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殷墟出土乐器研究两个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1-04-12 22:48
关键词:双音殷墟音高

张 伟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殷墟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对殷墟的历次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乐器,其中,大部分乐器如大鼓、磬、埙、编铙等,已经有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文论面世,但是在对殷墟出土乐器进行研究时常会遇到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一是一铙双音和双音钟的界定问题,二是测音问题。本文结合学术界研究成果和笔者的相关研究对以上几个问题提出思考。

一、对一铙双音的思考

(一)此前学界对一铙双音现象的研究情况

从双音钟问题的提出,到曾侯乙编钟的出土,直到今天,双音钟问题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西周中晚期的规律性双音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音钟,其正、侧鼓部的音高呈小三度关系,钟的侧鼓部有鸟纹标记其演奏位置。而殷商编铙,只是存在一个钟体上能发出两个音高的现象,虽然它是合瓦体钟的最早实物,但它的侧鼓音高不稳定,与正鼓音高关系没有规律,没有侧鼓音位的标记,腔内没有挫磨痕迹等等。

冯光生在《周代编钟的双音技术及应用》一文中提出原生双音、铸生双音和铸调双音三个概念,对双音钟进行了界定,提出商代青铜钟应属于主观单音钟,是一种与合瓦体与生俱来的自然现象,即原生双音钟[1]。

(二)殷墟编铙的测音所反映的一铙双音情况

笔者在《殷墟出土编铙研究的若干浅见》中认为,殷墟编铙都有军器、礼器的用途,但只有部分音列相对有规律的编铙有乐器编铙的功用。包括有乐器功能的殷墟编铙,其正、侧鼓音高都没有明显统一的规律,只是乐器编铙的正鼓音高之间的音列关系规律较为明显而已[2]。所以,殷墟时期,人们只是认识到了编铙侧鼓音的存在,而没有在实践中使用侧鼓音,更没有在铸造时有意识地体现侧鼓音高。殷墟编铙不是双音乐钟。

(三)关于“双音钟”的概念界定的探讨

殷墟编铙虽然不是双音乐钟,但却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合瓦体钟,具备一钟双音的钟体特征,有些铙的测音反映出殷铙已经有向后世钟的规律性双音现象过渡的倾向,不能割裂“双音钟”的发展历史,单纯将西周中晚期双音钟称为“双音钟”。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双音钟”和“双音乐钟”两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层次,其中“双音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殷墟时期的编铙到西周中晚期双音乐钟出现之前,具有一钟有两个音高特点的合瓦体乐钟,即冯光生提出的原生双音和铸生双音阶段的钟,都应该称为狭义“双音钟”,而西周中晚期出现的规律性双音钟即铸调双音钟,是双音钟发展的最高形式,应该以“双音乐钟”称之。其中,广义“双音钟”的概念包括“双音乐钟”。这样,从“双音钟”到“双音乐钟”的发展既体现了中国双音钟的发展过程,又能反映出双音钟与双音乐钟的区别和层次,不至于出现所谓的“泛双音钟”。

二、对殷墟出土乐器测音问题的思考

在对殷墟出土乐器的测音情况进行统计时,笔者发现这些乐器的测音是很不统一的,诸如不同文献甚至相同文献采用的数据来源不统一,测音方式不统一,测音记录方法不统一,测音环境和条件不统一等。比如,在李纯一的《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中对六例殷商出土埙的测音数据出自众人之手;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刘家庄北121号墓埙的测音统计方式和妇好墓出土埙的测音统计方式不同;《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和《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在测音统计时所用的记录方式不同;殷墟出土乐器的测音是在很长的时期内多人多次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等等。造成这些不统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殷墟出土乐器的出土时间、地点、条件、测音人、测音方式、记录方式等不同。

在没有对殷墟出土乐器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统计之前,不具备集中对殷墟出土乐器进行测音的条件。自从《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开展音乐文物的调查和整理工作以后,对殷墟出土乐器的集中测音的条件已经成熟。因为首先,截至目前,殷墟出土乐器的数量和种类已经较为可观了,可以为研究殷商音乐历史提供相当多的实物材料。其次,《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和《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及一些对殷墟出土乐器的相关研究对殷墟出土乐器的测音工作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再次,目前对殷墟出土乐器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音数据较为混乱,容易造成对这一方面研究的偏差。所以,对殷墟出土乐器的集中统一测音工作势在必行。

对殷墟出土乐器的集中测音是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必须首先确定相对统一的整体方案,然后结合每一类出土乐器的具体特点,制定具体的测音方法、测音流程和记录测音结果的方法。

1.整体方案。整体方案适用于所有殷墟出土乐器,是集中测音工作的原则和基础。

(1)测音环境和条件的统一。目前,殷墟出土乐器存放地比较分散,不宜于集中地进行测音,所以,只能采取所有测音环境尽量统一的方式对各地存放的乐器进行测音。这就要求每次测音时的空气温度、湿度等相对统一。只有在相对统一的环境和条件下,乐器的性能才能相对稳定,测音结果也才能更准确。

(2)每次测音的人员要统一。参与测音的人员要求能熟练掌握测音技术和测音设备的操作,在每次测音时都采用规范的操作和流程进行作业,并且每次测音的人员要保持统一,这样,才能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测音数据的准确。

(3)测音方式的统一。在集中进行测音前,要结合殷墟出土乐器的特点,确定统一的测音方式。目前,由于乐器的存放地分散、测音工具搬运不便,比较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录音采样、实验室测音的方式。在采样和测音的过程中,要保持所用仪器性能和乐器演奏方式的统一。

(4)测音数据的全面和统一。由于有关殷墟出土乐器的文献资料很少,目前对这些乐器的具体演奏情况尚不清楚,所以,对这些乐器的测音就要求数据全面翔实,以便于在后期进行音乐学分析时材料充分。每一次测音的数据要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统计。比如,每一次对埙的测音应该对所有按孔方法和吹奏技巧下的测音数据进行全面统计。

(5)测音内容的全面。不但要测乐器的音高,还要测乐音音响的强度、长短和频谱等,以保障对乐器全面研究的需要。

(6)适合的测音工具选用。应采用目前最新、最专业的测音工具,以便更大限度地体现出土乐器的性能,提供最有效的数据。

(7)当发现新的出土乐器时,采用上述同样的方式和要求进行测音和测音统计。

2.具体方案。具体方案是在整体方案基础上,针对各类乐器性能特点的具体测音方式。

(1)关于磬的测音。目前,殷墟出土的磬以特磬为主,仅见一例有测音数据的编磬。殷墟出土磬的形制较多,精致程度不一。虽然这些磬都以悬挂敲击为主要方式,但它们的击点是一个还是两个,目前还是学者们尚在争论的问题。我们在进行磬的测音时还要注意将其所有击点的音高进行测定并明确记录。

(2)关于埙的测音。由于对殷墟时期埙的演奏情况无从了解,在对殷墟埙测音时,应该尽量对其所有音高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测定、记录,并且说明发音效果等相关具体情况。

(3)关于编铙的测音。应当注意殷墟编铙的各自特点,不能以统一的要求对所有编铙进行测音,还要注意编铙的正、侧鼓音发音的稳定性,正鼓音高之间的音列在数据上与听觉之间的差异等。

当然,在对殷墟出土乐器进行全面测音时,肯定会有很多具体的问题,但是,只要注意保持其整体统一性这个前提,具体问题可以在有丰富经验的音乐学家的指导下得到较好的解决。以上只是笔者在对殷墟出土乐器进行研究时的一些想法,肯定有不成熟甚至是错误之处,恳望专家和同行指正。

[1]冯光生.周代编钟的双音技术及应用[J].中国音乐学,2002(1).

[2]张伟.殷墟出土编铙研究的若干浅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双音殷墟音高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