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针灸歌赋学习探微

2011-04-13 13:22朱现民尹连海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医家针灸针刺

朱现民,尹连海



古代针灸歌赋学习探微

朱现民,尹连海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郑州 450008)

针灸学;歌赋;文献研究

关于“歌”和“赋”,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已有诠释,“咏其言谓之歌”,“不歌而诵谓之赋”。歌和赋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歌”的特点是句式整齐;有节奏韵律,平仄不严;以七字句为多,兼有其他句式;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为多,多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赋”的特点是语句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包括对疾病观察、分析和诊疗处方等,这些综合性的宝贵经验,通过反复实践后总结而成,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运用方便,保留着很多有价值的学术内容,传诵至今,长盛不衰。针灸歌赋作为研究针灸学术的重要文献,不仅为古代医家所推崇,几乎也成为现在每一位针灸学习者的必修课程,但由于针灸歌赋年代久远,词略义广,在学习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为了便于针灸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学习和临床应用,在此对古代针灸歌赋作以初步论述。

1 古代针灸歌赋的内容与分类

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针灸歌赋依其内容可分为基础类、综合类、腧穴类、刺灸类、针灸证治类、时间针法类等几个部分。

1.1 基础类歌赋

基础类歌赋包括十二经脉歌、十二经脉循行歌、手足十二经脉所属歌、十二经脉流注顺序歌、十二经脉分布规律歌、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歌、十二经脉交接部位歌、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歌、奇经八脉歌、十四经穴起止歌、十四经腧穴分寸歌、十五络脉歌、五输穴歌、十二原穴歌、十五络穴歌、俞穴歌、募穴歌、郄穴歌、下合穴歌、八会穴歌、八脉交会穴歌、八脉八穴治症歌等。此类歌赋为基础内容,对指导针灸学习和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的重点在于熟记和背诵。

1.2 综合类歌赋

综合类歌赋包括标幽赋和流注指微赋等,此类歌赋是针灸各方面内容的综合,包括经络、腧穴、辨证取穴、针灸临床等。如标幽赋是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医家窦汉卿撰写的一篇针灸名作,综合阐述了针灸与经络、脏腑、气血的关系,施术前后注意事项,诊治方法,取穴宜忌,针刺操作手法和治疗经验及心得,具有极大的指导性意义[1],一向被认为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学习重在理解性记忆,多翻阅相关的古籍文献和注解书籍,使其精华贯穿于个人思想之中,进而指导临床实践。

1.3 腧穴类歌赋

腧穴类歌赋包括四总穴歌、天星十一穴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等,是古代针灸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验穴、效穴应用的经验总结。如四总穴歌短小精悍,所选穴位针感强、疗效快、应用广,是远部取穴的典范,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也为当今广大针灸工作者所熟知。学习此类歌赋重在临床应用,在应用中加以揣摩发挥,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发散思维进而发现新的经验有效穴。

1.4 刺灸法类歌赋

刺灸法类歌赋包括金针赋、补泻雪心歌、针法歌、行针总要歌、禁针穴歌、禁灸穴歌等,是古代针灸医家对其取穴经验、手法操作、针灸禁忌等方面的总结。如金针赋主要论述针刺方法,包括下针之法、出针之法、催气之法、行气之法等治病八法,并重点介绍烧山火、透天凉、阴中隐阳、阳中隐阴、子午捣臼、进针之诀、留气之诀、抽添之诀等,还对通经接气的“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针法作了概述。现存针灸古籍中所载的针刺手法多源于此赋,而为针灸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篇针刺手法专论。这类歌赋学习重在根据文献记载的操作方法及要领,进行手法训练,仔细揣摩其手法操作机理和适应证,指导临床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善于总结,形成有个人特色的针刺技法。

1.5 针灸证治类歌赋

针灸证治类歌赋包括流注通玄指要赋、玉龙歌、长桑君天星秘诀歌、灵光赋、席弘赋、治病十一证歌、孙思邈十三鬼穴歌、玉龙赋、拦江赋、肘后歌、百症赋、行针指要歌、回阳九针歌、杂病穴位歌、十二经子母补泻歌、胜玉歌、铜人指要赋[2]等,此类占针灸歌赋的大部分,多是历代针灸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个人及前人临床诊断、辨证论治、配方取穴、施针手法、行针手法、灸治手法等经验及心得体会的总结,切合临床实际。其中玉龙歌相传是宋代杨氏所著,首见于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重点介绍了120个腧穴分治80余种病证,重视经络理论,强调辨证论治,按病之寒热虚实分别施针或灸或针灸并用,注重沿皮卧针透刺或出血针法[3]等,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针灸从业及学习者所推崇。但《玉龙歌》篇幅较长,后世医家多有精简,明代针灸医家高武撷取歌中精华,编成《玉龙赋》不但易于记诵,而且范围更广,几乎概括说明了一般疾病的治疗,其处方取穴疗效卓越,切合实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成为临证准绳。明代针灸大家杨继洲将家传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心得,编成简明扼要的《胜玉歌》,以彰显其实用价值和写作方式颇有胜过《玉龙歌》之处,歌赋中灸法应用较多,有很大实用价值。对于此类歌赋的学习重在透彻领悟,并能举一反三地指导临床,同时也应多加揣摩,总结经验。

1.6 时间针法类歌赋

时间针法类歌赋包括天干配脏腑歌、地支配脏腑歌、五寅建元歌、五子建元歌、各月干支加减数歌、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灵龟八法配穴歌、八法逐日干支代数、八法临时干支代数、飞腾八法歌等,此类又称子午流注针法歌赋。子午流注针法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认为人体经脉的气血流注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着盛衰开阖的变化,把握时间,按时取穴,协调人体与自然之节律,维持气血阴阳之平衡,从而通经愈病。对这一类歌赋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运用,专心研究现有的文献资料,仔细揣摩,进行推演,深刻理解古人进行“定时开穴”的主要意图,临床时适当应用,验证其有效性,去伪存真,通过“领悟”和“推演”,从中汲取对临床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2 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学习古代针灸歌赋,由于受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加以注意,认真处理好这些问题。

2.1 注意写作体裁,揣摩歌赋含义

现存的历代针灸歌赋内容丰富,但体裁多限于歌赋形式,有一定的体例要求,注重字数和韵律。针灸医家在创作歌赋时,为了符合写作要求会用到省略、比喻、借代等写作手法,如三阴交穴,在《玉龙歌》“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和《胜玉歌》“灸罢大敦除疝气,阴交针入下胎衣”中皆用作“阴交”;在《百症赋》“针三阴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中又用作“三阴”;在《玉龙赋》:“脚气连延,里绝三交”中又用为“三交”等等,而“阴交”是任脉位于下腹部的另一个穴位,这样的混淆就给初学者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学些古文学知识,仔细揣摩写作含义,并参考一些相关校勘或注解的工具书,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歌赋意义。借助前人学习经验会较快进步,同时也少走许多弯路。

2.2 注意传抄错讹,辨别校勘避讳

古代歌赋由于创作年代久远,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早在未发明纸张时,歌赋的传播方式有多种且都极为不便,有些歌赋只凭口传心授,没有相关文献记载,在传播中受到许多主观意识影响,再加上记忆难以持久和后人理解不同,问题显得更为复杂。有些歌赋写于锦帛,或直接刻在竹简、金属器物上,虽能留下资料使后人有所参照,但传抄或后人整理过程中,差讹和错简漏牍在所难免。纸张的发明虽避免了一些问题,但书籍在保存中会遭到虫蛀、受潮、水浸、火焚等破坏,出现错讹也不可避免。历代医家对歌赋的校勘、整理,一方面使资料保存更加完备,便于后人学习,另一方面也对原文或存在歧义的字句进行了更改,无论更改的字句是否正确,都使歌赋不再维持原貌,也就可能不再是作者的原意,甚至可见到同一篇歌赋在不同文献记载中出现内容、文字不同的现象。受古代避讳思想影响,医家在歌赋创作时会运用通假或借代,这样会造成费解或歧义等问题。这就要多参看医家所处时代的文献资料,了解其语言和思想习惯,仔细揣摩以帮助理解。

2.3 注意社会背景,评析科技水平

古代的创作必定受当时的背景影响,包括社会、文化、地理、科学技术等。我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在古人生活的各方面都有体现。医生大都来源于儒生,或世代业医,或家境贫困、父母患病迫其从医,或因科举屡试不第转而从医等,这样皆使儒家文化对医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儒家礼仪避免“赤身露体,伤风败俗”,针刺时采取“隔衣针刺”的方法,一方面容易出现取穴偏差,另一方面容易导致严重感染。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不具备专门的消毒条件,针具消毒仅是“以火燔之”或“以口含之”,针刺部位则不消毒,这种不规范的操作不可盲从。古代解剖技术发展不完善,对人体结构只是简单描述,甚至是凭空想象,如横膈的结构直到清代王清任时才有了较完善的认识。因此在学习中要掌握一定的解剖学知识,明确穴下是什么组织或器官,进针深度在哪个范围较为安全,从而获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2.4 注意针灸禁忌,拓展应用思路

古代针具经历过石针、骨针、竹针、陶针,以后随着冶炼技术发展出现了金属针具,又有了青铜针、金针、银针到铁针、钢针的过程,而现在普遍采用不锈钢合金针。历代医家在总结治病经验时,提出了许多禁针穴,而针具制造技艺的发展和现代针灸医家的临床实践表明,只要规范施术,谨慎操作,许多禁针穴都可应用于临床。如神阙穴在古代文献中记载均禁针,因脐中是腹壁最薄弱之处,表皮向腹壁凹入,多有皱折,容易藏污纳垢,很难清洁消毒,细菌可由针体直接带入腹腔,而且此处组织致密,强力针刺会突破腹腔,有可能刺穿小肠,使肠内容物逸出导致严重感染。但神阙穴下并无重要脏器,随着现代针具的改进,穴位解剖位置的明确,消毒观念的加强和针刺方法的进步,现已逐步打破了神阙穴禁针,而有专以针刺取效者。古代应用灸法比较普遍,且大都采取直接灸和隔物灸法,其中直接灸对皮肤刺激较强,容易灼伤皮肉,所以古代歌赋中对穴下分布重要脏器和血管穴位多在禁灸之列。随着灸法、灸具的改进,艾条灸得到大众普遍运用,许多古代禁灸穴位若采取艾条温和灸的方法也可应用。我们在学习古代针灸歌赋时要大胆实践和尝试,拓展思路,发现更多的有效穴,获得更好的治病效果。

2.5 注意时代进步,参考现代注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也到了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现代越来越多针灸医家和研究者对针灸歌赋进行注解,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医家的注解方式和内容不尽相同,有精选影响较大的歌赋进行注解的,有将前人对某一歌赋的注解进行收集整理的,有些甚至是医家终生的研究成果。参考同一歌赋的不同注解,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某些歌赋,广泛吸取针灸名家的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在学习过程中,可参考多本校勘书籍,以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校勘书籍、教辅资料或相关学术会议研讨的结果为准。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某些歌赋的注解不够详尽,不同注者注解内容大相径庭,甚至同一作者对同一篇歌赋的注解在不同的收录书籍中不同,究竟哪个更准确、更权威?学习时应该以哪个为主?……对于这类问题,应该多参考针灸名家的注解或专著,同时还要深入思考,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拘泥于某个人的经验。

针灸歌赋琳琅满目,各有千秋,许多歌赋的经验现在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学习针灸歌赋的目的是指导临床,主要是背诵原文,做好学习笔记,多思考,多总结,广泛吸取各家经验。同时,学习歌赋不可拘泥于歌赋,不能因为歌赋提到的禁忌就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这就有悖于作者希望后人在应用中谨慎规范、减少错误的初衷了。

[1] 王森,赵晓梅,张兆发.针灸歌赋集注[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1989:273-274.

[2] 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 11.

[3] 施土生.针灸歌赋校释[M].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7:135 -136.

2011-02-17

R245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0.711

1005-0957(2011)10-0711-03

朱现民(1957 -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尹连海(1985 - ),男,2010级硕士生

猜你喜欢
医家针灸针刺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浅谈清代河南医家李守先《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