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
——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1-04-08 12:49姚先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实训室湖南实训

姚先林

(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
——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姚先林

(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100)

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成为妨碍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强化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本文以高校旅游管理管理类专业为例,分析了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并以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享了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 .问题的提出

作为朝阳产业的中国旅游业,其专业人才的紧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其培养的人才真正进入旅游旅游行业的是凤毛麟角。这个现实矛盾一直困扰着高校,也困扰着旅游行业。究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行业没能及时给予其一个有效的发展平台,学生最终只有选择离开;从行业的角度而言,学生初入行业,实践能力欠缺,需要磨合,否则会导致企业管理风险的增加,所以最终造成了学生与行业之间一种不欢而散的结局。痛定思痛,加快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及时满足行业的需要又能为学生的发展寻求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成为缓解这一现实矛盾的必然要求。

2 .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误区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与高校对其实践能力的引导式息息相关的,目前,很对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2.1 实践能力就是实操能力

很多学校已经开始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了,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安排了相当比例的课程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相应的实训室(实验室),如餐饮实训室(实验室)、客房实训室(实验室)、调酒实训室(实验室)、前厅实训室(实验室)、酒店系统模拟实验室、导游实训室(实验室)等。在教学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开展相应的课程实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原本认为通过这种完美的模式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一定会很强的,可结果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学生到了相应的岗位后任然无法有效的适应行业的要求,原因在哪呢?一方面,学校投入巨资建立起来的实训室(实验室)是不可能达到企业的经营标准的,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这种单一的实训模式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忽视了旅游企业运营的系统性和动态性,而这恰好是服务产品的核心所在,这是学校所不能提供的。这种“封闭式”的训练所练就的只能是学生的一部分实操能力而言,属于实践能力的初级层次,况且,各学校提供的这种实操训练是否完全符合行业标准,也还值得考量!

2.2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用人单位的责任

有部分高校依然秉承传统的办学思路,认为高校主要是进行理论教学,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那是用人单位的事情。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其教学培养方案的设计中缺乏对实践环节的安排,充其量也只是点缀而已,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中,也只是安排学生到相应的用人单位参观、走访,就算“实践”了。其实,这是一种忽视旅游学科规律的认识,旅游学科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用实践来指导理论教学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效果。

2.3 实践能力就是社会适应能力

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在高校中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认识。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不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利用各种节假日去从事与自己专业没有直接联系的工作,如商品促销、工厂普工等,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工作的参与确实可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但是若把其等同于专业实践能力,这是有些荒谬的。这种认识的导向,不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提高,反而会使其对专业标准的模糊,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其专业素养的养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认识,主要是源于对学科规律认识的不清晰和对行业标准认识不到位所致。

3 .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思考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教学方案、实践条件、学校政策、行业支撑等各项因素。下面将结合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来谈谈相关的经验,以期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兴办于2002年,于2006年升格为本科专业,现在全日制在校学生316人 ,其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课程实训方面

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专科办学期间,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专业课程中关于实训课程的安排其比例较大,一般不低于总课时的25%,有些课程诸如《餐饮管理》、《客房管理》、《调酒》、《导游实务》等课程,其实训课时占该门课程的总课时的50%,为配合教学方案的标准,系部建立了诸如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调酒实训室等。这种安排较好的契合了当时专科教学的需要,,符合当时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升本后,就教学方案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减少了实训课的安排,一般不会超过该门课时的12.5%,并撤销了相关实训室,保留了部分实训项目,如托盘训练、现场导游等。

这种改革一方面较好的强化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吻合了本科教学培养目标。

3.2 专业见习方面

减少实训课的比例,并非淡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是以为专业见习的方式来强化课程的实践能力。为此,学校与永州市资质优良的旅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辟了潇湘威尼斯国际大酒店、湖南中青旅永州分公司等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系部也成立了自己旅行社,根据教学课程的安排,每学期集中安排学生分批到上述旅游企业,确保每位学生在大四之前都能到酒店的餐饮部、客房部,旅行社的计调、导游等岗位跟班见习。此种方式的运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实训室单一训练的不足,改善了教学效果,全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整个见习在教学方案中安排了2个学分,见习成绩由旅游企业来评定,确保了见习工作的稳定进行。

3.3 毕业实习方面

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采取“3+1”的培养模式,即前面三年主要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第四年到旅游行业以顶岗的方式来进行毕业实习。为了确保毕业实习效果,学校相继与恒大酒店集团管理公司、东莞伯尔曼大酒店、长沙华雅国际大酒店、湖南中青旅由优质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毕业班的学生安排到上述旅游企业进行6—8个月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为12个学分,毕业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来评定。为了确保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进行有效的衔接,减少学生和行业的磨合期,为学生寻求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学校与实习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参加实习的同学在毕业后可被实习单位优先录用。这种实习方式的开展,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也弥补了学校在实践条件方面的不足,有效缩短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距离,增强了同学们立足旅游行业发展的信心。此种教学模式的运行受到了旅游行业、学生的一致欢迎,化解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从事旅游行业”的尴尬局面。

4 .结论

旅游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昭示了光明的前景,只要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实训、见习和实习的关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能在大学期间养成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苏更生.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2]姚先林,谢雄辉.围绕竞争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湖南科技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修订.

[4]罗琼,刘璇,李艳.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

[5]李雯.论高职旅游教育中的实践教学[J].南方论刊,2007,(2).

G427

A

1673-2219(2011)12-0102-02

2011-04-09

姚先林(1978-),湖北石首人,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实训室湖南实训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