难的描述图片、发表演讲、就某一主题陈述观点等。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口语练习。最后,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课外资源练习口语,比如看英文电影、参加英语角或英语沙龙、与室友结对子、和外籍教师交流等,自主创造练习口语的环境和机会,从而缓解口语交际能力的僵化,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情感因素

学习与动机的关系极为密切,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问卷二中,针对“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吗?”一题,58.7%的学生回答“没有兴趣”;78.4%的学生对“你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的选择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和诱因。在情感策略方面,只有30.4%的学生表示“会在学习中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并有意识地进行调节”,有28.6%的学生“与老师或同学讨论英语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来缓解自身的焦虑感”。由此可见,学习的被动性和情感策略水平低是导致英语学习僵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内在动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做些尝试: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定位,从“教师中心”转化为“学生中心”,从领导者角色转变到组织者、参与者和协助者。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实际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视、听、说”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力、口语技能,在必要的语言输入(听力和阅读)教学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输出(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课堂实践和旅游行业活动中活学活用,从而达到掌握语言的真正目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内驱力。最后,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树立“交际教学观”而非“考试教学观”,淡化“过级过关”意识,强化“交际能力”意识。提倡形成性评价,更多关注学习过程。创造合作的学习环境。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励自己追求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语

本次调查分析了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僵化的分布状况和原因,提出从教师、学生、认知和情感4个方面缓解僵化的方法和策略。当然,样本的代表性、研究的手段和方法、缓解僵化现象的具体策略运用等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进一步研究和检验。

[1]李岚清.改革外语教育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1996-09-05.

[2]Selinker.L.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NP:Longman,1992.

[3]Lenneberg,E.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New York:Wiley and Sons,1967.

[4]Schumann.Fossiliz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9.

[5]黄泽火.语际语及其僵化现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66-68.

[6]阎贤明.关于语言僵化现象问题探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1(1):73-76.

[7]陈亚平.“二年级现象”的心理学解释及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55-58.

[8]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b:36.

[9]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a:48.

猜你喜欢
问卷现象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问卷大调查
奇异现象传真
问卷你做主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