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2011-04-10 12:03杨晨曦
河南化工 2011年5期
关键词:化工企业软件信息化

杨晨曦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管理论坛·

试论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杨晨曦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结合化工企业的特点,分析了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难度,指出了化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要点、重点和难点,针对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化工企业 ;信息化;分析

1 概述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唯一渠道。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既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立足于长远、统筹科学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尤其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提高和普及,信息无可否认地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与化工产业的有机结合,成为推动化工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化工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向智能型、管理型企业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在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化工企业关注的热点和提升管理效能的核心手段。

2 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010年12月25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是将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传统的生产、营销、管理领域,改善工业化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达到信息化与工业化并举的过程,其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即通过工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相关人员及时准确地看到企业生产维护相关信息,及时做出决策,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优化资源、提高生产水平的目的。

化工企业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对生产和管理流程中各要素的高效利用,并挖掘出它们新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战略决策等领域的潜力和优势。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和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逐渐扩展到财务业务一体化及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人力资源管理(E-HR)、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决策支持(DSS)、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和电子商务(EC)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企业资源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因此,实现管理信息化,对化工企业有效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加优异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3 化工企业工业信息化特点

化工企业工业信息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化学工业的产生而产生,初期只是依靠单一的人力管理调节,缺乏相应的自动检测控制手段,进而随着机械化的产生而实现机械化半自动管控。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电子技术出现,才逐渐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化工企业由于其生产条件的危险性、严苛性、复杂性和特殊性,才率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工过程控制,继而出现了依靠计算机系统实现化工全过程自动化生产的工业信息化控制系统,例如DCS、PLC等的广泛应用。

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不仅减少了异常化工过程带来的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对生产控制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企业设备品种繁多,同一种设备有规格、型号、材质、压力、厚度、连接形式、主机位号等,对于一些专用物件还要加上装置号、主机位号、标准等,因此,在已实施或正在实施ERP、CRM等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应通过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对已经实施的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逐步完善,优化改造业务流程,进行软件功能的匹配或对不足部分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提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设备管理中,应施行“管理规范化”、“透明化”,“实现信息共享”。

4 化工信息化建设的要点

第一,要树立正确认识。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非只是简单的购买电脑、建立网络、购置软件就能解决问题,而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投入财力,而且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企业内部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作用,虽然投入前期不能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但要长远着眼于信息化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要作用。工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次全新的变革,没有决策层的大力支持也不可能实施成功。

第二,必须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ERP是现阶段信息化的基础,可以先逐步实现ERP,以ERP为基础再向外扩展实施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等,但这些都必须整体规划,有统一接口和标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化全面加强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检验标准等,都规范地建立在标准知识数据库中,流程程序和事项、操作规范等均由系统自动执行,根治了执行难的问题;信息化打通了内外部信息平台,实现了统一管理、经营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运作的安全网,它改变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传统管理方式,保证了信息公开、程序透明、运营规范。

第三,注重信息化的针对性、实用性。要注重借鉴先试先行企业的先进经验,向有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同行取经、请教。因为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企业都有不同要求,开发一个适用本企业的软件,对于本身不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来说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向其它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学习,既能缩短信息化建设周期,又能减少因经验不足而多走的弯路。

第四,搞好信息化设计、建设、执行人员间的培养、沟通、协调。企业的各级执行人员(管理干部、技术专家、现场操作人员等)是企业经营决策的执行者,也是信息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者,必须适应信息系统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源头,这个源头直接决定了整个信息化项目的工作量。因此在设计一套软件时,软件开发人员在做软件之前要对企业软件用户应用进行调研,了解用户对软件的要求,包括用户想通过这个软件做哪些工作、软件应该具备那些功能、通过对一套软件的使用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常常由于需求分析工作未能足够深入而造成设计出来的软件与用户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软件设计初期做一个更加精确的需求分析,决定了软件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尽管通过实施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替代生产过程的许多人工操作,然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人的执行能力仍然起决定作用。因为信息系统和过程控制只能完成规定的功能,而市场的变化、生产过程的许多变化都是非固定的。和化工设备一样,信息化设施的软硬件运行同样需要维护工作,信息设备或软件维护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其运行的成功与否。所以,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信息系统提供的畅通信息流,及时分析、处理、反馈和丰富新的信息内容,提高系统的完备性和执行效率。因此,大型企业说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办公室,及专门的软硬件运行维护小组,以确保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运行维护工作。

5 结束语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改善化工企业资产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优化企业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统的导入将改变原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执行力,降低人为因素;固化管理制度,避免理解歧义;扩大管理幅度,细化管理粒度,另外,通过量化管理还可实现奖惩有据。通过人员、技术、系统的有机整合,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化,必将成为今后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F407.7

B

1003-3467(2011)05-0058-02

2011-03-17

杨晨曦(1989-),男,本科在读,E -mail:lmj0678@163.com。

猜你喜欢
化工企业软件信息化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禅宗软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对对碰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化工企业与人,人们的安全距离有多远?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