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肉鸡育雏期成活率的方法

2011-04-13 04:44宋旭峰徐巧美山东省昌邑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1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饮水器垫料雏鸡

宋旭峰 徐巧美 (山东省昌邑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1300)



浅谈提高肉鸡育雏期成活率的方法

宋旭峰 徐巧美 (山东省昌邑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1300)

育雏是肉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育雏期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肉鸡养殖的成败。当前,养鸡业发展迅速,但由于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造成育雏成活率低,严重影响肉鸡的生产效益。

1 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1.1 育雏舍的准备 首先根据育雏舍的面积计算进雏数量,对育雏舍、鸡舍应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整修和消毒。消毒的方法可选用化学药物喷雾、火焰消毒、熏蒸消毒等。消毒好后要求空舍10d以上。对周围环境应做好灭鼠、除草工作,并保持排水通畅。

1.2 饲养设备准备 所有育雏用的设备如饮水器、料槽、供温设施等用具等都应认真冲洗、检修和调试,经彻底消毒后备用。

1.3 饲料、垫料和药品准备 肉用仔鸡开食的破碎料和正常饲喂的饲料都要按要求提前备足;地面平养要提前准备好垫料,垫料要求干燥、清洁、柔软及吸水性好;肉仔鸡全期用的各种疫苗及预防、治疗、消毒用化学药物等应落实到位。

1.4 预温 雏鸡入舍前1~2d,应提前将舍温升至要求的温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使用的热源要可靠,舍温要均匀。

2 选择性能良好的肉鸡品种

从管理良好的种鸡场购买优良品种雏鸡、该鸡场种鸡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的预防接种、孵化场的防疫条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选鸡苗时手握雏鸡感觉丰满有力、羽毛有光泽,健壮活泼、叫声响亮,腹部柔软、平坦、卵黄吸收良好,脐口平整,干净;体重均匀。

3 饮水和饲喂

3.1 饮水 雏鸡进舍1~2h后开始饮水,第1周的饮水要用凉开水温度20~25℃为宜,第1天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白糖和0.1%电解质,第2~5d在饮水中加入防治雏鸡白痢的药,以后改饮新鲜的饮用水,饮用水要保持新鲜、清洁,饮水器用消毒液刷洗消毒1次/d,做疫苗前后3d要用清水刷洗。

3.2 饲喂 雏鸡出壳后24~30h开食,先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雏鸡认食后改用料桶或食槽,饲料要少给勤添,吃净再添。初饲时雏鸡每次采食量少,一般间断2~3h饲喂1次,饲喂8~10次/d,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

4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4.1 温度 第1周龄,育雏舍的温度为33~35℃,前4d温度上下波动不超过1℃.以后每周下降2~3℃逐渐降至21~18℃。在实践中,饲养员必须认真检查和记录舍内温度的变化,认真细致观察雏鸡的行为,根据季节和雏鸡表现灵活掌握温度标准。

4.2 湿度 一般前10d相对湿度应为60%~65%。这对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雏鸡脱水有利。2周以后体重增大,呼吸量增加,排粪量增多,应保持舍内干燥,避免饮水器漏水,防止垫料潮湿。

4.3 通风 育雏期鸡舍相对密闭,温度高,饲养密度大,生长速度快,呼出的二氧化碳多,耗氧量大,再加上排粪多所产生的大量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还会诱发肉仔鸡的腹水症。因此,在注意保温的同时,应根据天气的状况经常调节门窗、通风孔的大小,以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

4.5 密度 育雏期密度30~40只/m2为宜,但在第1周可养50~60只/m2,此时密度太小,对雏鸡的保温不利,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向外扩大,14日龄后达到25~30只/m2的密度。数量多,密度大,设备不足,饲养管理不善,影响鸡群发育,增加死亡率。

5 建立完善的疫病控制系统

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必要时做预防投药。种用雏鸡出壳后24h内开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以后应按一定的防疫程序及时接种各种疫苗。从雏鸡的生理特点看,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等急性传染病,一经传播开就很难控制。所以接鸡时就应该向场方索要有效的防疫程序,并且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及时接种。药物预防也是很重要的,以预防为主,特别是球虫病和白痢病的预防。

(2011–06–16)

S831.4+4

B

1007-1733(2011)09-0017-01

猜你喜欢
饮水器垫料雏鸡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一种新型奶牛饮水器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stage of nursery pig with different drinkers at different water pressures in summer
不同饮水器保育猪用水总量及浪费水量对比试验
优选雏鸡四法
哺乳母猪单位时间内饮水器出水量需要研究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肉鸡养殖中的垫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