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锦 辽宁省葫芦岛市锦西石化医院(葫芦岛 125001)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可高达 15%,并有逐年上升态势[1]。其临床上多数表现有痛经、性交痛甚至不孕,对育龄期妇女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本院于2008年 2月~ 2009年 1月对 4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育龄期妇女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本院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并取得了近期、远期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 95例患者,均为根据第 6版《妇产科学》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诊断标准[2]初次诊断,入本次治疗前未进行过治疗。95例患者临床上有性交痛、痛经、腰骶部痛、月经过多等表现,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 49例,对照组 46例。治疗组患者年龄 22~43岁 ,平均 (31.5± 5.2)岁;病程 2年~ 13年 ,平均 (5.6± 2.7)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 21~ 42岁 ,平均 (31.1±5.3)岁;病程 2年~ 10年 ,平均 (5.1± 2.6)年。两组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方法 对照组 46例患者均于月经第 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剂量 25mg/次,每天 1次,连续服用6个月经周期。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丹参、赤芍各 20g,柴胡 25g,当归、莪术各15g,香附、三棱、肉桂各 10g,桃仁、红花各 12g。同时根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进行药物加减,如月经过多者加用红蚤休 8g;腹痛、痛经者加延胡索 10g。以上药方每天 1剂,于月经干净后第 1天开始服用,连续服 2周,共服 6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每 3个月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状完全消失,且盆腔包块基本消失,不育患者在治疗 2年内生育或妊娠。显效: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消失,且在 2年内未见复发,盆腔包块缩小一半以上,局部体征仍存在,不育者能生育。有效: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有明显减轻,主要症状治疗 1年内未见复发,患者盆腔包块缩小三分之一以上。无效: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盆腔包块未见缩小或有增大,局部病变未见改善或有加重[3]。总有效率即治愈、显效、有效总和。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观察数据均经 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疗效比较采取卡方检验 P<0.05视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组 49例中治愈10例,显效 25例,有效 11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 46例中治愈 6例,显效 16例,有效 10例,无效 14例,总有效率为 6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55,P<0.01)。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副作用,治疗组 49例中有 4例患者出现了恶心等消化道症状,1例患者发生轻微腹泻。对照组有 2例患者出现呕吐,2例患者出现腹泻。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
两组随访情况 两组共 95例均获得 2年随访,治疗组中复发 2例,复发率 4.1%;对照组中复发 9例,复发率 19.6%。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56,P<0.05)。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妇科常见病,其主要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由于手术治疗较药物治疗未见明显优势,且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故目前认为药物治疗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疗方法[4]。本研究所用米非司酮为睾酮衍生物,其消化道吸收快、口服药物 1个小时后即可达到血药浓度高峰,且药物半衰期长,可维持 25h以上。米非司酮对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有抵抗作用,同时还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的增殖,在停止早孕、引产、紧急避孕等治疗上有广泛应用[5]。本研究即根据米非司酮高效结合孕激素受体从而抑制孕激素、破坏内膜增殖、发育进而促进内膜凋亡以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目的[6]。
在中医上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痛经范畴,其治疗主要主张活血化瘀。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汤所用药方即根据该原理而设置,药方中丹参、当归有补血活血等疗效;赤芍、香附、桃仁、红花等能调经止血、活血化瘀。同时现代药理学还发现丹参、当归还有显著扩张血管以改善子宫血液循环、消炎散肿、溶解纤维等作用。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显著改善患者月经量过多、痛经等症状,不良反应少,远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1] 徐振芝,姚美玉,关立峰,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研究[J].中外妇儿健康,2010,18(12):38-39.
[2] 乐 杰.妇产科学 [M].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358.
[3] 单小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82例[J].海峡药学,2010,22(2):118-119.
[4] 陈必良 ,马佳佳,马向东等.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2):13-14.
[5] Crosignanip,olive D,Bergqvist A,et al.Advances in themanagement of endometriosis:an update for clinicians[J].Hum Rep rod update,2006,12(2):179-189.
[6] 田 欣.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性激素的影响 [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