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化瘀为主中药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体会※

2011-04-10 02:30武淑梅刘兰英武济华赵建新
河北中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中度下肢糖尿病

武淑梅 刘兰英 武济华 赵建新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医务室,河北 沙河 054100)

益气活血化瘀为主中药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体会※

武淑梅 刘兰英1武济华2赵建新△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医务室,河北 沙河 054100)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浴疗学;补气;活血祛瘀剂;中医药疗法

※项目来源:河北省邢台市科学技术局重点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资金集中投向(编号:2010SP010)

△通讯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1 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糖尿病肾病科,河北 沙河 054100

2 河北省沙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技术服务站,河北 沙河0541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发生率可达50% ~80%[1]。多表现为下肢麻木、发凉、烧灼感、刺痛,有的患者有踩棉花样感觉。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表现为全身游走性疼痛,且夜间加重,甚至无法睡眠,实为痛苦[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无理想的防治药物[3]。严格控制血糖虽可降低和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但无明显的治疗作用[4]。我们在采用饮食治疗、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加静脉注射弥可保的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药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典型病例

例1 申某,男,59岁。2009-01-10就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双下肢麻木,皮肤发凉。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Hoehn—Yahr(H&Y)临床分级4级,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在正常范围内(文化程度为中学,27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的分值14分,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末梢神经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及结节性多动脉炎)、明显的心脑大血管并发症、缺血性麻疼、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者。病程12年,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无高血脂、脑血管、心脏病、心肾功能异常病史,未服用过甲钴胺,常服优降糖、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服用复方降压片1片,每日3次口服,血压控制正常。症状积分感觉(麻木感、烧灼感、蚁走感、冷感)、疼痛(上、下肢,胸腹壁痛)中度异常,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卧位血压17.3/10.7 kPa(130/80 mm Hg)。系统检查心脏、肺、腹部、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眼球共视运动、肌力、指鼻试验无异常,闭目难立(Romberg)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下肢跟腱反射、膝反射消失,深感觉(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触觉、温觉、痛觉)消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6.2×109/L,红细胞计数(RBC)4.8×1012/L,血小板计数(PLT)72 ×109/L,血红蛋白(Hgb)131 g/L,尿素氮(BUN)6.2 mmol/L,肌酐(Cr)81.7 μmol/L,尿酸(UA)0.28 mmol/L,血浆葡萄糖(GLU)13.2 mmol/L,甘油三酯(TG)3.69 mmol/L,总胆固醇(TC)0.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HDL)1.0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2.32 m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8.3 mmol/L,餐后 2 h 血糖(2 h PG)24.3 mmol/L,尿常规:蛋白(+),酮体(-)。基础治疗:饮食控制、皮下注射胰岛素、静脉注射甲钴胺,同时中药足浴。药物组成:当归15 g,红花12 g,川芎9 g,桂枝6 g,鸡血藤15 g,艾叶30 g,伸筋草15 g。气虚加黄芪15 g;足部皮肤发凉属脾肾阳虚者加细辛6 g、附子10 g。每日1剂,加水煎煮成4 000 mL。使用方法:倒入专用袋内,再将袋放置药浴箱预热至所需温度,双足浸泡袋内,药液浸泡踝关节以上10 cm,每次30 min,每日2次。水温在38~40℃为宜,疗程为3周。

3周后复诊:症状积分感觉(麻木感、烧灼感、蚁走感、冷感)、疼痛(上、下肢,胸腹壁痛)中度异常,检查心率80次/min,呼吸 20 次/min,卧位血压 17.3/10.7 kPa(130/80 mm Hg)。系统检查心脏、肺、腹部、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眼球共视运动、肌力、指鼻试验无异常,Romberg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下肢跟腱反射、膝反射中度减退,深感觉(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触觉、温觉、痛觉)中度减退。实验室检查:WBC 5.1×109/L,RBC 5.35 ×1012/L,PLT 87 ×109/L,Hgb 145 g/L,BUN 5.9 mmol/L,Cr 75.2 μmol/L,UA 0.28 mmol/L,GLU 7.4 mmol/L,TG 3.69 mmol/L,TC 0.8 mmol/L,HDL 1.01 mmol/L,LDL 2.32 mmol/L,ALT 28.3 mmol/L,2 h PG 9.7 mmol/L,尿常规:蛋白(-),酮体(-)。

7周后随访:症状积分感觉(麻木感、烧灼感、蚁走感、冷感)、疼痛(上、下肢,胸腹壁痛)轻度异常,心率、呼吸、卧位血压无异常。系统检查心脏、肺、腹部、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眼球共视运动、肌力、指鼻试验无异常,Romberg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下肢跟腱反射、膝反射轻度减退,深感觉(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触觉、温觉、痛觉)轻度减退。血常规(-),GLU 6.9 mmol/L,2 h PG 10.4 mmol/L,尿常规:蛋白(-),酮体(-)。随访远期疗效较好,使用安全。

例2 赵某,女,50岁。2008-12-18就诊。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双下肢麻木,皮肤灼热。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H&Y临床分级3级,MMSE评分在正常范围内(文化程度为小学,25分),CESD的分值15分,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末梢神经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及结节性多动脉炎)、明显的心脑大血管并发症、缺血性麻疼、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者。病程10年,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无高血脂、脑血管、心脏病、心肾功能异常病史,未服用过甲钴胺,常服优降糖、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卡托普利25 mg,每日2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每日1次口服,血压控制不佳。症状积分感觉(麻木感、烧灼感、蚁走感、冷感)、疼痛(上、下肢,胸腹壁痛)中度异常,心率86次/min,呼吸20次/min,卧位血压21.3/13.3 kPa(160/100 mm Hg)。系统检查心脏、肺、腹部、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眼球共视运动、肌力、指鼻试验无异常,Romberg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下肢跟腱反射、膝反射中度减退,深感觉(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触觉、温觉、痛觉)中度减退。实验室检查:WBC 6.6 × 109/L,RBC 4.17 × 1012/L,PLT 234 × 109/L,Hgb 119 g/L,BUN 2.95 mmol/L,Cr 69.24 μmol/L,UA 0.16 mmol/L,GLU 9.6 mmol/L,TG 0.75 mmol/L,TC 4.68 mmol/L,HDL 1.50 mmol/L,LDL 2.74 mmol/L,ALT 13.4 mmol/L,2 h PG 16.3 mmol/L;尿常规:蛋白(-),WBC(-)。基础治疗:饮食控制、皮下注射胰岛素、静脉注射甲钴胺,同时中药足浴。药物组成:当归15 g,红花12 g,川芎 9 g,桂枝 6 g,鸡血藤 15 g,艾叶 30 g,伸筋草15 g。气虚加黄芪15 g;足部皮肤灼热属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15 g、女贞子15 g、黄柏15 g。每日1剂,加水煎煮成4 000 mL。使用方法:倒入专用袋内,再将袋放置药浴箱预热至所需温度,双足浸泡袋内,药水浸泡踝关节以上10 cm,每次30 min,每日2次。水温在38~40℃为宜,疗程为3周。

3周后复诊:症状积分感觉(麻木感、烧灼感、蚁走感、冷感)、疼痛(上、下肢,胸腹壁痛)中度异常,检查率80次/min,呼吸 20 次/min,卧位血压 17.3/10.7 kPa(130/80 mm Hg)。系统检查心脏、肺、腹部、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眼球共视运动、肌力、指鼻试验无异常,Romberg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下肢跟腱反射、膝反射中度减退,深感觉(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触觉、温觉、痛觉)中度减退。实验室检查:WBC 5.5×109/L,RBC 4.17× 1012/L,PLT 234 × 109/L,Hgb 119 g/L,BUN 2.81 mmol/L,Cr 67.22 μmol/L,UA 0.18 mmol/L,GLU 7.4 mmol/L,TG 0.72 mmol/L,TC 4.65 mmol/L,HDL 1.50 mmol/L,LDL 2.74 mmol/L,ALT 13.4mmol/L,2 h PG 7.8 mmol/L;尿常规:蛋白(-),WBC(-)。

7周后随访:症状积分感觉(麻木感、烧灼感、蚁走感、冷感)、疼痛(上、下肢,胸腹壁痛)轻度异常,心率、呼吸、卧位血压无异常。系统检查心脏、肺、腹部、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眼球共视运动、肌力、指鼻试验无异常,Romberg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下肢跟腱反射、膝反射轻度减退,深感觉(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触觉、温觉、痛觉)轻度减退。血常规(-),GLU 6.1 mmol/L,2 h PG 8.5mmol/L,尿常规:蛋白(-),WBC(-)。随访远期疗效较好,使用安全。

2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是在糖尿病状态下微血管受损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释放血小板生长因子、前列腺素a、5-羟色胺,引起血管收缩、狭窄、闭塞,从而导致神经组织缺氧,以及多元醇通路代谢活跃,组织氧化代谢增加使神经组织受损[5-6]。糖代谢异常对神经组织起直接影响[7]。因此,一般西药常规治疗多是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修复神经损伤的药物。弥可保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为活性维生素B12,可参与物质的甲基转换以及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器中,刺激轴浆蛋白质合成,使轴突受损区再生,加快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8]。

中医古代医籍中没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一病名,根据本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痹证、消渴的范畴。本病因糖尿病久治不愈,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本病属本虚标实证,病机多为以气虚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血瘀以其不同的程度而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整个病程的始终[9]。因此,本病的治法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在一般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利用皮肤的吸收功能以及热的传导功能局部用药,能起到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标本兼治的效果。中药足浴方中的黄芪、当归益气活血;川芎、红花活血祛瘀;桂枝、鸡血藤舒筋通络;艾叶、伸筋草祛风湿,通经络,可以起到调和气血、舒筋活血的作用。正所谓“治虽在外,无殊内治也”[10],外治与内治并行,能补内治之不足。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井、荥、输、经、合等穴位均位于足部,足部还存在着与人体的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中药足浴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的治疗手段。

[1]韦秀英.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J].医师进修杂志,2000,23(5):54-56.

[2]崔成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40-1241.

[3]赵慧玲,高欣,高彦彬,等.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312-314.

[4]郭建军,冀志栋,董培琳.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13.

[5]陈日坚,郑颖嘉,徐丽珊.弥可保肌肉注射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定量测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280-1281.

[6]Cameron NE,Cotter MA.Diabetes causes an early reduction in autonomic ganglion blood flow in rat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1,15(4):198-202.

[7]姚庆春,赵秀云,夏艳丽,等.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4):240.

[8]陈庆深,付伦姣,罗成宏.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 例临床疗效分析[J].今日药学,2009,19(7):45-46.

[9]庞国明,闫镛,朱璞,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260-264.

[10]仝小林.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89.

R587.2;R587.205.31

A

1002-2619(2011)09-1325-03

武淑梅(1964—),女,主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工作。研究方向:糖尿病并发症研究。

2011-03-05)

猜你喜欢
中度下肢糖尿病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小米手表
特异性抗P . g-IgY龈下冲洗液对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