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社体专业武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社区大众健身的影响

2011-04-08 12:49郭智辉周青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武术社区体育

郭智辉 周青山

(1、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412007 2、株洲县职业中专,湖南 株洲412100)

论高校社体专业武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社区大众健身的影响

郭智辉1周青山2

(1、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412007 2、株洲县职业中专,湖南 株洲412100)

通过对湖南省城市社区(以长株潭为例)武术健身活动开展现状的了解与分析,发现;城市社区的居民们缺乏武术健身技术和锻炼方法的指导,还存在着参与锻炼人群的老龄化,武术项目的单一化等问题。为此,希望此研究能为高校社体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从大众健身需要的视角及时创建性的修订教学计划等,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

高校;社体专业;武术;课程改革;大众健身

0 前言

近几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体专业的辅导员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的基础。但由于我们国家单位体制对群众体育的影响,以及社区体育建设开展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对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1[在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大背景下,社区体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参差不齐和地域性。

本文主要从湖南省城市社区武术健身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武术社会组织与社区体育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社区居民缺乏武术健身技术和锻炼方法的指导,参与锻炼人群的老龄化,武术项目的单一化,社区武术活动的现实状况与武术内容的丰富多彩并不相适应。为此,希望通过对湖南省城市社区武术活动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方案,指导城市社区武术活动健康发展,进而为改进社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查阅有关城市社区体育、武术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社会调查学等方面的论著,获得研究的理论支持。对湖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有关人员,长株潭各市体育局及武术协会的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利用社区居民锻炼时间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真实资料。

1 城市社区开展武术健身活动的现状

1.1 社区体育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湖南省(以长株潭为例)社区武术活动主要由晨、晚练点等自发性群众组织来完成,是社区开展武术活动不可忽视的力量。从调查的20个武术活动点来看,成员在20人以下的占调查对象的75% ,活动点的规模较小,具有松散性、局域性、小型化的特点。城市社区武术活动点以锻炼者自主管理为主,占调查对象的62.5% , 由武术协会、体育行政部门、社区体育协会管理的分别占5% 、5.5% 、22% ,他们主要与当地的武术主管部门或体育局群体科进行直接联系,也有部分活动点由老年协会管理。

1.2 缺乏武术协会的有力支持

无论从社区武术活动的练习者还是社区管理者,都希望社区武术活动由各地市的武术协会管理,使社区武术活动更趋于规范化。然而,现阶段我省城市社区武术活动的开展,大多是民间武术组织或个人的自发行为,没有得到武术协会的有力支持。

1.3 传播渠道狭窄

调查显示,传统的人际传播仍是社区居民接触武术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在信息传播的速度、空间以及吸引受众注意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大众传播媒介,则没有在武术的普及中得到充分发挥。

1.4 武术活动项目单一化

目前,湖南省城市社区居民选择武术活动项目的前两位是太极拳、太极剑,被选比例分别高达95.10% 和56.34% ,其它武术健身形式则较为少见。由此看来,湖南省城市社区开展的武术活动存在活动项目单一化的问题,没有形成参与主体和活动项目广泛参与的局面。

1.5 武术专业指导人员资源缺乏

城市社区武术活动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武术活动的水平。湖南省社区武术活动的指导者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离退休和在职的武术爱好者以及在职的武术教师,以离退休武术爱好者居多。他们经过长期练习掌握了一项或多项武术运动技能,逐渐成为社区武术活动的指导者。 ]3[调查显示,只有6人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仅有20% 的负责人接受过武术教练员培训,内容狭窄,较少涉及武术健身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负责人武术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2 对湖南省高校社体专业武术课程设置的分析

从多数院校社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武术课程的构建基本上围绕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并根据各地区特点和学校办学优势设置相关类别的武术课程内容。总体而言,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也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2.1 武术课程内容较少,主导方向清晰,但专业主干课和特色课不够突出。

2.2 武术课程内容设置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由于受学校教学场馆、设备等硬件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尚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学生对相关的岗位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2.3 武术知识覆盖面不够广,跨学科、跨专业的武术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应使学生掌握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对高校社体专业武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习武需求

武术理论部分应增加理论所占的比例,融入武术养生、武术文化、武术哲学、武术与经济、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等理论,为学生掌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理论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开辟新的途径。武术实践部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用性攻防技击动作,譬如擒拿手法、摔法、太极推手、八极拳、现代散打与警体拳等等,[4]特别是在诸多传统拳术中都有类似的“绝招绝技”,教师可以充分汲取这些宝贵的资源,挑选精练出一些技术动作传授于课堂, 同时也使武术本质功能(技击实用性)很好的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3.2 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采用科学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过去的武术教材主要偏重于教师教的方法,忽视学生学的方法,学生除在记忆动作时进行思考外,其它几乎都是进行机械的模仿和肢体练习,加上规定套路对技术动作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只能按照要求掌握套路,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严格讲,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是有差别的。就要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运用录像、多媒体分析技术动作,从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施以影响,以达到教学目的。 ]5[同时在教学中要敢于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力量。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他们科学安排时间、训练的思维方法等。

讲究用脑艺术,提高学习效率

3.3 与时俱进,建立新的武术教学模式

“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是如今武术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因此新的武术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由传统的“基本功→套路教学”模式向“招法→套路→招法”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适当简化“繁杂、枯燥、难学、没用”的套路,创建出短小精悍、动作简单、易于记忆、打练结合、适用性强的动作组合和小套路,并积极在传统武术中汲取、挖掘、继承和发扬优秀招法,为建立新的武术教学模式提供物质基础。 ]6[

3.4 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标准

借鉴其他学校先进和成熟经验,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前提,制定一份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评价量表,尤其是学生的评价量表。在教学评价中务必要做到真实、全面、可靠和科学。考核的内容、标准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武术普修课学生成绩的考核除了技术、理论的考核外,还应着重于看图学拳、套路的创编等方面的考核。]7[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武术裁判和组织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加从容地迎接现代社会的挑战。

3.5 加大经费投入,为武术教学与科研创造条件

加大对武术场地、器材和相关设施的经费投入,是保证武术类课程正常开设和保障武术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加大经费投入,首先要在硬件上增加投入力度,即按照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建设足够的武术场地、配齐配全武术器材、购买武术类图书、期刊和各类影像资料。其次,也要注重软件建设,引进武术专业人才,加大现有武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武术教学和科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4 结论

从现行高校社体专业武术教学内容和计划存在培养目标与就业现实之间脱离、人才规格与毕业达到要求之间有落差、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缺乏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等问题,分析其原因认为:缺失从学科角度深刻把握武术学科的内在特点、缺乏从国内外社会需要视角及时创建性的修订教学计划、缺少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确立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 ]8[进一步提出修订的设想。在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修订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培养目标中增加"安保系统、娱乐演艺和国际文化传播"方向,人才规格培养应该定位"高级"。课程设置避免竞技项目化,不要认为武术技术是一种身体操作知识。应该从知识角度构建武术课程思想。

[1]河南省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河南省群众体育调查研究与展望[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顾渊彦,李明.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翟立武.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

[4]张明强,董慧娟.武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2).

[5]郑勤.关于发展高校武术教育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3).

[6]徐冬根.我国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7]吴建明.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专选课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8]万会珍.孙禄堂武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

G64

A

1673-2219(2011)12-0199-02

2011-09-20

郭智辉(1976-),男,汉族,湖南省株洲市人,湖南工业大体育学院教师,教育学学士,主要从事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周青山(1975-),男,汉族,湖南省株洲县人,株洲县职业中专教师,教育学学士。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武术社区体育
社区大作战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