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宝宁寺庭园景观规划研究

2011-04-19 02:20沈小雅宋钰红
绿色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庭园寺庙入口

沈小雅,宋钰红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1 引言

长沙位于中国中南部长江以南地区,湖南省东部偏北,地图坐标为东经 111°53′~ 114°5′,北纬 27°51′~ 28°40′,总面积为 12 000km2。地域呈东西向长条形状,地貌北、西、南缘为山地,东南以丘陵为主,东北以岗地为主。位于浏阳境内的大围山七星岭海拔1 616m,为辖区最高处;岳麓山的云麓峰海拔300.8m,为城区至高点。长沙土壤种类多样,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约275d,年平均气温16.8~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年平均总降水量1 422.4mm。植物资源丰富,如香樟、红继木、桂花、马尾松、杜鹃、山茶等。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

长沙谷山宝宁寺隐于河西岳麓区谷山主峰谷王峰下(海拔362m,乃河西最高峰),三山环抱,东南面紧邻谷山水库,景色优美,属于藏风聚水之宝地。自晋唐起宝宁寺即为高僧驻锡弘法修禅之所,始建寺者为唐代谷山藏禅师。20世纪50年代香火较盛,2009年11月22日,举行了宝宁寺恢复重建奠基仪式。

2 宝宁寺寺庙建筑重建方案

宝宁寺寺庙建筑重建方案按照唐代风格,采用全梨木卯榫结构,其中作为核心的大雄宝殿仿中国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盛唐遗构,采用斗拱七铺作,双杪双下昂,为中国汉传佛教寺院最高规格建筑形制,面宽为九开间,总长度为47.95m,进深为四开间,总深度为22m,总高度为16.02m,总建筑面积为1 510m2[2]。

2.1 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按照《城市规划法》和文物保护的有关法规或条例,宝宁寺庭园总平面规划必须服从宝宁寺的总体布局,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统一,亭、廊等园林构筑物采用全木制卯榫结构,柱式均采用莲花底座,使宝宁寺能最大程度还原其唐代始建时期之风貌,并将寺庙文化融入景观之中。

2.2 规划范围及功能要求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该拟建庭园位于宝宁寺主建筑群正门前,范围以山河宝宁寺主建筑群为界,以谷山水库为中心做宝宁寺前庭园景观规划。规划面积约4万m2左右。其入口主轴与宝宁寺中心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宝宁寺中心轴线南端为水库的放水口,与下水潭有较大的落差,因此停车场地设置在水潭前广场,宝宁寺庭园内不再设置停车场地。西侧为陡峭山壁,山壁与水库之间距离5m左右。东北角为狭长梯状山谷。东侧山体与水库过渡较为平缓,东南角可见对面山体潇湘陵园之全貌。要求该庭园建成后,成为宝宁寺的主入口兼宣扬佛理文化的休闲场所。

广场的基本功能应定位为:主交通入口,宝宁寺建于三山环绕之谷地,正南方为谷山水库,因此此庭园就成为了宝宁寺唯一的主交通入口,将成为交通流量压力最大的部分;佛文化休闲场所,为宝宁寺增添佛文化氛围,也为香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交流佛文化的场所;主要景观节点,此庭园为宝宁寺的入口庭园,处于宝宁寺建筑中轴线和入口中轴线的交汇处,在整个寺庙景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图1)。

2.3 功能分区及流线组织

2.3.1 入口和壁雕区

水库的西南角为入口,入口竖立“宝宁寺”牌楼作为头道山门,起到点景作用。连接入口与寺庙的主道路由于西侧紧挨山体形成的陡坎,东侧紧邻水库,在枯水期路平面与水平面有较大落差,故只能设置4m的行车道,缺乏会车和游人避让场所,因此规划中在道路东侧用挑台的形式斜挑出3个会车坪。会车坪间用上下起伏的悬挑走廊连接,悬挑走廊即可以丰富主路侧立面景观层次感,在水库的枯水期也可以形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同时可以用于分散人流,缓解主道交通压力。

图1 谷山宝宁寺室外园林规划总平面图

利用道路西侧的陡坎这一天然条件设置佛文化石刻壁雕,即可以丰富入口景观、宣扬佛理知识,也可以起到挡土墙的作用。

2.3.2 放生平台区

宝宁寺前放生平台采用三级平台形式,拉近与水面的关系,也丰富了寺庙建筑立面景观,一级平台与寺庙建筑标高平齐,面积最大,用于人流集散,为寺中举行放生等户外佛教仪式提供场所。二级平台利用高差在石壁上刻字作为寺庙的照壁。三级平台与水面临近,让香客近距离感受水的生命力。

2.3.3 自然溪流区

自然溪流区利用地处山谷汇水线处的优势,在山上建一汇水池,池水旁边设立观景茶阁,在此可将整个寺庙景观一览无余,茶阁同时也成为寺庙至高点的一道景点。

汇水池下沿汇水线置石、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汇水池的水源供给,可以成为一条叠水溪流,雨水丰沛时甚至可以形成小型的叠水瀑布,水滴击打石壁腾起的水雾可为寺庙披上一层神秘的薄纱。溪流两侧设置登山游步道,可以拉长整个寺庙的游览路线,当香客流量多的时候为寺庙缓解一定的人流压力。

2.3.4 放生池区

整个庭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原有水库,将此水库定位为宝宁寺的放生池,供香客放生鱼、龟等。由于宝宁寺建筑群中轴线与入口区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为了避免整个寺庙景观缺乏中心,在两条主轴的交汇点处设置大型莲花喷泉雕像,从主建筑群与莲花雕像的连线上设置小型水上莲花灯。在放生池的东南线沿岸行走可以看见对面山腰上潇湘陵园的全貌,因此将在此区域范围内设置水上栈桥和半廊,起到障景的作用。半廊廊壁上雕刻佛经,供香客诵读。栈桥与半廊将水面一分为二,围出一个小荷塘,荷塘中设置龟、鹤雕像,使荷塘除了观赏的作用外也可以做许愿池只用。

2.4 植物配置

2.4.1 植物的选择

植物的选择在寺庙景观的营造上尤为重要,好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寺庙,从声、色、味、嗅、触等方面创造全方位5D景观效果,还可以净化空气、营造舒适的小气候、宁静幽深和沧桑的历史感,甚至可以陶冶心灵。

寺庙气氛应该庄严并且充满佛文化底蕴,所以在本方案中以乡土树种为主,用树形威严、端庄、优雅的常绿、长寿的树种,寓意佛教文化威严端庄而源远流长,如香樟、银杏、松、柏等;用具有佛教教义象征的植物来体现佛教禅学之意境,如莲花,罗汉松、七叶树、竹等。佛教之人戒荤腥,因此可以在寺庙内选用湖南本地果树、蔬菜和药草,在丰富景观空间的同时也可以供寺庙中人食用,如柑橘、梨子、苹果等。

2.4.2 植物的布置

(1)在需要地势较为平坦宽阔之处用枝形优美的色叶树种进行点景,比如在寺庙建筑旁边草坪的黄金分割处点缀一棵姿态秀美的银杏,吸引人们的眼球并做视线的引导,将视线引向建筑方向。

(2)在需要障景的地方种植枝叶茂盛的树种以遮挡视线,如在放生池的东南线沿岸种植青竹、桂花等避免香客透过枝叶看到对面山上的陵园。

(3)在需要框景的地方选择枝叶舒展、树干优美的树种,如在入口道路两侧列直水杉,水杉笔直高大的树干带来垂直方向的拉伸感,象两排高大威武的卫士,守护入寺之路,给人以威严向上的感觉。

(4)在需要敞景的地方选择植株矮小的植物。如栀子、萱草、兰花等。

(5)在水岸散步道处种植具有野趣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唐菖蒲、旱伞草等。在色彩的搭配上切忌花俏、亮丽,要布置得素雅、静蔼。

3 结语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3大类型之一,一个优秀的寺庙景观方案必须具备美学和文化双重内涵,将宗教、园林、建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赋予树木、建筑、小品灵魂,使香客身处其中无时无刻不感到佛性的萦绕,得到一种身心的释放和沉淀。

[1]张雄图,王文清.长沙府志[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8.

[2]谷山宝宁寺.谷山宝宁寺宣传册[R].长沙:谷山宝宁寺,2009.

[3]王 蕾.中国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初探[J].林业科学,2007(1):40,62~ 67.

[4]付美云,高 迟,彭蝶飞.南岳大庙植物景观旅游价值分析[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5):63~64.

猜你喜欢
庭园寺庙入口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里巷庭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剧本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