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饱满热情和高度政治责任感 深入持久开展“走转改”活动

2011-05-14 10:59本刊评论员
前线 2011年9期
关键词:走转改战线文风

本刊评论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战线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部署,是新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拓展。

中共北京市委高度重视“走转改”活动,市委书记刘淇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市广大新闻、理论、文艺工作者积极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更好地履行职责、反映基层群众心声、讴歌伟大时代。

全市宣传系统热情高涨、行动迅速,新闻战线、理论战线、文艺战线先后发出倡议书,“走转改”活动在我市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中全方位展开。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狠下功夫、抓出成效。走基层“家家有基地、人人有定点、天天有报道”;转作风“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服务群众”;改文风“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看了信、信了服”。可谓清新之风扑面来。

活动中,全市宣传系统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闻观上下功夫、见成效,自觉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在把握基本国情市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上下功夫、见成效,进一步明确宣传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首都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下功夫、见成效,继承弘扬新闻、理论、文艺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从业人员的良好形象;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在当前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交织的社会转型期,“走转改”活动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反映民意诉求,使新闻、理论、文艺工作更好地讴歌党、讴歌社会主义、讴歌改革开放、讴歌时代楷模和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承担起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和理顺社会不良情绪的职责,这是新闻、理论、文艺战线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的得力举措。通过“走转改”,广大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深切地理解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段论述的深刻内涵。体悟到:只有深入基层,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与百姓冷暖相知,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增强群众感情,才能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的问题;只有面向基层,新闻、理论、文艺工作者才得以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群众,把版面、时段留给基层,拉近作品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才得以学习、熟悉、善用群众语言,使作品让人民群众看得懂、喜欢看、看得信,才能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因此,“走转改”绝非权宜之计,亦非短促突击。要在突出强调、大力倡导之后,进一步坚定信念,做到持之以恒,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要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广大新闻、理论、文艺工作者改造世界观,树立党的群众观点的必修课、长修课,真正做到融入群众不走过场。如果把走基层仅仅当作“任务”,难免变成“走秀”。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在基层扎下根、立住脚、留住心,真正做到把身子沉下去,把民情、实情、真情找出来,写出、播出、讲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写出、播出、讲出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品,写出、播出、讲出反映实际、反映基层的作品。

要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固化成为新闻、理论、文艺工作的长期制度,避免“雨过地皮湿”。各单位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走转改”活动长效机制,对组织从业人员分期、分批赴基层联系点驻点做出长期规划和安排,并建立起保障和监督机制;在奖励等方面向深入基层的工作者和作品倾斜,完善考评和激励制度,建立起活动动力机制。

火热的实践召唤我们。全市新闻、理论、文艺战线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成果,以为“党和人民鼓与呼”为己任,倾心反映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壮丽实践,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传世佳作。

猜你喜欢
走转改战线文风
拉长“战线”,日本只会再失去十年
新年战线
用好新媒体为宣传战线增添新力量
不良文风要害在“假”
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故事细节语言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