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下手垫球教法分析

2011-04-08 12:49李其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垫球用力排球

李其顺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排球下手垫球教法分析

李其顺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借鉴排球下手垫球技术教法的相关研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运用人体生理学、生物力学及排球技术动作原理分析下手垫球的教学难点、成因以及解决教学难点的教学教法、练习手段与方法,为提高下手垫球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排球;下手垫球;难点;教法

1 前言

在排球运动的所有基本技术动作中,下手垫球是一项最基本的技术,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然而,经过对多年来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发现,下手垫球的考试成绩高低与动作技术的技评分值高低直接相关,其主要体现在击球手型和击球用力两个环节上;其中,又主要在于击球手型是否正确和正确的程度上;然而击球手型和击球用力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下手垫球动作技术中出现错误机率最高的环节,亦是最难以掌握的环节;这便是下手垫球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2 下手垫球教学的难点分析

2.1 主观因素

(1)首先从自身原因看,因受生理因素所限,肘关节无法贴近或外翻受限,不能组成相对较好的平面垫击球体,使手臂击球用力偏离球体中心,无法控制球体反弹方向,直接影响垫球效果。

(2)对教师的讲解示范没听明白,没看清楚,没能获取正确动作的信息,动作要领及动作表象模糊不清,动作表象与正确动作要领发生错位;导致新的感知错误,持续强化错误动作的形象记忆,致使对垫击的时间和力度掌握不准确,动作僵硬不协调,严重的影响垫球效果甚至产生错误动作。

2.2 客观因素

(1)教师对垫球技术动作结构理解欠透彻,找不准其最重要环节——技术重点与难点,如击球手法与协调用力;讲解重点、难点不突出,语言提法与描述不确切,动作要领模糊;导致学生对动作结构曲解,难以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铸成错误动作产生隐患;如击球时肘关节贴近外翻不够,提肩顶肘动作不充分,不能组成相对较好的击球平面垫击球体,导致手臂击球用力偏离球体中心,无法控制球体反弹方向,直接影响垫球效果。再如击球用力时登腿、抬肩、顶肘的动作不协调,导致击球动作僵硬亦影响垫球效果。以上现象在教学中经常可见,即垫球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2)垫球技术动作细腻、技巧性强,教师没能严格遵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施教;没注重从生理、心理学角度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合理划分其动作技术教学的不同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提高巩固阶段与模拟比赛练习阶段。没能按阶段有针对性地选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而是照本宣科,机械照般,甚至跨阶段地、盲目地使用不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致使教学效果不佳,严重的影响教学进度。

3 注重难点、重点的教法

3.1 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

按照教学的一般规律,排球技术动作教学应考虑动作技术学习的递进性、层次性和系统性,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下手垫球技术教学,应从原地正面垫球技术开始,在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击球手型、击球点、击球时间和击球用力等动作方法后,再按照体侧垫球、左右移动垫球、前后移动垫球、后转身背垫球的顺序进行教学;在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动作后,并可开始与传球动作进行传一垫串连、与扣球动作进行扣—垫串连练习,然后进行传—扣—垫串连、传—扣—吊—垫的组合练习,进入最后阶段后再进行接发球、接扣球等练习。这样,整个下手垫球教学过程由初步掌握、改进提高、强化巩固,然后逐步形成运用自动化程度,以达到正确掌握下手垫球技术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3.2 难点、重点的讲解示范

在下手垫球教学的初学阶段,必须要反复地讲解与示范其动作要领(最好结合电化教学),利用不同的时机和场合,从不同的视角,言简清晰地阐述两手互握、挟臂顶肘外翻的击球手型及蹬腿展体、抬肩顶肘的协调用力击球动作;根据力学原理讲解示范击球部位偏左偏右,击球点过高过低,击球用力的大小与球的飞行方向、幅度、高度、距离的关系等;讲解示范挟臂贴肘不紧、屈臂击球、垫击部位错误对正确手型的破坏性等;对技术重点难点环节进行逐个分解示范;对每一个技术难点的示范,必须预先提示观察的视点,并尽可能采用慢动作甚至静止动作示范。在做徒手击球手型示范时,宜先采用正面示范,然后再进行背面和侧面示范,以强化正确动作表象。另外,在接近教学环节初期末,要适时使用正误对比示范法,通过正误对比诱导学生形成正确动作的视觉表象。但是不宜过早使用。

3.3 各阶段的教学教法

3.3.1 技术雏形阶段

⑴模仿性练习:在进行原地下手垫球、体侧垫球、左右移动垫球、前后移动垫球、后转身背垫球时,每学习一个动作,首先都必须要进行原地徒手模仿练习,让学生对双手的握法、动作的发力时间、用力方向、动作的运动轨迹、肌体击球感觉等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为下一步练习打下有利的基础。因此,这一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每一个动作前,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

⑵诱导性练习:这一类型的练习主要是采用最简单手段接触实物——排球,让学生体验触球,熟悉球性,寻找感觉,诱发兴趣。如二人一组,一人徒手模仿下手垫球动作,另一人手持排球并向模仿人连续掷球,球不离手,反复进行,让学生在高密度完整动作的模仿中加深体会,寻找垫球完整动作的感觉。在进行体侧垫球、前后左右移动垫球及后转身背垫球教学时,安排做一人专门抛球,一人做上述各垫球动作练习,持续不断,反复进行;让学生在高密度的完整动作练习中加深体会;强化手感形成正确的垫球动作,掌握合理的击球部位、时间和用力的大小,寻找各种垫球动作的本体感觉,激发练习欲望,提高练习效果。

⑶适应性练习:指在不需要同伴配合的条件下,尽可能不破坏和不改变动作结构的前提下,个体自行高密度的完整动作练习。如垫固定吊球练习,原地抛一次垫一次的自抛自垫球练习,对墙自抛自垫球练习,原地连续自垫球练习,对墙连续自垫球练习等,以提高垫球手型、手感及协调用力的本体感觉。

⑷简化性练习:本练习主要是在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的基础上,采用最简单的练习方法,加大练习密度,强化动作练习。如近距离对墙连续自垫球;远距离对墙连续自垫球,原地垫一次高球一次低球交叉连续自垫球,二人连续对垫,三人成三角形垫球等;要求手型正确,垫击部位准确,动作连贯协调,减少失误;让学生在高密度的完整动作练习中反复的体会击球动作,强化垫球感觉。

3.3.2 技术巩固定型阶段

⑴强化性练习:指在较为熟练掌握垫球动作要领的基础上,采用较为特殊的手段改进与提高垫球动作,增强本体感觉,建立动力定型。如二人一组交替使用实心球与排球的垫球练习,体验球体对手臂的不同冲击力及不同击球用力的程度;二人相距 4—5M,一人垫高弧度球,一人垫较平弧度球对练, 或只垫不传的对练;二人隔网对垫球练习;二人相距 4—5M,一人专门垫球,一人传球练习;二人相距 4—5M,一人轻扣球或轻发球,另一人专门接球练习等。

⑵控制性练习:在熟练掌握垫球动作、并基本形成动力定型后,采用特殊的手段,增加一定的练习难度,设定一定的标准,提出一定的要求,以提高垫球的控制能力。如在练习墙上取一定的间隔距离,用鲜艳的颜色画上若干个约直径1.0M的园圈,安排学生在距墙约1.5M处对墙连续垫球;或在平地上处一定的间隔距离,用鲜艳的颜色画上若干个约直径1.0M的园圈,在圈内做连续自垫球练习;或做单脚固定、双脚固定的连续自垫球练习;要求始终将球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让学生在高密度的强化练习中反复体会击球动作,提高控球能力。

⑶不断变化条件,逐步增加难度练习:垫球动作熟练及一般球控制能力提高后,要采用不断变化条件,逐步增加练习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行垫球的强化练习,以增强对各种性能复杂球的适应能力与控制能力。如二人一球,一人固定传垫,另一人左右移动垫球对练;二人一球,一人前、后、左、右抛球,另一人做前、后、左、右移动垫球对练;一人抛球,另一人做前、后、左、右移动将球垫向篮框或预先设置的固定目标等;一人轻打、轻扣、轻吊球,另一人前、后、左、右移动垫球等;要求启动快速,移动及时,垫球到位,回位快速。如此不断变化条件,逐步增加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3.3.3 技术运用自如,丰富临场经验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采用教学比赛及模拟比赛的手段与方法,并结合一些特殊规则和规定进行教学对抗赛及模拟赛,让学生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垫球动作,丰富临场经验,养成良好的垫球习惯,适应各种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比赛场面,使垫球动作的运用达到自动化程度。

⑴特殊规定的教学比赛练习:如连续自垫球比赛,方法:要双脚移动垫球,单脚固定垫球,双脚固定垫球,垫传交替练习,看谁坚持到最后。又如对墙垫球比赛,方法基本同上。再如按规定路线和方法移动垫球,即:向前移动垫球,后退移动垫球,向左向右移动垫球等;

⑵模拟比赛条件的练习:如1对1、2对2或3对3隔网垫球对抗,规定一次、二次或三次过网,只准垫球,不准用其他方法击球过网等。1一2人接发球,多人隔网由近距离发球逐渐过渡到发球线后发球,要求接球送到3号位;一人接扣球,其他人在4号位隔网扣球,要求接球送到3号位。按比赛规则组织教学比赛等,通过模拟比赛逐步丰富学生的比赛经验。

4 结论与建议

在解决垫球技术动作难点的教学中,分技术雏形及技术定型两个阶段进行;即技术雏形阶段采用的是模仿性、诱导性、适应性、简化性等降低练习难度,注重掌握技术难点的多种练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下手垫球的初始阶段,将注意力集中在垫球的手型和协调用力等技术难点上,以便于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地分化多余动作,抑制错误动作,充分体会正确动作的本体感觉。在技术定型阶段采用的是强化性、控制性、不断变化条件逐步增加难度以及在接近比赛条件下的练习;突出技术难点教学的多种练习手段,以不断强化学生垫球动作的本体感觉、提高运动分析器对方向、空间定位等感知觉能力,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不断提高下手垫球的控球能力,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使垫球动作的运用达到自动化程度,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

为此,建议在下手垫球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重点放在第一教学环节中加强诱导性练习、适应性练习及简化性练习;让学生在高密度的完整动作练习中反复的体会击球动作,分化多余动作,抑制错误动作,建立正确动作表象,为第二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提高教学效果。

[1]李曙刚.等,表象训练法在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函授通讯,2002,(3).

[2]孟范生,等.排球分段教学进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8,(2).

[3]曹明渊.浅析表象训练在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2,(2).

[4]吕品.女子排球扣球助跑的起跳技术[J].广州体育学刊2003,(5).

[5]李学松,等.排球教材中传、垫技术分析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2).

[6]庞会岩.心理训练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6).

G842

A

1673-2219(2011)12-0187-03

2011-09-12

李其顺(1953-),湖南永州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心理学及排球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垫球用力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运动表象训练在中学排球垫球教学中的应用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用力!用力!再用力!
暴力行为
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