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脑卒中患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研究

2011-05-07 04:40鄢龙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3期
关键词:性障碍抗焦虑精神障碍

鄢龙轶

(江西省永修县人民医院 永修330300)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致死率、致残率也极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脑卒中患者常易伴发各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焦虑性障碍和抑郁性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给患者的功能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也给治疗和护理带来新的困难,因此,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脑卒中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识别和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脑卒中病人共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47~82岁,平均64岁,其中脑出血28例,脑梗死34例。既往均无精神障碍病史。患者入选条件:(1)急性起病,时间在24 h以上,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征。(2)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排除有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失语以及其他脑器质性病变者。

1.2 精神障碍的评定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于病人入院后1周内进行评定,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者,于治疗后2周、4周再行评定。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判断标准:HAMA(14项)评分大于14分,确定患者有焦虑性障碍;HAMD(17项)评分大于17分,确定患者有抑郁性障碍。

1.3 治疗方法 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1)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如控制脑水肿、血压,保证营养供给,改善脑细胞代谢,脑梗死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及改善脑循环等)。(2)抗焦虑治疗,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氯硝安定1 mg,每天3次;或安定2.5 mg,每天3次;必要时予心得安10 mg,每天3次。失眠者晚上服安定5 mg。(3)抗抑郁治疗:给予氟西汀20 mg,每天1次。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减分率≥70%为显效,≥50%为有效,≥30%为进步,<30%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对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HAMD评分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HAMA和HAMD评分结果 62例脑卒中患者中,焦虑性障碍30例,占48.4%,抑郁性障碍23例,占37.1%。

2.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

表1 抗焦虑、抑郁性障碍的治疗效果 例

表2 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结果 (±S)分

表2 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结果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障碍 23.7±2.6 14.5±2.9* 8.3±2.7*抑郁性障碍 22.5±2.8 16.3±3.5* 8.4±3.2*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性提高,以及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易患因素逐渐增加,使脑卒中成为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而脑卒中患者伴发精神障碍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脑卒中本身的治疗,也要重视对患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临床上,脑卒中所伴发的精神障碍,以焦虑、抑郁性障碍最常见,国内资料报道,脑卒中后伴发焦虑性、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52.9%和34.4%,且不少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即混合性焦虑抑郁性障碍)[1]。本文62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性障碍分别为48.4%和37.1%,与国内资料基本接近。

脑卒中伴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多方面因素有关[2]:(1)脑卒中的部位供血供氧相对不足,代谢极为活跃的额叶、海马等与智力、情绪、记忆等有关,如上述组织出现卒中,将会产生相应精神障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额叶、顶叶、颞叶、基底节区和边缘系统等部位的卒中比较容易引起精神障碍。(2)卒中后局部脑组织低灌流,引起脑组织变性、坏死等,从而造成脑神经细胞机能失调,产生精神障碍。(3)神经递质改变:由于脑血管发生病变,损害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递质合成低下,从而导致抑郁等精神障碍。(4)应激事件:由于脑卒中这一突发事件引起躯体残疾,使患者心理受到极大的打击,从而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尽管发生机制还不太明确,一旦确定诊断后给予规范治疗,疗效还是肯定的。本文结果显示,抗焦虑、抑郁性治疗的疗效确切,有效率分别为86.7%和78.3%,治疗后HAMA和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

由于抑郁性障碍的发生可能与5-羟色胺(5-HT)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的功能低下有关,而氟西汀是单受体抗抑郁剂,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使5-HT受体功能增强,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抑郁剂。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等相比,它具有副作用小、用药方便,疗效肯定、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而且没有药物依赖性,对混合性焦虑抑郁性障碍的患者,通过抗抑郁治疗,还能发挥一定的抗焦虑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抗精神药物除能消除精神障碍的症状外,还有镇静、调节中枢神经、改善脑部供血等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脑血管病的康复。因此,对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以适当抗精神药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1]石晓燕,王里君,宋连香,等.68例脑卒中病人焦虑和抑郁障碍的研究[J].华西医学,1998,13(1):21

[2]吴建新.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124

猜你喜欢
性障碍抗焦虑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逍遥散对卵巢切除联合慢性应激大鼠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转换性障碍:关注青少年转换性症状
与“性防卫能力削弱”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性关系的强奸认定
The prospect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ploratory eye movement among patients with psychotic disorders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