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速公路建设探析

2011-04-09 13:47朱旭彬
湖南交通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伦理高速公路科学

朱旭彬

(湖南省宁道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宁远 425600)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有关发展理论的深化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要协调一致,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发展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依据。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高速公路建设充当着发展的主力军,因此,科学发展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其有助于高速公路建设理念的变革与更新,为处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根本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法。

2 科学发展观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理念的变革与更新

高速公路建设理念是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活动之中的具体体现,它引领着整个高速公路的建设方向,在整个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之中起着引导作用,是整个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建设理念,就有什么样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设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过去,高速公路建设追求快速、安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速公路对社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高速公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诸如舒适、美观、经济等。不仅如此,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总在一定的环境下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态平衡的破坏也在日益加深,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今天,高速公路建设不仅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且还要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实现工程、社会、人、自然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高速公路建设“作为一种人类建造活动普遍地关涉着自然、社会、精神等方方面面的关系、领域和问题,”[1]因此,追求快速、安全的传统高速公路建设理念已然跟不上当代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了,必须进行变革与更新,以更好的、科学的引领当代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与管理。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恰恰为高速公路建设理念的变革与更新提供了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科学发展观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它正好与当代高速公路建设追求“以人为本、质量至上、人与工程—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契合。这样一来,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建设指导思想,与当代高速公路建设的要求相整合,从而实现传统高速公路建设理念的变革与更新。具体而言,就是将“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观念整合到传统高速公路建设理念中去。“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主体始终坚持高速公路建设以造福于人们群众为价值目标,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好人们群众的利益;坚持高速公路建设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高速公路建设的成果供人民享用,不能因一己私利而不顾工程的质量,造成人们的健康和财产的损害;协调的观念,就是要求主体在整个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协调工程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工程建设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不仅如此,还要注重协调工程施工方、建设方、地方政府、人们群众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促进工程与自然、人、社会和谐有机的统一;可持续的观念,就是要求主体在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证高速公路工程在能够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又能够给子孙后代的发展带来便利,满足于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经过这样一番整合,传统的高速公路建设理念在内容方面也因此得到了更新和拓展,具备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内容。因此,以这种高速公路建设理念来指导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造福于人们群众,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3 科学发展观为处理高速公路建设问题提供根本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法

3.1 “以人为本”——处理高速公路建设问题的根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为终极目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它回答了为谁发展,怎么发展等有关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纠正了过去有关发展的片面认识,为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发展的基本手段,理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此,“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自然地成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问题的根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指高速公路建设主体始终要“以人们群众的利益、从人们群众的角度”出发去处理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在面对经济利益与人们利益相矛盾两难时,自觉地做出符合人们群众利益的抉择。例如,在对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进行设计时,设计的方案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起经济的发展,但是,会对一部分人的安全和健康带来一些隐患,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工程投资方、设计方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们的利益和健康出发,变更设计方案或者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避免、改进或完善,绝不能做出“只顾赚钱,而不顾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的错误抉择。高速公路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使得高速公路建设的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而在整个的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建设的主体是呈多元化的趋势的。这样,每个主体在遇在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时,所作出的抉择也是不同的。由于不同的主体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意识强弱的不同,所作出的这些抉择有的可能是正确的,符合高速公路建设的规范和要求,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有的可能则因利益的驱使而是错误的,与高速公路建设规范和要求相背离,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这非但不能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反而会增加工程事故、工程失败的风险性。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有必要确定合理的、科学的解决高速公路建设问题的原则或标准,为建设主体在面对“责任冲突时提供判断的指南和支持,”[2]指导他们在面对工程建设问题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在解决高速公路建设问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确立起了合理的、科学的原则或标准,建设主体在面对工程建设问题时所作出的选择才有了方向、标准和依据,从高速公路建设的诸多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产生的问题多么的复杂化、多样化,它们都会跟人发生关系、发生冲突,而高速公路建设又是以造福人们群众为其终极的价值目标。所以,“以人为本”的原则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的原则或标准。不仅如此,纵观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个过程,每一阶段都会出现与人们利益相冲突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贯穿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始终,因此,“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是解决高速公路建设问题的根本性原则。

3.2 协调方法——处理高速公路建设问题的基本方法

高速公路建设是集科学、技术、管理、经济、伦理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建造活动,高速公路建设的这种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所产生的问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甚至还有伦理方面的,是多个问题的集合体。这些问题相互纠结在一起,且经常相矛盾、相冲突。以伦理问题为例,其经常同其他各种问题相冲突,而在处理这类问题方面,工程界和伦理界一直存在着这么两种错误的极端倾向,“经济学家试图只根据效率来评价市场而忽略伦理问题,而伦理学家(以及规范的政治政府学家)的特点则是(在从根本上思考了有关效率的思考之后)蔑视效率而集中思考对市场的道德评价,近来则是根据市场是否满足正义的要求来评价市场,”[3]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集合了各种要素为一体综合性建造活动,每一个要素都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都是缺一不可的,哪一个要素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工程建设甚至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在处理高速公路建设的各种问题时,绝对不能采取蛮横压制或取消、忽略某一个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这是不可取的,那么,该如何来处理这些问题呢?尤其是当各种问题相互冲突、矛盾的时候。此时,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就为我们在处理高速公路建设问题时提供正确的方法,即协调的方法,“协调就是意味着在差异、矛盾、对立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和妥协点,”[4]以科学地解决好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在运用协调的方法处理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时,主要是协调处理某一问题与其他的问题的关系,例如,伦理问题与经济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问题的处理。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伦理问题常常是与诸如经济问题、技术问题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们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在某些时候,伦理问题可能会超过其他的问题而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直接制约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这时,伦理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而在某些时候,伦理问题可能又不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影响不大。在面对上述情况时,我们既不能因伦理问题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问题,甚至因伦理的因素而取消高速公路的立项、建设;也不能因其他问题的重要性而忽视伦理问题,因为人类的任何一个行动无不具有一定的伦理性质、伦理成分和伦理意义,这就使得对其进行伦理学分析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要求。鉴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性质,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运用协调的方法来处理伦理问题与其他的问题的关系了,而在进行协调的过程中往往免不了要进行某些妥协和退让,但是绝对不是某个要素的退出或忽略,“妥协和退让的结果或结论既可能是伦理天平稍稍向上倾斜,也可能是伦理天平稍稍向下倾斜。”[4]在运用协调的方法时,必须要结合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在伦理问题显得至关重要之时,其他的考量(如经济考量)就应该向伦理考量作出妥协和退让,而在其他问题显得至关重要之时,伦理的考量就应该向其他的考量(如经济考量)作出妥协和退让,通过双方的妥协和退让,以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

总之,在运用协调方法处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其实质就是对各种问题之间关系的协调,各种问题之间的一个排序,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不是舍弃谁、需要谁的问题,是各种问题之间的相互妥协和退让,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兼顾、协调、共赢的局面,最终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1]徐长福.工程问题的哲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5).

[2]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社出版社,2007.

[3]布坎南.伦理学、效率与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李伯聪.绝对命令伦理学和协调伦理学——四谈工程伦理学[J].伦理学研究,2008(5).

猜你喜欢
伦理高速公路科学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速公路与PPP
科学拔牙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高速公路上的狗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