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命案现场对尸体的拍照技术

2011-04-11 23:49张胜利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细目凶器血迹

张胜利

(承德市公安局,河北 承德 067000)

在命案现场对尸体的拍照技术

张胜利

(承德市公安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本文论述了在命案现场对尸体、血迹、创伤等部位的拍照技术,并系统阐述了各种死、伤状态下的照相技巧。

尸体状态;伤痕特点;血迹分布

尸体照相,要求对尸体的原始状态、衣着破损情况、血迹形态、伤痕特点等都能全面、真实地拍照下来。为分析犯罪过程、判断死因、推断凶器种类提供有力证据。

一、对尸体状态的拍照

对尸体状态的拍照,可分变动前和变动后两个阶段。变动前主要是拍照尸体的姿态和衣着原始形态,血迹的原始状况,尸体周围的凶器、物证、痕迹等。除按现场照相要求将尸体与周围物体联系起来进行拍照外,特别要注重拍好以下几个状况:头和帽子的关系;衣着的褶皱状态;衣扣、衣兜和裤带的状态;衣着上的附着物和损坏状态;四肢的原始状态;尸体上血迹与地面、器物上血迹的关系等。因为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原始现场,是否有搏斗和发生案件过程等。原始状态拍完后,要将尸体抬离现场进行检验。对尸体下面发现的重要物证、血迹等也要进行拍照。拍照前可用白粉笔勾画出尸体的位置,以便表明血迹、物证在尸体下的部位。对变动后的尸体要拍前、后两面全身照片,对因尸僵、冷冻姿态特异的尸体姿态还要缓解尸僵和冷冻舒展尸体后再拍照一次。

拍好尸体状态,首先要有较均匀的光线。如在室外阳光下的现场拍照尸体,要设法遮挡住直射阳光或用反光屏、闪光灯等人造光源进行补光。因为直射阳光反差太大,会使一些有价值的现象隐藏在阴影里,如现场在室内或狭窄处,可用闪光灯或其他辅助光源。拍照尸体时应站在高处向下照或用广角镜头。对局部拍照,要将重要情况放在明显接近照片中心的位置拍照。凡出现较大阴影时应加用闪光灯,以抵消一部分阴影。

二、对血迹的拍照

在命案现场,血迹的分布范围、位置、状态,对判断案情能提供重要依据。

(一)对尸体周围血迹的拍照

首先把血的范围与尸体联系在一起拍下来。对于大的血片、血泊、大血点用较近距离拍照,是能够反映在照片上的。对细小的血点可采取“勾划示意”法,即用白粉笔勾划出溅血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内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血点,在血点外围划出血的状态、方向示意图,一起拍在血的范围照片上,然后对勾划的血点再进行细目拍照。如血迹在深色客体上,反差很弱,可根据物体的颜色,选用滤色镜来突出血迹。如没有合适颜色的滤色镜,可加绿色滤色镜,能使血色颜色变深。如物体表面颜色稍深于血色,可用红色滤色镜,使血迹变浅,来增加反差性。如血迹本身反光性强于物体表面的反光性,也可用直射光来突出血迹的反光力,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血迹很陈旧变成浅黄色或其他颜色,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滤色镜。对于物体与血迹反差较强者,当然不用滤色镜即可拍照。

(二)对衣着上血迹的拍照

拍照尸体衣着上的血迹,除原始拍照外,一定要将衣着脱掉,将皱折舒展开,加上能突出衣着的衬底,根据需要拍下整体衣服或局部,以显示血迹的范围。衣着的颜色复杂的,上述使用滤色镜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衣着上的血迹拍照,对在深色衣着上难于拍清的细小血点也要用“勾划示意”法,进行细目拍照。

(三)对裸体尸体上血迹的拍照

为了突出血迹应加黄的滤色镜拍照。对尸体上的血迹一般要全面拍照,但对以下情况要特别注意拍好:

1.对创伤周围的血迹,要与创伤一起拍下来

对头部创伤周围的血迹,由于有头发的影响,往往看不清血流方向,应将头发剪掉进行拍照。

2.对手上血迹的拍照

手上的血迹往往是自卫或搏斗时留下的,特别是手掌面的擦片状血更有意义。拍照时可用镊子将死者的手钳住,手指大体上平直,能看出手上的血迹,就能拍好。

3.对尸体上的擦片状血迹的拍照

尸体上有擦片状血,在血迹范围内无创伤,相对衣服处又无渗透血者,一定要拍下来,通过研究血的来源,往往能判断作案过程中一个环节。

4.对脚上血迹的拍照

脚背和脚掌上的血都要拍下来。脚上的血常能说明作案过程中的行动。

5.对出血点的拍照

窒息死亡者,在眼睑、结膜和牙龈上常有出血点,这些血点是重要的证据。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拍照,对其中典型的血点和眼结膜上的血点,要求原物大拍照。

(四)对凶器上血迹的拍照

可用作凶器的器物种类、式样、颜色繁多。其所以称为凶器是用它伤害了人或杀了人。应把遗留在凶器上能说明伤人、杀人的附着物,如血迹、毛发等拍下来,用脱影的方法拍照凶器的完整形态,然后用细目拍照的手段拍血迹、毛发等。要充分利用滤色镜和光的反射作用,凡凶器与血迹颜色反差较强者用一般光线可拍下来。凡是深色的凶器,如铁器与血的颜色相似,不易拍出血迹,可以用滤色镜使血迹突出。但铁器的刃口部分,往往反光较强,拍刃部的血迹,应加绿滤色镜。或充分利用刃部的反光作用,即用80度左右的高角度光线拍照,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其他颜色的凶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滤色镜。凶器上的毛发有时与血迹混在一起,紧贴在黑色凶器上,要用10度以下的侧光才能拍照清楚。有的毛发一部分在凶器的边缘外悬空着,可加白色衬底进行拍照。有的可将毛发取下来放在白纸上拍照,照片说明写清从何处提取的即可。

三、对衣着损坏处的拍照

尸体衣着上的损坏,一般来讲有三种情况。一是锐器割、剪、刺形成的;二是钝器挫裂形成的;三是撕、扯、划形成的;还有火器造成的损坏,各有其特点。要求将各损坏部位、大小、形状和特征拍照清楚。首先确定拍照部位,使损坏处与衣服相连拍照,使人一看就能辨别出损坏是在衣着的哪个部位,然后对损坏处一一进行细目拍照。具体拍照方法分述如下:

(一)拍锐器损坏处

拍锐器损坏处首先要把坏口上浮着的杂物去掉,将卷皱折摊平,使坏口的角和纤维断头充分暴露。衬上与被拍物反差性强的衬底,用较强的直射阳光或灯光进行拍照,这样能突出损坏处的细微特征。

(二)对钝器挫裂损坏的拍照

钝器挫伤往往损坏的范围较大,坏口不直,相对边缘有线条相连,在坏口边缘外有纤维被挫损的现象。拍照前要清除表面杂物,将皱折摊平,游离部分归位,并要闪出一定缝隙,选择与衣着颜色相异的纸(或布)作衬垫,以突出损坏坏口的形状和裂痕。用45度到60度的侧光拍照。这样不但坏口和连线能反映清楚,坏口外缘的挫损也会反映清楚,使人从照片上一看就知道是挫裂坏口,并能分析出力的作用方向。

(三)对撕、扯、划破损的拍照

撕、扯、划破损,一般来讲破口较长,常呈直角形,要将游离部位归位,并闪出小缝,衬出相异的底子,放上比例尺,用较均匀的光线拍照即可。

(四)对枪弹穿透衣服破损和孔洞的拍照

近距离射击时,在弹孔周围往往会留下黑色的烟熏痕迹和火药残粒,为突出这些有用的痕迹,要选用和衣服颜色相同的滤色镜。除定位拍照外,对未扩大的弹孔可进行原物大拍照,曝光值可按弹孔周围较黑处计算。射出口衣着的纤维往往有外翻现象,如是棉衣,棉絮常有向外拖带现象,这些现象一定要和孔洞一起拍下来。为了突出外翻现象可用测光拍照。对弹头穿破的长口,要保持纤维、棉絮原来的曲向,拍出照片后仍能看出弹头的射入方向。对散弹击穿的小孔洞,由于孔小和衣服纤维的复原不易拍清楚,可采用透射光拍照法。即将衣服搭在悬空的绳上,把有弹孔部位摊平,照相机在背面逆光拍照。在照片上每个弹孔都是一个白点,可数出弹孔的数量。然后再从这些弹孔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进行细目拍照(细目拍照不用透光方法)。对衣着内翻、外翻现象也要仔细拍下来。

四、对尸体创伤的拍照

创伤是决定案件性质的关键,创伤的特征又是决定创伤性质的关键,对创伤的拍照要求是,首先,固定创伤的位置和数量,要联系尸体一定部位进行拍照,便于人从照片上一看就知道创伤在什么部位。然后用细目拍照手段将创伤的大小、形状和特征拍摄清楚,并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正确的分析研究。

(一)拍创伤应注意的问题

1.在拍照范围内

要将附着的杂物和血迹全部擦洗干净,否则创伤与血迹混淆,创伤特征难以区别。

2.加滤色镜拍照

凡创伤在皮肤上,加黄滤色镜都有提高反差、增加清晰度的作用,要尽量使用。

3.正确表达创伤的连续性

凡在一个范围内有多处较密集的创伤或一次形成的多处创伤,要用一张照片拍下来,然后再分别拍细目。如高坠,一次形成的面部擦伤等,使人在判断伤痕形成时有个完整的概念。

4.选择正确的拍照角度和光线

拍照角度不正确,常使创伤变型、失真,光线使用得不当,一些细微特征常表达不出来。

5.都应用细目拍照手段

拍细目,要固定相机,用小光圈,能增加景深和清晰度。

6.各种损伤照相,都应在同一拍照平面上放置标尺。

(二)对尸体外表创伤的一般拍照方法

1.对表皮剥脱的拍照

表皮剥脱常伴有皮下出血。拍前可用酒精擦一下,除拍好表皮剥脱的范围、形态、方向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将游离缘拍清楚。游离缘的位置是说明作用力方向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擦洗伤痕时,应注意不要将游离缘擦掉。拍照时可用25度左右的侧光,顺表皮剥脱方向照射,来增加游离缘的立体感。

2.对钝器创伤拍照

钝器创伤的特征是:创缘不整,创角不锐,创壁不光,创底不平,创腔内常有组织桥相连。创缘外常伴有挫伤带。要将这些特征都拍出来,才算达到了要求。拍照方法:如钝器创在头部,必须先将毛发剪掉,最好再用刮脸刀(或剪刀)将毛发刮净,使创口外表特征充分显露,用均匀的光线拍照即可。拍照创腔内组织桥等特征时首先要用清水洗净腔内的血迹,将创缘稍向两侧拨开,露出创腔内特征,用45度左右的光线顺创腔方向照射,垂直拍照。如两创缘游离太远,可适当复位后再拍照。

3.对锐器创伤的拍照

锐器创伤的特征是:创缘整齐,创角锐利,创壁平滑。将这些特征拍出来才能说明是锐器创伤。锐器创伤有的单独存在,有的很密集,有的数刀重叠呈锯齿状创口。对这类创口的拍照,首先要用清水洗净创口内的血迹,顺各创口剥离开,使各创口间界限明显。对多刀重叠要将创缘上锯齿状皮瓣剥离清楚,特别是创角处鱼尾状细线特征,都要显露出来,用均匀的光线拍照。如果创口很长,又处在弧度很大的创面上,由于景深的限制,一次不能将创口全部拍清楚,可分两次拍照,每次拍清一半,特别要注意创角的清楚,洗出照片后,将两张照片拼成一张。对割断动、静脉管者(主要是颈动脉),要将脉管剥离清楚,为了显示动、静脉管的被割位置和状态,可用与脉管粗细相当的白纸卷插入脉管内拍照。

4.对勒、吊、扼伤痕的拍照

勒、吊伤,一般都绕脖子一周或多半部。对有绕绳索者,要先拍绳索,然后去掉绳索再拍索沟。拍照时要注意索扣特征,索沟要拍全,否则,会将倾斜的索沟拍成水平的索沟,使人产生错觉。光线必须射入索沟内,绝不能叫下颌阴影遮住索沟。对索沟中的表皮剥脱处,皮下出血明显处和小水泡处,要进行细目拍照。索沟周围的其他伤痕和附着物也要同时拍入。扼痕,常出现颈前部两侧,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首先应与面部相连拍下全部扼痕。然后用细目拍照法,在喉骨两侧各拍一张。为了拍出潜在的皮下出血,应预先用酒精擦拭伤痕,加黄滤色镜拍照。

5.对皮下血肿、鸡皮疙瘩,断骨凹陷的拍照

皮下血肿除通过血肿的较深颜色表现外,还要利用光线把它的隆起特征表现出来。方法是用30度以下的散射光,从隆起的一侧照射,可得到满意的表现。不要用强光,阴影太大。对鸡皮疙瘩的拍照,要选择鸡皮疙瘩较明显,部位较平处,用10度以下的强光拍照,会得到立体表现。对于肋骨、颅骨等骨折产生的凹陷,用柔和的侧光拍照,可得到较好的表达。

6.对骨折的拍照

拍好骨折照片对推断凶器种类和作用力具有重要意义。粉碎性骨折常是钝器打击所致,多发生在头部。拍前要将血、肉、骨膜剥削干净,全部露出白骨,将碎块对在一起,用柔和的光线进行全范围的拍照,然后再进行细目拍照。直接骨折时拍照的重点,它能反映工具接触部位的外型和尺寸,用柔和的光线拍照为宜。对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拍照,也要将各碎块对在一起,剥掉软组织,洗净血迹,用柔和的散光从两侧照射拍照效果较好。对孔洞性骨折的拍照,将骨折的边沿明显外露,有放射性骨裂线者也要暴露出来,用均匀的光线进行拍照。对肋骨骨折的拍照,要将血肉剥净,两骨碴对在一起,在一般光线下拍照即可。

(三)对剖验尸体所见创伤的一般拍照方法

有些尸体必须通过解剖才能弄清死亡原因,对剖验所见创伤的拍照是记录证据的主要手段之一。拍照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体内照相,另一种是体外照相。

1.对皮下血肿的解剖拍照

皮下血肿有的从外表可见隆起和青紫色,有的则看不见或看不清范围,需要通过解剖才能看清血肿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拍照时可将血肿的范围全部剖露,使血肿与非血肿的界限清楚地呈现出来,用一般光线即可。

2.对舌骨断裂和动脉管内壁断裂的拍照

一般要将舌骨提取下来,剥掉软组织,使断处弯曲放在白纸上,近距拍照即可。拍颈动脉管内壁断裂时,要将需要拍照的一段从颈部提取下来,放在浅色木上,用细目拍照方法即可。

3.对脏器破裂的拍照

有的脏器破裂或创伤在体内反映不清创伤的范围和部位者可以提取出来,在体外拍照。如在体外拍照可加上浅色的衬底,使创口明显,拍出整个脏器的形状和创口的特征。使用柔和的散光,以45度角从两侧打光为宜。要设法减少脏器表面的反光,可用偏光镜消除反光。

4.对贯通枪伤和刺透伤的拍照

贯通枪伤和刺透伤,往往一次穿透数个脏器,有若干创口,将这些创口全部拍照下来是困难的。常采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拍主要脏器上较明显的创口,而不全拍。另一种是用一根与脏器反差较强的探棍(要细于创口)将所有一次形成的创口穿起来,脏器与脏器间要露出探棍,采用高角度光线拍照,可看出各脏器创伤的位置。

5.对颅内出血的拍照

开颅后,如果脑实质外出血,可将出血范围拍照下来。如果脑实质内出血,有的呈片状,有的呈若干小出血点,要选择最明显处拍照,要反映出出血部位。如果颅底有骨折,可将脑取出,擦净血迹,从开颅口两侧打光拍照即可。

各拍照对象不同,拍照要求也不同,但互有联系,拍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D918

A

1672-6405(2011)02-0009-03

张胜利,男,河北省承德市公安局双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民警。

2011-05-09

王凤玲]

猜你喜欢
细目凶器血迹
双向细目表在财会理论复习中的运用
袖底边的血迹
双向细目表统领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消失的凶器
如何编制初中数学总复习双向细目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转载细目
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手腕下的血迹
“牙签弩”——玩具or 凶器?
伤害孩子的“凶器”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