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鸣:“上海美术馆·完全美学主义绘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2011-05-16 12:37虹鸣
中国艺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布面现代主义感性

图1 上海市市长韩正光临展览现场

图2 开幕式现场

图3 研讨会现场

陈孝信(批评家、策展人,本次研讨会学术主持):虹鸣是一个对绘画事业非常执著的艺术家。他虽然不是一个学院派画家,但他遍求名师,刻苦自学,把艺术当成了他的第一生命。他在“上海画家村”崭露头角以后,我就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并一直关注着他。这八年来他确实有了不小的变化,他一步一步往前迈了,往高处迈了,往深处迈了。今天,他能够登上上海美术馆的高平台,肯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我觉得他的特点比较突出:一个特点是他善于做转换的文章。他的作品中有很多西方的东西,但是你说不清楚他究竟是跟着立体主义走,还是跟着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走,都不明确,但他确实转换了现代主义乃至当代主义的一些东西和元素。是不是都是洋东西,而没有了我们本土的东西呢?也不是。当我仔细琢磨以后,便发现它们与传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们先秦时代的帛画,两汉时期那些想入非非的壁画,唐代的敦煌艺术尤其是画有飞天的壁画等等。中国传统里有很多想入非非的东西,天上、地下、人间全部熔于一炉。虹鸣又把这一传统熔进了自己的作品。总之,他既转换了西方,也转换了传统,而且面貌相对清晰,在表达的同时又富有激情。虹鸣身上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想象力很丰富。我想不到《红楼梦》可以这样画,还有他的《豹王系列》,实际上是在歌颂生命,歌颂强者,歌颂王者!想象力丰富——这也是他艺术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最后要说的是:他还在途中。他是一位年轻艺术家,今年才38岁,后面的路还长。

贾方舟(批评家、策展人):虹鸣的展览做得很好。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我觉得有两种艺术:一种是想象艺术;一种是抽象艺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善于把一个抽象的对象通过自己想象力的创造,幻化成一个具有形象的东西,而不是相反,把一个形象,或者把一个具象的东西变成抽象的、无形象的或几何化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系统。我谈这一点,是因为我在虹鸣的作品中看到一个东西,其实他的作品不是形式主义的,也不是抽象的,它是想象的,是叙述性的,但又不是直白地去表述,而是构成了一种寓言结构,让你琢磨不透,让你去猜这里面到底在叙述什么故事。西方的抽象艺术也有这样的类型。比如说一种很深层的性意识想表达出来,但是又不想太直白地表达,这时候就要将其抽象化。这时候抽象就必然要借用符号,符号系统很适合这种表达方式。你不可能直接看到要表现的东西是什么,因为艺术家将具象符号化了。符号化表述起来就有一种遮蔽性,让你不可能直接看到它,只能意会到。

虹鸣的作品这种因素占主导,虽然他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的因素,但是我觉得其他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象征性的、隐秘性的和超现实方面,主要是在一个符号化系统中运作。其实西方现代主义各个流派之间很难形成共识,也很难有共同语言,你真要把它综合在一起其实难度很大,但是我觉得虹鸣作品的主要倾向是在这个方面,因此我觉得他的艺术如果能在这个方向发展,会有一些新的推进,而不是去包罗万象。包罗万象很难达到他预想的效果。

皮道坚(华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美术史家):虹鸣的创作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个案。艺术史上有两类艺术家:一类是开拓型的,还有一类是集大成型的。虹鸣属于集大成型的。他整个绘画的形态还是属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形态,现代主义绘画是形式主义的,所以殷双喜就强调他在形式上的感觉,认为他非常重视形式的美感,并将之和装饰性连在一起。

但是这里面应该还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注意,因为他是一个集大成者,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艺术家,所以他能将西方现代艺术史上出现的一些杰出大师作品里面的元素拿来,并且很好地把它们运用了,这样就化合成为了一种新的东西,我想这应该是虹鸣的贡献。

他的绘画给人的空间感觉,给人的那种空灵的感觉是西方没有的。他的图像的空间感觉是一种气场。西方人再怎么搞抽象,他的那种艺术传统是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的,是具体三维的空间,这和我们中国人的艺术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在他的作品里这些中国元素的运用,或说是对于我们中国人的空间感觉的表达比较成功。

我特别欣赏他的《豹王系列》,一个系列可以独立成为一个世界,这是他的一种能力,是艺术家把握艺术语言的能力。他每一个系列都有他那种很内在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主义元素也好,或者艺术家的感悟也好。这又说明虹鸣不是一个纯粹的形式主义者,他非常重视艺术的形式语言,但是他有更多想要表达的东西,想要通过他的绘画来向我们倾诉。

豹王系列之大地赞歌 虹鸣

虹鸣未来的路还很长。他的创作让我们得到的不应只是一种审美的享受,还包括一个艺术家对当代生活、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黄凤祝(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在两个星期以前,我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他绘画的元素,主要是被点线面掩盖了,所以其他元素不是很突出。我感觉他更多的是用理性绘画,而不是感性。许多人认为理性和感性是对立的,我否认这一点。理性离不开感性,感性离不开理性,问题在于理性或感性哪一个是主导因素。在虹鸣的绘画中,感性少于理性。非理性的东西,并不等同于感性的东西。比如说,把尿壶拿到艺术馆去展览,可以说是一个“非理性”的行动。但我认为不是,这是一个很理性的展示方法,给我们不同寻常的感觉。他是用理性在绘画,而不是用感性在绘画,这是他的作品给我的印象和感觉。

王林(四川美院教授,批评家、策展人): 我在展厅里看作品,有些是比较喜欢的,比如2003年,他画上海的那些画,《浪漫上海滩》、《与世界对话》等等,我觉得不错。还有2006年的“女人战争系列”中的《雷霆对抗》,那一张画得很好。对比一下旁边的《神圣的葬礼》,你会发现前者比后者好很多。还有2007年他画了《回归永恒》,我觉得也画得不错。

当我把这些画摘记下来以后,突然发现,我个人感觉比较好的画,都是他在“完全美学主义”主张还没有出来时创作的。

其实虹鸣绘画里面有很多可以发展的因素。我把它总结为精致的变异、浪漫的拼接、破碎的乐感,等等。这些东西包含着矛盾性,而这种矛盾恰恰不是完全美学的,而是现代人的心理冲突,如果虹鸣能够更多地在都市心理方面去做文章,符号化也好,文化性也好,诗化倾向也好,诸种因素适当结合,可能会使他的作品更上一个台阶。

豹王系列之乞力马扎罗 布面油画 80cmx100cm 2007年-2008年 虹鸣

杨卫(批评家、策展人):中国没有抽象艺术,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中国的一个特点。为什么我们走不到抽象?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虹鸣的作品,比如说他画的太阳,用的是绿颜色,他画的剪刀,远看则是一个人,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可能就是中国人的审美,如果完全抽象化了,可能虹鸣的那种想象就发挥不出来了。他的想象正好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才能施展的。我看他画剪刀的时候,看不出是剪刀,因为剪刀是很锐利的东西,他却把它变成了一个美女形象。这种似是而非,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想象。因为中国人的形而上思维的确不太发达,但是中国人又不满足于现实,所以也就喜欢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搞一种模棱两可的视觉游戏。问题是在当代社会经历了现代化的洗礼之后,发展到今天的当代艺术,到底还有什么样的类型可以开拓?除了现有的类型,还有什么样的类型?从这个角度说,虹鸣无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就画面而言,他把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跟西方现代主义某个时期结合起来,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传统的,也带有了很强的现代主义特征:一方面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痕迹;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审美智慧的体现。这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否能对中国当代艺术起到推动作用,或是构成一种发展倾向?有虹鸣这样的艺术家在尝试,我觉得是完全有可能的。

上 斗牛系列二 布面油画 150cmx180cm 2010年 虹鸣

下 鹰击凤凰村——激战凤凰村 布面油画 150cmx195cm 2008年 虹鸣

飞跃上海滩 布面油画 150cmx120cm 2003年 虹鸣

与世界对话 布面油画 150cmx120cm 2002年 虹鸣

上 大风歌 布面油画 130cmx180cm 2003年-2004年 虹鸣

下 她系列之我要,我要 布面油画 150cmx195cm 2008年 虹鸣

顾丞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教授,批评家):虹鸣先生的绘画的确是现代主义时期多种形态的综合,但是他的综合方式非常理性。 具体来说,这里面综合了哪一些?大概是立体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象征派的,还有一些装饰风格的。《豹王系列》是比较好的一个系列,因为它不是将很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而是一个并不大引起社会的认同感的元素符号,更多地是从一种符号本身派生出的线条、运动和那种组合的感觉去创作。观看《豹王系列》作品时有期望,但却没有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的突兀感或者那种非理性的感觉。相比较来说,他的《红楼梦》系列就没有这种可能性。作为艺术家,他的理性有余,感性力度还不强。所以我想,以后画家就目前的画面发展的话,应更加强化感性的东西、非理性的东西,通过仔细的思考和完善,然后呈现出它的一种不一定和谐甚至非唯美的一面。把一个理性的程序打乱进行重新组合,也许这个是你的突破口所在。

任何创造都是有前提的,而这种前提和画家以往的图式他的教育背景、他现在的处境都有关联。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必担心会变成一种难以控制的状态,实际上真要进入到那种状态很困难,更不要担心出不来。从这一点来讲,洪鸣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的期望。

李晓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策展人):虹鸣本人给我的第一直观印象,就如他作品的风格。他提出和相信的主义都是很明确的,而且是纯粹的,在今天这样一个纷扰的、嘈杂的时期,这样的存在很不易也很难得。

不管“完全美学”还是什么“主义”是否成立,但是从虹鸣对“完全美学主义”的言说当中,可以感到他本人并不像顾丞峰先生刚刚评说的那么理性,反而,倒是很非理性的,几乎有点语言暴力了。遥想80年代的“宣言”也的确是一个比一个狠,大家都比狠。关键是这种狠能不能狠到底,这个很重要。狠在那个时期叫“愤怒”,是“狂飙”,在这个时期是“暴动”加“传说”,固然,这也是虹鸣不能够不面对的。然而,当大伙另有一种表达的时候,他仍然在坚持那个时期所生发的那份力量,倒让我觉得,他就像潜伏在后现代的一个现实主义者,就如他的作品所“密语”的那样。我认同贾方舟老师对他“密语”的命名,但愿这密语里隐含着一个对当下的深刻预言。

上 豹王系列之王者之征(四) 布面油画 195cmx150cm 2008年 虹鸣

下 王者归来之二 布面油画 150cmx195cm 2010年 虹鸣

红楼梦人物系列之林黛玉 布面油画 200cmx100cm 2008年虹鸣

江梅(上海美术馆学术部,批评家):看虹鸣的作品,给我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完全自足于自己的思维、想象和创造世界的画家。他的作品很真实地诠释了他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包括他的性格。反过来,他的内心、思想、情感和性格又使他的绘画具有一种比较个人化的色彩、面貌,包括一些精神的特质。

但仔细地深入到画面当中去,阅读画家在其中隐含的一些寓意,以及设置的一些颇为神秘的符码,就会发现他还是一个蛮有想象力,同时也善于讲故事的人。像一些古典文学、戏剧当中的人物和情节,包括一些神话和传奇,在他的思想里边是经过了一定的发酵后,才酿造出具有东方色彩和神秘意味的画面的。像这种从西方的现代主义入手,将之和中国文化传统结合,走现代东方之路的艺术探索,其实是20世纪以来很多具有文化传承使命感的中国艺术家在创作实践当中所坚持的。虹鸣的艺术探索方式体现了这样一种可贵的追求。

落实到一些具体的画面,如他的《红楼梦》系列,半抽象、半具象的绘画语言,主观化的色彩,婉约的情调,超现实的梦幻情境,包括运用一定的构成主义手法创作的带有戏曲效果的人物形象,以及亭台楼阁、竹林、桃花等带有传统意味的符号,营造出一种东方的氛围和气息,也注入了画家自己对《红楼梦》著作中人物和人物情感关系的理解和发挥。

而在他的《王者之争》、《豹王系列》等作品中,则神话的意味似乎更浓些,有图腾的色彩和原始混茫野性的感觉。还有他的《都市浪漫系列》,探讨城市问题、个人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等等。希望虹鸣先生能继续在创作中、在艺术语言上进行沉淀、提炼和转化,也期待他在未来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徐亮(《世界艺术》主编):虹鸣作为年轻艺术家以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和思想阐述及创作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提示和思想很有意义,是我们应该欣喜和特别鼓励的。

上 红楼梦人物系列——芳官 布面油画 150cmx115cm 2008年-2009年 虹鸣

李道柳(美术同盟网主编): 我对虹鸣的看法是一种陌生的亲切感,所谓陌生是之前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乍一看感觉离我们还很远,都是西方一些很经典的抽象绘画语言,说亲切是他并没有把抽象的东西搞得天马行空像猜谜似的,还融进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还是有比较写实的东西的。这是他聪明的地方。

我注意到虹鸣经常谈到一个词叫“破障”。我感觉虹鸣更像是古代一个修行的禅者,他在自己营造的澄明世界里思索,忽然间顿悟得到一些启发,所谓无中生有、有从无中来。他这种创作的状态我很喜欢。不管虹鸣是西方集大成者还是综合主义亦或是拿来主义,我觉得他有自己的艺术天赋,能够不断去突破。

虹鸣作品有一种甜美的东西,例如他比较喜欢蓝色调,这是一种梦境的东西,可能更带有小资的情调,但甜而不俗。作品里我最喜欢《她系列》,这里有一种很粗犷的、原始的激情美,又有一种生命的张力。需要强调的是,虹鸣有一个很明显的优点,那就是音乐的节奏感。

赵树林(桥艺术馆馆长):我更愿意把他的“完全美学主义”作为一个方法论来看。虹鸣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根基于中国的东方哲学,而不是西方的后现代或者是后后现代主义。所以说,我更愿意给他一个定位,是一个综合主义绘画艺术,反映了中国社会曲折的东方主义情怀。

龚云表(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虹鸣作品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西方现代主义立体派、抽象主义、未来主义等流派的绘画语言,把毕加索、康定斯基、米罗、克利等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的图式加以综合,然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为我所用,最后完成对自己题材的表现。这是很不容易的,但虹鸣做得很好。如果他的“完全美学主义”是指这种转化和创造的“完美”和“完全”的表达,我感到是能够接受的。虹鸣的创造力是很惊人的,对许多不同类型的题材广泛涉猎,并且都能达到一定的深度,的确显示了他的创作能力。以我对他的了解,我感到他总能让自己进入一种表现性的,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创作状态,保持一种表现的冲动。这种激情和冲动对于创作是很重要的,但是有时就会因为过于感性而使作品的图像出现一些粗率和重复的现象,因此需要不断努力增加自身的积累,使自己内在的学养更扎实,这样在下笔时即使是处于完全感性表现的状态,作品的内涵也会更加丰富。

今天的展览对虹鸣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一个新的起点,他绘画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怎样进一步把自己的风格更成熟化,怎样使图像变化得更多一些,绘画语言更丰富一些,在作品中把中国文化的元素运用融合得更多、更自如一些,这些都是虹鸣通过今天这个展览,应当好好总结、认真思考的问题。

(原文较长,此次发表有所删节,特此说明)

下 红楼梦人物系列——黛玉之宝黛情深 布面油画 115cmx150cm 2008年-2009年 虹鸣

猜你喜欢
布面现代主义感性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詹克兢布面油画
张方白艺术作品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把握教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函数单调性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