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疗效观察

2011-04-10 02:30许少华
河北中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皮化生泻心汤腺体

许少华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福建 莆田 351100)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疗效观察

许少华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福建 莆田 351100)

胃炎,萎缩性;慢性病;半夏泻心汤;中药疗法;汤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特征,常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目前,西医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2006-09—2010-09,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并与猴头菌片治疗6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4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1~20年,平均10.5年;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26例,异型增生9例;腺体萎缩分度[1]:轻度20例,中度30例,重度12例。对照组62例,男31例,女31例;年龄28~69岁,平均53岁;病程0.5~18年,平均9.0年;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27例,异型增生8例;腺体萎缩分度:轻度21例,中度31例,重度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确诊。中医诊断及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痞满确诊[2],辨证为湿热阻胃型,证见脘腹痞满,隐痛,或嘈杂不舒,口干不欲饮,纳差,口苦,大便干结或黏腻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味。药物组成:半夏15 g,黄芩 12 g,黄连 9 g,干姜 6 g,党参 15 g,大枣9 g,炙甘草6 g。痛甚者加延胡索12 g;胃脘胀明显者加陈皮9 g、紫苏梗9 g、厚朴9 g;胃脘疼痛、瘀血明显者加蒲黄12 g、五灵脂12 g;嗳气频者加旋覆花9 g、赭石12 g;反酸明显者加海螵蛸15 g、煅瓦楞子15 g;食少纳差者加麦芽15 g、山楂9 g、山药15 g、白扁豆12 g;伴睡眠困难者加酸枣仁12 g、远志6 g、五味子6 g;舌苔白厚腻者加藿香12 g、佩兰12 g;大便干者加大黄5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服。对照组予猴头菌片(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3133)4片,每日3次口服。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1]。

2 结果

治疗组62例,临床痊愈9例(14.5%),显效22例(35.5%),有效27 例(43.5%),无效 4 例(6.4%),总有效率93.5%;对照组62例,临床痊愈3例(4.8%),显效13例 (21.0%),有效 22 例 (35.5%),无效 24 例(38.7%),总有效率61.3%。2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见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异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等范畴。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内伤。病机为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湿邪中阻,久而生热,湿热胶滞之邪内蕴,以致阴阳失调,清浊混淆。治以辛开苦降,益脾健胃为大法。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疗痞证的经典方,“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干姜辛散开结,与党参、炙甘草、大枣配伍升补清阳;黄连、黄芩苦降以泄其浊阴,补泻兼施,上下复位,中气得和。诸药合用,可使胃气得复,湿热得化,瘀滞得消,恢复其和降之权,故痞证可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能够明显提高胃动力[3-4],可通过调节脑及胃内自主神经分泌紊乱,改善胃溃疡症状,保护胃黏膜[5],通过降低一氧化氮含量、抗氧化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6-7]。

临床观察表明,半夏泻心汤在控制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保护胃黏膜、强固黏膜屏障机制、调节胃肠动力功能、改善胃分泌功能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5-129.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

[3]张胜,吴春福,车轶,等.半夏泻心汤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1):1-3.

[4]张胜,史国兵,吴春福,等.半夏泻心汤对正常大鼠胃底条运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66-868.

[5]张忠,司银楚,吴海霞,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83-284,287.

[6]姜惟,顾武军,周春祥.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1):666-669.

[7]姜惟,顾武军,周春祥.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SOD、MDA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3,20(5):27-30.

R573.32;R289.5;R283.661

A

1002-2619(2011)09-1333-02

许少华(1976—),男,主治中医师,学士。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2011-03-03)

猜你喜欢
皮化生泻心汤腺体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