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2011-04-08 12:49闫旭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信念理想信念理想

闫旭宇

(湖南科技学院 人事处,湖南 永州 425100)

当前“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闫旭宇

(湖南科技学院 人事处,湖南 永州 425100)

随着“90后”一代进入大学,并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如何针对具有独特心理和思想特征的他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当前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该文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积极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青年大学生,也有学者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生按其入学的年代划分为4个不同的群体,其中2008年至今(“90后”)是当前大学生的主体,是高校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也受到了教育界、大众社会及媒体报道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与整个社会大转型伴随成长,在大众眼中这代人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社会责任感缺失、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很多不好的形容词扣在了他们身上,理想信念在这一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90后”甚至被称为“迷茫的一代”,因此,进一步强化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就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

一 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和信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理想信念是理想中的最高层次和信念中的最高形式的有机统一。理想信念既重视对未来的追求又重视对现实生活中秉持的信念的执着,理想信念中的理想是指人们所尊崇的社会理想,信念是把社会理想作为信仰。“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以意识形态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实现大学生坚持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统一,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

二 充分认识“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和走向社会和谐的重要途经。2005年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历来是促进党和人民和谐团结、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90多年来,就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广大党员和人民形成了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代大学生又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事关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基。

(二)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势的现实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只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又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使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使教育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高校体制改革、就业方式转换、高校后勤社会化使学生的传统管理模式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等等。为了适应这些新变化,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必须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三)是实现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的内在要求

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将决定着大学生的发展与前途。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和“四个新一代”的培养目标中,“有理想”和“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成为具有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关联紧密且重大。可见,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适时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

三 找准“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措施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因此,只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通过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手段,系统地开展理想信念、“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学校开设的其他课程,也承担着传承科学知识、塑造健康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也要自觉肩负起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不仅要注重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更要坚定他们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各学科的紧密配合就会形成合力,能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辐射范围。

(二)营造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校园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生活方式、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等。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设备设施及校园环境的美化等诸多物质条件,以良好的环境启迪人、感染人、塑造人,这些物质因素的好坏对学生品行有重大影响。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应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个性和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校风、学风、校训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其中校园文化活动是极具吸引力和开拓潜力的部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激情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建党90周年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坚定理想信念。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社会实践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坏节。“90后”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原因大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较少,相对远离社会,这样也很难应对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因此,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接轨,亲身体验改革开放实践的成果,认识社会和了解国情,极大地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转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第一,深入开展社会调查。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途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认真组织“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质,以使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起来。

(四)贯彻和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

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根基,全面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不断研究新问题、把握新规律,在方法上发展创新、与时俱进,从而牢牢把握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的主导权。首先,学校要坚持“三育人”,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覆盖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科研的各方面,致力于形成很好的育人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需要各高校教师和职能部门务必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本”,树立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整体理念,形成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其次,必须建设一支理想坚定、功底深厚、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保障机制。教师教学和研究应当自觉将理论与实践、将理论的思维与教育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承担起宣传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主旋律,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职责。最后,学校还要注重探索建立与家庭、社会等联合育人的新机制,不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战线、新途径。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4]吴孝,宋嗣军.和谐社会背景下树立共同理想信念的机理及途径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5]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J].思想教育导刊,2010,(3).

[6]李霞,龙涟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 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J].教书育人,2010,(12).

[7]徐源,眭国荣,薛荣生.探析“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7).

[8]赵利,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综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1).

G642

A

1673-2219(2011)12-0129-02

2011-06-02

湖南省科技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研究》(2009ZK3024)。

闫旭宇(1979-),男,山西沁县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信念理想信念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了信念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