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导赤散治疗 2型糖尿合并尿路感染 50例

2011-04-13 08:07张松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淋证尿痛利尿

加味导赤散治疗 2型糖尿合并尿路感染 50例

笔者临证多年来,自拟加味导赤散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50例均为本院 2005~2008年门诊的2型糖尿病伴泌尿系感染的患者,空腹血糖在 5~13mmol/L,伴肾功能不全 20例,其中男性 16例,女性34例,年龄 51~ 83岁,平均年龄 67岁,初次发作 40例,两次以上发作 10例。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消渴、淋证的标准[3]。尿常规检查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细菌培养≥105个 /mL,且排除假阳性。

治疗方法加味导赤散基本方组成: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通草各 10g,甘草梢 5g,琥珀末 3g(吞服),蒲公英 20g,丹参 15g。临证加减: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生地榆、三七粉、小蓟;大便秘结者加栝楼仁、生大黄;尿频、尿急、尿痛明显者加瞿麦、蓄、石韦;少腹坠胀者加川楝子、乌药、玄胡;发热者加柴胡、石膏、知母;女性伴外阴瘙痒者加苦参、蛇床子、白癣皮。每日 1剂,加水 500mL,煎 15min,取汁再煎,共取汁约800mL,分两次口服,7d为 1个疗程。患者均常规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尽可能将血糖控制良好。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尿菌检转阴;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菌检未转阴;好转:临床症状缓解,尿检尚有红、白细胞,尿菌检未转阴;无效:临床症状及尿检均未见好转。

治疗结果治愈 19例,显效 11例,好转 15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达 90%。治愈患者最少服药 1个疗程,最多服药 4个疗程。

典型病例患者张某某,女,58岁,糖尿病史 5年。 2007年 4月 12日就诊。主诉尿频、尿急、尿痛 3天,伴腰酸乏力,少腹坠胀拘急,口干咽燥,低热,大便秘结,舌暗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白细胞(+++ ),红细胞(++),尿糖(+),尿菌检阳性,空腹血糖 7.5mmol/L,肌酐 115umol/L,尿素氮7.3mmol/L。中医辨证:消渴、淋证。此为阴虚为本,湿热为标,热结膀胱,气化不利。治宜养阴清热,利尿通淋。方以加味导赤散加减,处方:女贞子、瞿麦、石韦、川楝子、旱莲草、生地黄、通草各 10g,甘草梢 5g,琥珀末3g(吞服 ),蒲公英 20g,丹参 15g,栝楼仁 5g,知母 10g。每日 1剂。同时继续使用格利美脲控制血糖。四天后,尿频、尿急、尿痛明显减轻,大便通畅。 1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复查尿常规正常,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转阴,空腹血糖 6.0mmol/L,后以基本方服用 1周,随访 3个月未复发。

讨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属中医学消渴和淋证之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病机以阴虚为本,诚如《丹溪心法》谓:本病“主乎阴虚”,而淋证病机为湿热邪实。阴虚加之湿热下注,虚实夹杂,如单以养阴,则可能助湿;而一味清热利湿又会加重阴液耗伤;清代医家王清任认为久病必瘀,故消渴日久必有血瘀,因此治疗本病必须阴虚、湿热、血瘀三者兼顾。加味导赤散由二至丸和导赤散加味而成。导赤散出自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原治“小儿心热”,后经《奇效良方》、《删补名方论》等著作扩大了应用范围,用治小便赤涩淋痛,导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二至丸出自汪昂的《医方集解》,具有益肝肾、补阴血之功效。主治肝肾阴虚,作为补益肝肾的良药,二至丸一直被医家所推崇。两方加减具有养阴利尿的功效。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被李时珍推崇为“通淋之妙品”;琥珀利水涌淋,活血祛瘀;丹参凉血祛瘀。诸药相合共奏养阴清热,利尿通淋,活血祛瘀之功,与此病之病机甚相符。本方养阴不助湿,清热而不伤正,并兼能活血祛瘀,故而获效。

[1] 张惠芬,迟家敏 ,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2.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 [M].第 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43-204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1-142.

R587.2

A

1000-7369(2011)01-0076-02

张松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仪征 211400)

猜你喜欢
淋证尿痛利尿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锡纯治疗淋证的药—病—证用药规律
泌尿系最常见的四大症状
尿痛留神八种病
土茯苓茅根汤治下尿路感染
五子衍宗丸治疗淋证验案1则
李坤寅教授治疗产后淋证验案一则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贵州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三)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
从“肾虚”论治老年女性淋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