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1-04-11 21:56张维忠任会芬
湖湘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张维忠,任会芬

(1.西安政治学院,陕西西安710068;2.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7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张维忠1,任会芬2

(1.西安政治学院,陕西西安710068;2.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7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又一次新的伟大革命,为中华民族复兴展现了光明的前景。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走向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将面临诸多新的时代特点,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深入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民族复兴积聚宏大的民众力量。

两次历史性飞跃;民族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九十年。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为民族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从而使中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极大地推进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二十一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为民族复兴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积聚宏大的民众力量。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

中华民族以其创造的璀璨的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经济规模、综合国力曾在数千年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几乎与“康乾盛世”同时的世界范围的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内就在世界格局中形成了对中国的绝对优势,并通过鸦片战争征服了中国,从此将中华民族推向衰落的途程。百年受辱挨打,百年创伤,民族的复兴问题由此而提出,成为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为了民族的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之前的八十年间,中华民族的各个阶级、派别及其有识之士,也曾把目光投向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寻民族复兴的道路。但都未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屈辱地位。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所选择的救国救民的理论和道路,不符合世界发展的大势和中国的国情。历史需要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能够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先进阶级及其由先进思想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担负起民族独立、解放和复兴大业的重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真正开辟了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在九十年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为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改变近代中国屈辱的地位,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开辟了民族复兴的新前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把一百多年来备受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接着,又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纪元,矗立起民族复兴大业的第一个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又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明的前景。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历史任务。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二十二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新的艰辛探索,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又面临着一次历史的困境和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进行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场新的革命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紧紧抓住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题,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新的光明前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上升,成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步伐。

九十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中华民族命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推进

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夙愿,并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走向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它将使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历史之巅。一方面,它将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和五千年东方大国的悠久文化;另一方面,它将彻底改变曾经陷于的屈辱地位和悲惨境地,包括直到现在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落后状态。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梦想的实现。其次,它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向前推进的,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不倒的一面旗帜,将有力地回击上个世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政治思想家们提出的二十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的预言,展现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大大推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意识形态的竞争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再次,它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秩序。中华民族的复兴是通过和平发展的道路来实现的,在多极世界格局中必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强大力量,这对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世界意义,也必将有力地回击西方世界甚嚣尘上的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面临新的时代特点,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新世纪我国发展已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改革和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困难。在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下,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和人类历史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趋势: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和趋势,使得世界普遍联系更加紧密,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使得任何一国的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多极力量正在加快发展,协商、对话、合作成为主流,但多极化的发展道路仍然曲折;世界总体和平稳定,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上升趋势;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空前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主要推动力,并引发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的深刻变革;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世界进入追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的时代。在已经走过的九十年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跟时代步伐,以巨大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新世纪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二十一世纪将是世界在全球化条件下民族普遍性联系增强和民族特殊性依然存在的世纪,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创造出既符合中国实际又适应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新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将使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民族共同性不断增强,要求必须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去审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回应全球化挑战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创造出具有世界意义的跨越空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使其成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思潮。另一方面,新世纪仍将是民族特殊性依然存在的世纪,全球化不可能消除各民族的特殊性和特殊的民族利益,发展马克思主义又必须把时代化与民族化结合起来,创造出既适应时代发展又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使民族复兴伟业既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这就决定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特征,科学回答时代课题,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同时又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新鲜经验,揭示规律,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民族复兴积聚宏大的民众力量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成功地解决了把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问题,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团结奋斗、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依靠全民族的力量顺利实现了邓小平规划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过了坚实的十年,民族复兴已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断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为中华民族复兴积聚宏大力量的关键。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担负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需要全党做出艰苦的努力。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推进,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目标,民族复兴的这种特殊性必须获得最深厚群众力量的支持才有可能。民族复兴伟业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思想多样化和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推进的,只有不断地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使复兴伟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中得以顺利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是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和发展不平衡的国度中推进的,复兴进程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甚至失误和挫折,只有依靠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培养亿万民众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坚定为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斗的信心。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推进是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同步的,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的伟大实践始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创造最深厚的实践源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标使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奠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无穷的精神力量,民族复兴的共同事业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极其艰苦和险恶的环境中,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最终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从失误和教训中奋起,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在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我们经历了苏东巨变和八九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战胜了九八洪灾、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特大自然灾害,成功应对了亚洲和世界金融危机等世界性的风险,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一步步地推向前进。这一切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新世纪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树立起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新世纪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全国各族人民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赢得机遇、战胜挑战、发展自己的关键。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后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复兴伟业的关键期。抓住了这个战略机遇期,将使我国在世界格局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步伐。机遇与挑战历来并存。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也面临着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显得尤为重要。人民群众历来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依靠力量。只有持续深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不断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团结拼搏的强大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赢得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性机遇。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在推进民族复兴实践中创造的丰富经验,上升为指导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必须科学回答人民群众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当前的形势,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把思想统一到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来。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九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九十年。九十年来,民族复兴的征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展现了光明的前景。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豪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我们对新世纪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A84

A

1004-3160(2011)04-0027-04

2011-05-21

1.张维忠,男,陕西西安人,西安政治学院基础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2.任会芬,女,甘肃庆阳人,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西安政治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责任编辑:肖琴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