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电击死1例

2011-04-12 09:52常月锋李延柠刘宁宁李建锋张国徽金春亭史满金
关键词:纤颤封三电击

常月锋,李延柠,刘宁宁,李建锋,张国徽,金春亭,史满金

(1.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法医系,河北张家口075000;2.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福建厦门361026;3.河北省张家口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情报中心,河北张家口075000)

1 案例资料

2010-06-29日下午,在张北县察北牧场一分场雪川公司路北的一车队驻地内发现1具男尸,尸体旁有一翻斗车,车斗上方接触高压线.

尸体检查见,死者左上肢腕关节背侧见一3 cm×2 cm大小皮肤溃疡,深达肌肉,有烧灼痕迹,色黑,周边隆起,其间有2个圆形小孔,直径约0.6 cm,周围皮肤苍白 (见封三图1).腹部髂嵴连线与腹中线交点偏左3 cm处,见一3.5 cm×2.5 cm范围皮肤烧灼痕迹,其间见3个近圆形孔洞,直径约0.6 cm,深约0.3 cm(见封三图2).金属皮带扣位于此处,其下衣物见烧灼孔洞 (见封三图3).

取死者左上肢腕关节背侧皮肤及左下腹壁皮肤镜检见:溃疡中心表皮剥脱,周边表皮细胞融合变薄、致密,局部与真皮剥离;表皮中层细胞胞浆均质化,细胞核水肿伴空泡形成;基底细胞呈极性化改变,细胞及细胞核纵向伸长、扭曲变形,染色深,排列紧密,呈栅栏状,伸长似钉样插入真皮中 (见封三图4).真皮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局部呈凝固样坏死 (见封三图5).左心室局部心肌可见断裂,空泡变 (见封三图6);右心室心肌纤维呈不规则波浪状排列,嗜伊红性染色增强.

2 讨 论

电击死及其典型的形态学改变: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皮肤及其它组织器官的损伤及功能障碍,称为电损伤或电击伤,因电流作用导致人体死亡称为电击死[1].

电击死的形态学改变有:电流斑、表皮坏死剥脱、电烧伤、皮肤金属化、电击纹、骨珍珠等[2].镜下可见触电部位皮肤的上皮细胞胞浆中基质凝固成团块状,其下真皮层可见凝固的颗粒状物及胶原纤维凝固性坏死[3],上皮细胞极性化改变;心肌细胞可见线粒体肿胀,肌质网扩张,肌丝断裂[4]等.

电击死的死亡机制[1]包括:①心室纤颤与心跳骤停:一定强度的电流经胸路通过心脏,使心肌兴奋性增高,在心肌内形成许多异位起搏点,导致心室纤颤,心力衰竭死亡.②呼吸停止与窒息:见于头部急性电损伤时,电流通过颈髓上部或脑干,引起呼吸中枢麻痹,患者可立即昏迷,瞳孔散大或固定,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本例中,可见死者左腕部及左下腹部皮肤有典型电流斑形成,此处软组织镜下检查所见亦符合电击死的形态学改变,且未见其他明显疾病.车斗上方接触高压线使电流经左手腕进 (电流入口)至左腹部出(电流出口),经胸路通过心脏,使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在心肌内形成许多异位起搏点,致心室纤颤,心力衰竭死亡.

[1] 赵子琴.法医病理学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1-337

[2] 张金良.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7):188-189

[3] 秦志强,龚昌,黄晓华,等.电损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J].法医学杂志,2001,17(3):142-143

[4] 吴荣奇,陈龙,贾建长.意外电击死的法医学分析 [J].法医学杂志,2004,20(2):26-27

猜你喜欢
纤颤封三电击
封三
封三
户外照明电击防护的几点建议
封三
封三
超级电击武器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心房纤维性颤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电击武器的非致命效应研究
浅述电击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