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媒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作用

2011-04-13 06:51
关键词:媒介素养政治

侯 旦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产业管理处,湖南 长沙 410100)

早在1922年,美国新闻专栏评论家李普曼在其著作《公共舆论》中,就提出人们会通过由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达到对社会的了解认知,并以此作为自身判断、行动的前提。如今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为主体构建的传媒体系,影响力与日俱增,构建了一个媒介化社会。在这一前提下,认识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清当前传媒的发展变化对人的思想政治的复杂影响,积极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传媒作为载体嵌入使用,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媒的政治属性决定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正统思想,将传媒作为舆论工具,这就是传媒的政治属性;同时,传媒在生产、交换、分配产品的过程中,拥有经济属性。不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传媒的政治属性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传播学者对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着清楚的论述。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认为传播具有“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之后的1959年,美国学者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对拉斯韦尔的这一论述作了进一步阐述,赖特认为传媒在传播知识、宣传价值、规范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播学者默顿和拉扎菲尔德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即使人们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有所知晓,也会发生有组织的社会制裁行动,但当大众传播将问题公开化后情况则不同,一般公众会感受到维护社会规范的“制度性压力”,从而积极加入到舆论制裁的行列中去。[1]

对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会主义导师十分重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注重这一功能地发挥。马克思就认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成为运动的喉舌,反映整个局势,使人民和人民的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2]列宁提出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励员,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3]毛泽东要求常把新闻记者、报纸工作人员及广播工作人员召集起来开会,跟他们交换意见,告诉他们宣传方针。[4]邓小平认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属于思想战线,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战线上的责任尤其重大。[5]

二、传媒的发展变化凸显其对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影响

在今天,传媒随着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较大了变化,这种变化下,如何发挥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变得复杂多变。

从政治角度看,西方媒体在对中国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往往倾向于将意识形态凌驾于新闻事实之上,从局部的视野中寻找符合西方意识形态话语的事实,从而达到其影响动摇国人思想政治目的。美国学者吉林特认为现实生活中,传媒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编织着信仰、价值和集体认同,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支配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系[6]。英国学者汤普森认为意识形态在性质上就是霸权的,它必定服务于建立和支撑的统治关系,从而重建一个有利于统治人物与集团的社会秩序[7]。

从经济角度看,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经济属性得以释放,但是传媒的逐利性,导致媒体内容的低俗化趋向,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当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在运作层面似乎已经落入市场力量而非社会和文化思维的控制之下,这种逻辑已经超出“结构”的问题(例如公共广播的势微),而且影响到媒介内容所呈现的标准、价值以及新媒介在社会中所扮演的更广泛的角色。[9]直接的后果就是传媒放弃其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反而在利益的引导下,走向低俗化。

总之,传媒的发展变化,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才能发挥,这种引导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就是要将传媒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传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

三、传媒的嵌入使用得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

人们将能够传递能量的物质和承载知识信息的形体称谓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提法起自20世纪90年代,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客体使用的承载、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与方式。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传媒作为载体嵌入使用,不仅能够发挥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能够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起到有益的补充。首先,传媒的事实性能够对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起到印证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为主,对媒体新闻报道分析不足,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利用传媒,突破校园,走向社会,为大学生的继续社会化打下基础。人的社会化是终生的,学校教育包括大学教育只能满足人的初步、基本的社会化,学校教育之后,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如何保证大学生在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出现问题,应该在其校园教育阶段,能够学会合理的运用传媒,理性的分析传媒内容。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和静止特征,如果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嵌入使用传媒,能够得以做到动态发展。

实际上,以传媒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西方国家早已盛行,其开设的媒介素养课程是各个年龄段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英国是最早开始实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其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设了让青少年学会识别媒介低俗内容的教育课程。国内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中国社科院卜卫,1997年,他发表了《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介绍了西方媒介素养历史。有学者认为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经历批判、接受、理解、参与等模式变迁,有文化保护、思想教育、公民教育的内涵,其核心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与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具有独立理性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社会新人,具有共同的内涵[8]。

对于如何选择传媒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路径,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在方向上进行把关,以社会主义理论教导学生正确认识传媒,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引下形成的媒介素养,才能保证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报道时,能够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其次,可以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开设相应的媒介素养模块,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科学的运用传媒,有利于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后,能够通过传媒形成一种终身学习方式。最后,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我讲你听”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权,可以让学生通过媒体调研、专题讨论甚至新闻制作等方式,认识传媒的功能、影响与意义,教师只在其中起到把关和指引作用,以确保媒介素养的培养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 列宁. 列宁全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 毛泽东.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5]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美]托德·吉特林. 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7] [英]约翰·汤普森.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 上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8.

[8] 聂竹明. 论媒介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 东南传播,2010(7).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