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对策

2011-04-08 12:49呙艳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毕业毕业生

呙艳妮

(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南 永州425100)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对策

呙艳妮

(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南 永州425100)

高校毕业生生能否顺利就业关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自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衍生的就业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慌心理、悲观失望心理、自卑怯弱心理。为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做好规划,调整定位、从低做起,转变观念、敢于创业,树立信心、提升素质,以顺利完成学业和及时实现就业。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调适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一方面纷纷推出各自的经济刺激方案,同时通力协作共同对抗这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世界经济出现复苏好转迹象,主要经济体正在走出低谷显示出企稳回升的迹象,从而全球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复苏性增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 但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好转的基础仍然不牢固,因此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将是一个长期、缓慢、曲折的过程。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为一场全球就业危机。2009年伊始,裁员风潮就席卷了全球各主要国家。据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全年全球失业率达到6.8%,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就业心理问题。为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理性认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解除心理压力,化解心理障碍,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以顺利完成学业和及时实现就业。

一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透视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也使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而加剧了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6.6%,比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就业率受经济形势影响最大,近三年平均下降3个百分点。[1]尽管2010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总体就业率比2009届有所上升,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据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15.6%),其次为音乐学(15.0%)[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大学生在承受就业压力的背后,新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悄然而生。为此,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当前在校大学生中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障碍问题。

1 焦虑恐慌心理

心理焦虑是指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还未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们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惑和焦虑。面对这种客观形势,在校大学生们便产生一种过度或持久的恐慌心理和焦虑体验,并逐渐形成就业焦虑心理。具体表现为:有的面对金融危机整日忧心忡忡、心神不宁;有的试图努力提升自己却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有的为择业常常东奔西跑,心急如焚;有的则在焦虑的情绪中,无奈地等待着毕业的临近,等等。事实上,这种焦虑并不只存在于毕业生之中,有的二三年级学生甚至本该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和梦想的一些大一新生,都为将来的就业作打算,所不同的只是焦虑的程度有所差异而已。[3]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的人都在为就业问题而焦虑和烦躁不安甚至心生恐惧。从当前大学校园BBS上看,就业问题已成为学生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反映出不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示担忧,不少学生面对目前的就业状况感到阵阵“寒意”,形成一种就业焦虑恐慌症。

2 悲观失望心理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目前在世界各地继续发酵,进而衍生世界经济、政局动荡和就业市场的持续低迷。为解决就业问题,有不少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包括提供政府援助资金,提高关税以及给予出口补贴等。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看,一些国家推行的经济刺激计划成效有所显现,但是就业市场仍然未摆脱下滑的趋势。对此,许多高校在校大学生显得手足无措,茫然无助,进而感到悲观失望。据笔者调查,面对金融危机感到压力增大的达45.6%,认为未来就业前景看法比较悲观的达26.2%。同时,有近15.5%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家庭影响比较严重,[4]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出现一些消极悲观心态。有的学生认为反正毕业意味着失业,因而便对大学专业学习失去兴趣,得过且过不想学习,甚至有的沉迷于网络,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 自卑怯弱心理

自信是人格健全的人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自信心也是择业的动力、就业成功的保证。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严峻,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公司、企业的就业门槛更高。像国家公务员考试,一些热门的职位招录比例超过1000:1,有的甚至达到4000:1。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前景十分悲观,他们没能将“压力”变为“动力”,而是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思进取,往往会放弃一切积极的努力,消极地面对生活。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心理上极为敏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据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对未来择业就业缺乏自信,觉得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有15%的学生对毕业有种恐惧心理,一想到毕业心里就胆怯;更有个别的学生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产生自杀轻生的心理倾向。

二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适对策

当前,金融危机仍难言结束,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将进入一个“低就业率时代”。对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下面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1 准确定位,做好规划

很多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抱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其实同学们不知道就业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大四的事情,但事实上是与我们整个大学生涯是紧密相连的,只是大四离毕业的时间更近一点而已。因此,我们要一进大学就应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并从大一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今天你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下一步你迈向哪里却很重要。因此,如果我们在大学阶段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和长远规划,非常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成长与成才。一般来说,在大学阶段各个年级的任务是不同的。大一为试探期:这一阶段是要我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并了解本专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大二为提升期:这一阶段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重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可以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实际工作能力。大三为定向期:这一阶段通过前两年对自我的了解与分析,确立职业目标,到底毕业时是先就业还是继续深造考研。大四为冲刺期:这一阶段要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重点要了解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提高求职技能。其实,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儿,那通常你哪里也去不了。因此,在校大学生应该认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好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目标做推动力,并且朝着目标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很多事情都能取得成功。

2 调整定位,从低做起

从“低”做起指的是从基层做起。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一些毕业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将求职的视线死死盯住大公司,主动放弃其他公司的招聘机会;或缺乏实战经验却参加工作就想进入管理层,不愿意从基层的琐碎工作做起,忽视基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当前,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打出“有经验者优先”的旗号,也就是说企业非常看重求职者的经验,而我们大学生普遍面临“缺乏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客观现实。如果我们的期望过高,非但不切合实际,反而会人为地增加了求职的难度,从而导致自己错过最佳的就业黄金时间段,让求职道路越走越坎坷。因此,高校毕业生要避免理想主义,矫正浮躁心态,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抓住眼前的机遇,坚持从低做起,采取分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当前,为了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国家和许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各种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其实,基层是一个最能锻炼人各方面能力的平台,那里有许多的发展机会和光明前景。许多成功人士的成才之路,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校大学生要积极调整自我定位,树立从基层做起的意识。

3 转变观念,敢于创业

目前,大多数同学们在面对就业选择时认为“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当然这肯定没错。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就业形势下,可以说以创业实现就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创业不仅为创业者本人,同时也为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如今,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今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指出,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为大学毕业生营造了较好的创业环境。如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 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等。[5]在大学生创业中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像众所周知的比尔·盖茨,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作为高校大学生要积极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4 树立信心,提升素质

树立信心,提升素质是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关键。为此,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一要树立求职信心。自信心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必备条件。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畏首畏尾,过度紧张,这些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如果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机会看到你时就会避开你,你也就抓不住机会了。同时,求职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不要盲目从众,也不要过于自负,要善于请教,向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二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也就是说要练好自身“内功”。为此,高校大学生要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有针对性的寻求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对于大一、大二学生来说,要确立正确的职业方向,在此基础上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于大三、大四学生来说,要重点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求职技能和就业能力。同时,积极做好自我就业心理调适,缓解就业焦虑和择业抑郁心理,加强抗挫训练,克服自卑心理,勇敢的面对择业中遇到的困难,并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工作环境。

[1]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EB/OL]. http://www.mycos.com.cn.

[2]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http://edu.qq.com/a/20110609/000095_2.htm.

[3]呙艳妮,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透视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151.

[4]呙艳妮,构建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169.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wgk/2011-06/01/content_1874998.htm.

G645

A

1673-2219(2011)12-0126-03

2011-10-08

湖南科技学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XKYJ 2011052)。

呙艳妮(1980-),女,湖南邵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毕业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最“叛逆”的毕业生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